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探究

2020-09-21 12:28陈文华邱美东郑爱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21期
关键词:循证神经功能脑梗死

陈文华 邱美东 郑爱华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350004)

作为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脑梗死具有典型的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等特征[1]。在当前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加[2]。二者的合并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还会为其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循证护理是一种以循证基础为理论依托的科学化干预手段,其在改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3]。为验证该方法在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109 例患者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8 年4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109 例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53 例)和循证组(56 例)。常规组男30 例,女23 例;年龄(61.7±10.8)岁。循证组男31 例,女25例;年龄(61.9±10.7)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 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循证组接受循证护理:(1)提出循证问题。依据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护理管理经验,综合分析这类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识别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分析结果为:①血压控制欠佳。脑梗死与高血压存在相互影响作用。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入院治疗期间,患者的血压波动容易影响其病情康复,造成住院时间的延长。既往护理工作对患者血压控制重视不足,导致部分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血压波动现象。②伴较高并发症形成风险。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护理管理工作为临床治疗提供的配合作用,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未得到充分修复,进而引发运动功能、语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2)获取循证支持。收集与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护理有关的文献资料,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经文献验证:血压控制欠佳、并发症形成风险较高,是这类患者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3)制定循证干预方案。将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护理工作中的问题作为中心,结合问题形成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循证方案。方案内容为:①血压自我控制指导。耐心为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讲解维持血压稳定的重要意义,引导患者养成按时用药、坚持限盐饮食、均衡饮食的良好习惯。鼓励患者配合每日的血压监测工作,要求其及时汇报高血压症状,以保障其血压控制效果。②心理干预。不良情绪是影响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依从性、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负性情绪的持续,可能经引发不依从行为这一途径,干扰患者神经功能的修复。对此,可在利用家庭支持、想象放松训练等方法,提升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情绪稳定性的基础上,及时发现脑梗死患者的情绪波动,引导患者形成必要的情绪调节能力,进而确保患者能够保持高度依从状态。③康复锻炼干预。参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功能障碍表现,制定康复锻炼方案。引导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于早期阶段开展神经功能修复训练。伴吞咽功能异常者,利用吞咽动作训练、流质食物吞咽训练等,改善其吞咽功能,刺激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神经功能的修复;伴活动功能异常者,指导患者按照被动锻炼、主动锻炼顺序,逐渐提升活动功能,进而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1.3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 软件统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压控制达标率与护理满意度

常规组血压控制达标率83.02%、护理满意度81.13%,均低于循证组(P<0.05)。详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

常规组2 例出现吞咽功能障碍,2 例伴语言功能障碍,4 例出现活动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16.98%,高于循证组(P<0.05)。详见表2。

2.3 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

常规组住院时间(9.42±1.75)d,长于循证组(P<0.05);常规组生活质量(56.46±7.35)分,低于循证组(P<0.05)。详见表3。

表1 两组血压控制达标率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表3 两组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的比较(±s)

表3 两组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的比较(±s)

组别常规组循证组χ2 值P 值例数(n)53 56住院时间(d)9.42±1.75 7.36±1.18 2.61<0.05生活质量(分)56.46±7.35 60.86±6.49 4.52<0.05

3 讨 论

随着我国中老年人群规模的扩大,脑梗死、高血压发病率均呈逐渐升高趋势[4]。脑梗死与高血压合并后,机体血压异常波动可与脑部血管病灶形成相互影响关系。这类患者的临床管理难度体现为:如未能重视脑梗死与高血压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参照临床治疗要求制定护理管理方案,患者的康复速度、康复效果均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循证护理是一种具有综合性、针对性特征的护理方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患者循证护理方案的建立流程为:立足于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利用文献支持确立有助于消除问题、改善护理工作质量的护理方案[5]。将其用于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管理,这一方法可基于脑梗死、高血压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确立有助于促进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康复的护理方案。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循证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体现为:(1)维持血压稳定性。高血压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也是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6]。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入院后,血压指标的频繁波动,容易加剧其脑部病灶的血液循环障碍。常规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所采取的用药指导、血压监测等手段,虽然可形成一定的降压作用,但难以长期维持患者血压水平的稳定。而循证护理则要求护理人员针对血压控制不佳这一问题,利用血压自我控制指导措施,改善患者对血压控制重要性的认知,并提升其自主血压控制意识、能力,全面减少血压波动的形成。本研究证实:循证组血压控制达标率98.21%,高于常规组(P<0.05)。(2)减少并发症的形成。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通常伴有较高的并发症形成风险。常规护理方案的预防并发症形成作用有限。而在循证护理模式下,这一护理方法则可参照患者的并发症形成原因,运用早期康复锻炼、心理干预措施,遏制语言功能障碍、偏瘫等并发症的形成。本研究证实:循证组并发症发生率1.79%,低于常规组(P<0.05)。(3)促康复。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较重,入院治疗期间,一旦出现相关并发症或病情反复,容易影响其康复状况。推行循证护理后,这种方法可依据循证基础,运用有针对性的循证护理方案,抑制高并发症形成风险、血压波动对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康复状况的不良影响,确保患者的顺利康复。本研究证实:循证组住院时间(7.36±1.18)d,短于常规组(P<0.05)。(4)提高生活质量。脑梗死伴高血压形成后,患者容易因神经功能缺损、血压异常波动、形成负性情绪等,而产生较为明显的生活质量改变。常规护理模式下,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需求得不到充分重视,加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欠佳,导致患者难以于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生活。而循证护理方法的缓解不良情绪、促神经功能修复、改善血压控制效果等作用,则可帮助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本研究认为:循证组生活质量(60.86±6.49)分,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对于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管理中,推行循证护理,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保障其康复效果。

猜你喜欢
循证神经功能脑梗死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循证护理》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