刘小康
【摘 要】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们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核心素养,就是要让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微课”教学是基于互联网发展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利用“微课”的优势来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对小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培养有着很好的辅助性作用。文章论述了“微课”在当今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了几种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教学难题策略,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引导方案。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微课;难点化解;策略研究
一、“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微课”是一种利用互联网实现视频教学的实用性教学模式,它有着时间短、内容精的基础教学优势,让小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学习。一般来说,“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效果只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微课”的可重复利用性,这个特点使学生的预习、学习和复习都少不了“微课”的辅助;二是“微课”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有更直观的体验。因此,微课的出现是一种非常方便的教学辅助工具,它不但大大地节省了教师“反复强调重点”的时间,还能让学生们准确地抓住学习的核心,从而解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此外,“微课”的观看必须要依托多媒体存储设备,所以课程知识重点的资源共享变得愈加容易。由此,小学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好“微课”的优势和特点,让创新型的教学指导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多的便捷性教学服务。
二、借助“微课”优势化解数学学习中重点、难点问题的策略
1.以“微课”寻求知识学习的切入点
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教师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加深学生对所学重点的理解程度,因为数学学习就像是一个线团,只有找到源头和线索,才能明白其中的关键之处。通常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的引导方法都是反复对问题进行讲解,但是自从有了“微课”,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就都开始变得简单明了,因为“微课”可以导入教学,也可以让学生对每个知识点分别进行学习,这样教师就能有效地利用“微课”切入引导契机,让学生真正明白知识的深刻内涵。例如,在教学“平均数”一课中,平均数的概念和意义就是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将一则趣味动画编入其中,让学生们真切地明白平均数的概念内涵。动画内容是盘子里有3个苹果,如何让3个人每个人都能分得一个且保持盘子里还有一个苹果?其实这道题类似于脑筋急转弯,但是借助视频动画的播放,学生就能非常快速地了解到所学知识的概念重点。可见,“微课”的优势之一就是让枯燥的数学课程变得富有趣味性,进而切入数学学习。
2.以“微课”呈现问题本质的直观性
每个数学学习的知识点都有其本质,利用“微课”来让学生直观地对问题的本质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就会让数学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变得容易解决。例如,在数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一课中,学生其实很难不依靠任何的辅助工具来理解物体的平面图和立体图是怎样的。由此,数学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制作好相应的教学课件,借助“微课”的形式在多媒体屏幕上播放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很直观地看到物体的平面图和立体图是怎样的。“微课”具有生动的表现形式,“微课”教学会直击重点、难点问题的核心,只要学生能抓住重点去研究,那么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极其简单又容易理解。
3.以“微课”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
数学学习需要一些定理和公式作为解决问题的辅助,但是这些定理既没有外在联系,又缺乏内置基础,所以學生对记忆这些重点公式和定理伤透了脑筋。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的可重复利用性和生动性来帮助学生们多加练习,这样学生就能对这些重点加深理解和印象。例如,在学生开始接触到乘法的概念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乘法口诀虽然具有规律性,但是让他们背下来也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把“微课”制作成动画的形式,把乘法口诀变成儿歌,这样孩子们就能快速地掌握乘法的真正含义了。儿歌的形式不要复杂,最好生动形象,就像这样最好:“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微课”存在的意义就是辅助学生学习,所以小学教师要积极地去寻找更多的创新方法,让孩子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这样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就能在潜移默化当中逐渐地被“微课”所引领。
总之,把“微课”所具备的优势作为解决数学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的工具,是创新教学模式的新方案。如果小学数学教师能充分利用好“微课”的优势,那么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得到全面稳步的提升。“微课”是一种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才能实施的创新型教学手段,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赖艳.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人教版《认识时间》教学设计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04):40-42.
[2]夏永立.阴阳相生:深度数学课堂的实施 策略 ——以“分数乘除法和比的应用题练习”为例[J].小学数学教师,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