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君,林秋萍,潘韶连,王 雪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广东 广州 510530)
大众健康和医疗矛盾已经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和尖锐话题,医疗纠纷发生率不断提升[1]。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2],急诊观察室收治的患者中,老年人群的比率将近50.00%以上,出现护理不良事件也占到极高比例。本文将进一步分析急诊留观患者行风险护理的临床价值。
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急诊观察室总留观58000人次,其中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患者140例,男69例,女71例,年龄10~70岁,中位年龄为(40.32±2.15)岁。
风险护理具体对策:
①提升急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急诊观察室内的护理人员不仅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以及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较强的应变能力。医院应根据以上要求,对急诊护理人员予以培训指导,同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评定。让护理人员了解更为广泛的病症知识,同时熟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完善以上系统疾病的护理要点,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②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执行规章制度相关要求,培训护理人员对法律和规章制度的了解程度,使其充分意识到规章制度的重要价值,提升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能力。
③科学配备急诊观察室护理人员的数量及调整排班模式。依据观察室的接诊数量,选择心理素质强、身体素质强和专业素质强的护理人员,科学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用时,降低护理人员发生疲劳状态。
④在急诊救治中,护理人员需在短时间内明确患者的病情,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依照护理经验,根据疾病特点,总结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并对其发生因素和影响因素予以明确。实施针对性防控计划,准备好相关药物、设备、器械、医疗物品等,并保证有条不紊的实施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在保证护理效率的同时,需保持冷静、平衡的心态,并精细、规范的实施护理服务,避免发生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护理人员需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并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心理素养和临床经验,冷静的面对意外事件,进而进行妥善、及时处理。将风险管理力度提升,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避免护患纠纷发生。
⑤心理干预:重视患者的心理,并使用有效的沟通方式,保持良好的耐心,对患者予以安慰,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如病情不佳,需及时与家属加强交流,将精神刺激降至最低,尽可能减轻患者和家属的担心和顾虑。
⑥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休息和治疗环境,并重视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合理需求予以满足。保证观察室内温湿度适宜,依照患者的个人需求,满足患者的舒适度,使患者的心情处于放松状态,防止出现烦躁、焦虑情绪。
对比实施前后护理满意度情况。
采用SPSS 17.0分析,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示,行x2检验,组间P<0.05证实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优于实施前,组间差异性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实施前后护理满意度情况[n(%)]
实施风险护理前,58000例留观患者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24%(140例);实施风险护理后,2019年23500例留观患者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25例)。
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病情复杂,发展较快[3],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涉及到多样化护理,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足,风险意识欠缺,护患沟通不良,都会造成患者对护理人员不信任,使患者不满意护理服务,甚至出现护患争执情况。对护理人员实行分层级培训,提高主动学习意识,加强培训护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掌握正确有效的沟通方式,持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对提高急诊护理水平有重要影响。总之,急诊留观患者实施风险护理模式,有利于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留观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这对于提高急诊留观患者护理质量具有关键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