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居士简易方论》脾胃病组方用药规律浅析*

2020-09-21 03:24王艳萍徐春娟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
江西中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方中干姜方剂

★ 王艳萍 徐春娟(1.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330004)

黎民寿,字景仁,号水月,南城人,南宋名医,于景定间(1260―1264)著有《简易方论》十一卷行世,此外还著有《决脉精要》《断病提纲》《广成先生玉函经解》等书[1]。《简易方论》常被元、明医书引用,后传入日本、朝鲜,清代国内已失传,直至近年根据日本尚存元代刻本及抄本复制回归国内[2]。该书内容丰富,记载方剂颇斐,其中记载的脾胃方多达48首,现将运用现代数据分析平台(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旴江医家黎民寿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特色以及用药规律,以期为现代医家治疗脾胃病提供新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南宋黎民寿《黎居士简易方论》(曹洪欣,郑金生,张志斌,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按照《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疾病[3],收集《黎居士简易方论》中治疗脾胃病的方剂作为数据的来源。而脾胃病主要其中在集中门、六气门、全婴门、保卫门、通治门、羡补门和一清门章节,尤其是通治门,专门设立脾胃专篇。常见的脾胃病包括食积、呕吐、痞满、泄泻、痢疾等。

1.2 纳入、排除标准 书中明确属于脾胃病的方剂将被纳入研究,剂型不限。书中有方无药物组成的将排除。

1.3 规范化处理 采用系统中的“数据标准化”模块对收集的方剂中的方剂名进行数据标准化,中药名称、药性、归经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一部)》[4]。

1.4 数据录入 由两位研究者单独录入数据,将收集的方剂录入到Excel表格里,并交叉核对信息,如有分歧,则由第三位研究者进行裁决,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数据审核之后把表格文件上传至“古今医案云平台(V1.4)”[5]。

1.5 数据挖掘与分析 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中的分析与挖掘功能模块,调用规范数据进行分析。内容包括药物频次分析、药物关联分析、药对分析、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分析,从而实现以频次分析为主的显性规律分析及以药物关联分析、药对分析、药物四气五味分析为核心的隐性规律挖掘。

2 结果

2.1 中药频次统计 49首脾胃病组方中频次≥8次的药物依次为甘草、干姜、白术、人参、陈皮、木香、丁香、砂仁、肉桂、青皮,详见表1。

表1 49首脾胃方中频次≥8次的药物

2.2 药物组合频次统计 49首脾胃方中频次≥11次的药物组合依次排列顺序为人参-白术,白术-甘草,甘草-人参-白术,甘草-干姜,白术-人参-干姜,人参-干姜,白术-干姜。详见表2。

表2 49首脾胃方中频次≥11次的药物组合

2.3 药物关联分析 对49首脾胃方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置信度表示前者出现时,后者出现的概率;支持度表示两者同时出现的概率。如人参-甘草的置信度为0.88,表示人参出现时,甘草的出现频率为31%,详见表3。

表3 49首脾胃方中药物关联性规则分析

2.4 药物四气统计 49首脾胃方中药物药物四气多以温、平为主,详见表4。

表4 49首脾胃方中药物四气频次表

2.5 药物五味统计 49首脾胃方中药物中五味主要是以辛、甘、苦为主,详见表5。

表5 49首脾胃方中药物五味频次表

2.6 药物归经统计 49首脾胃方中药物的归经主要是脾、胃、肺经为主,详见表6。

表6 49首脾胃方中药物归经频次表

3 讨论

脾胃系疾病主要是指在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影响下,造成脾、胃、肠功能失调而出现的病理改变的一类疾病。脾胃系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的特点,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5]。临床上常见的脾胃病有胃痛、吐酸、嘈杂、痞满、呕吐、呃逆、噎膈、反胃、腹痛、泄泻、痢疾、便秘等[3]。中医药治疗脾胃疾病历史源远流长,《黄帝内经》奠定了脾胃病的基础,李杲《脾胃论》创立系统的脾胃学说,后世医家不断的继承和发展脾胃思想,不断的注入新鲜的血液。旴江医家,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提出诸多关于脾胃病新观点、新理念,推出诸多治疗脾胃病的新方法、新方剂,为脾胃学说增添新内容[6]。黎民寿是旴江医家代表人物之一,临证特别注重脾胃功能,如在脉学中首先提出“脉神”的概念,即后世有胃气之脉[7];而治脾胃病则以温中祛寒、益气补脾,兼以健脾燥湿为法。

本研究中,脾胃系疾病用药频次较高的依次为甘草、干姜、白术、人参、陈皮、茯苓、木香、丁香、砂仁、肉桂、青皮。黎氏治疗脾胃病以温中祛寒、益气补脾,兼以健脾燥湿的特点。《简易方》[2]:“夫脾胃为水谷之海,胃主受纳,而脾主克消,脾胃气平则食饮化,食饮化则气脉充,气脉充则脏腑和,而肢体荣健矣。”脾喜燥恶湿,脾胃虚寒,中阳不运,运化失司,易致寒湿内阻,故在温中祛寒、益气补脾之时,当兼以健脾燥湿。《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淫所胜,平以辛热。”干姜辛热之品,取其振脾阳、祛里寒作用,以温为主;《阳明病四逆汤证》:“干姜为温暖脾胃之主药,伍以甘草,能化其猛烈之性使之和平,更能留其温暖之力使之常久也。”肉桂性大热,味辛、甘;归肾、脾、心、肝经。《玉楸药解》曰:“肉桂,温暖条畅,大补血中温气。香甘入土,辛甘入木,辛香之气,善行滞结,是以最解肝脾之郁。”少量肉桂,具有温通的功效。丁香温中散寒,共奏温中祛寒之功。人参,性味甘温,补气健脾,温中健脾,培补后天之本,气旺而阳亦复;《神农本草经》:“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人参具有补气健脾,温中健脾的功效。《本草新编》亦言:“人参,宜同诸药共用,始易成功……如健脾也,必加茯苓、白术。”说明人参入脾经,能补脾调中,鼓舞脾气,助生化之源,为补脾益气之要药。脾为湿土,虚则易生湿浊,故用甘温苦燥之白术为佐,健脾燥湿。《本草求真》曰:“白术缘何专补脾气?盖以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白术味苦而甘,既能燥湿实脾,复能缓脾生津。且其性最温,服则能以健食消谷,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也。”可见白术能和中益气,健运脾胃,燥湿利水,为健脾之要药,适用于脾胃虚弱诸证。茯苓,味独甘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甘淡属土,用补脾阴,土旺生金,兼益肺气。《本草正》云:“茯苓,……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甘草载于《神农本草经》:“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肿,解毒”,甘草具有补脾益气的功效。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庞安常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之而顺矣。”《本草会编》:脾恶湿,湿胜则气不得施化,津何由生?故曰: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焉。故配以陈皮、木香、丁香、砂仁、青皮,燥湿化痰,理气行滞,体现“治痰先治气,气顺则痰消”的治则。黎氏在治疗脾胃病的过程中,时时不忘温中祛寒、益气补脾,兼以健脾燥湿的用药特点,故在《简易方》中常用的方剂有:理中汤、八味理中汤、建中丸、附子理中汤、加减理中汤、枳实理中汤等方剂,用来治疗脾胃疾病。在现代的临床研究中也表明,这些方药组成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比如理中汤,胡氏、赵氏、温氏等[8-10]用理中丸(汤)加减治疗各类型慢性胃炎,均取得满意疗效。马氏[11]用理中汤加味治疗单纯性肠梗阻患者30例,治愈率为83.3%。贺氏[12]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4例,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临床中应用理中丸可治疗多种病症。

当置信度度等于1,关联规则较密切的药对为砂仁→甘草,白术、干姜→人参,干姜、人参→白术。脾喜燥恶湿,《医宗必读》亦云:“脾土虚湿,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隔,疲而成痰。”砂仁辛散温通,芳香化湿醒脾,兼有温中行气的作用。干姜辛热之品,取其振脾阳、祛里寒作用,以温为主;人参甘温,取其补脾胃、正升降作用,以补为主;白术苦甘而温,取其燥湿土、健脾胃、助运化作用,以燥为主。三药合用,一温一补一燥,温补之时不忘燥湿土。

四气五味是中医的特色,同时也是中药独有的特征[13]。黎居士脾胃病高频药物五味以辛、甘、苦为主,四气多以温、平为主,以脾、胃、肺经为主。《尚书·洪范》中记载:“脾属土,土爱稼穑。”脾喜燥而勿湿,根据脾的生理特性,黎氏在临床上治疗脾胃病多用芳香之品,辛香多温燥,苦又温燥,辛能行气,香能通气,畅中焦气机则复脾胃升降之态,如砂仁、陈皮等药,醒脾助运,开胃和中[14]。《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五味入胃,各归所喜……甘先入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甘味属脾脏,具有奉养脾胃,培补后天脾胃的作用。甘淡属土,用补脾阴,土旺生金,兼益肺气。甘辛合用,辛甘发散,益气生血,使气血生化有源;甘苦并用,缓和苦味燥性,脾胃健行,痰湿不生[15]。《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说: “相火生脾土。”脾土助肝木以温升肾水,若脾虚不能运化,则生湿,若相火不能生脾土,则生虚寒,故寒与湿为脾胃病之根。辛、甘、苦性味的搭配,苦可泻脾壅,温可助其运,兼以辛味调畅气机,促使脾胃健运,痰饮不生。

综上可知,本研究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系统对于《黎居士简易方论》中收录的脾胃方进行用药规律分析,归纳总结其四气多以温、平为主;五味以辛、甘、苦;归经以脾、胃、肺经。黎氏治疗脾胃病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化痰,兼温中散寒的特点,以期能更好的为临床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方中干姜方剂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新方八阵·热阵》中干姜应用特色探析
“基于心,准于行” 党建与企业发展相融共生
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五味子酒助眠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咽干,喝甘桔冰梅饮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