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小莉
(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江苏 苏州 215600)
失眠症是原发性的失眠,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睡眠障碍,即入睡时间短、睡眠质量差,不仅如此患者还会因为长期失眠,产生紧张、焦虑、暴躁等情绪,严重影响着生活质量[1]。因此积极预防及治疗睡眠成了临床面临的大的难题,西药的治疗只是暂时缓解,不能够治疗根本,治疗效果一般[2]。本文就中医治疗联合针对性护理在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5例失眠症患者,收治的年限为,以抽签的形式分为常规组(n=45)和干预组(n=40)。常规组中,男17例,女28例;年龄24~74岁,平均(49.63±3.77)岁。干预组中,男10例,女30例;患者年龄24~74岁,平均(49.63±3.77)岁。将两组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穴位贴敷与耳穴揿针联合治疗,耳穴揿针法,判断患者情况,采用适当型号的诊进行治疗,穴位:交感、心、神门、垂前、脾反射区,两耳交替使用,之后再进行埋针,埋针穴位:足三里、三阴交、神门、安眠穴,揿针时间为3~5天,之后再进行更换,连续治疗一个月。
穴位敷贴的中药方剂:将钩藤、川穹、吴茱萸、白芥子、天麻等药物研磨成粉状物质,再利用白醋调和粘稠,每次使用时取豌豆大小沾于医用敷贴上,在患者入睡前贴于耳部相应穴位上。连续治疗1个月。
常规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即健康指导、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患者佐匹克隆口服)。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使用匹茨堡睡眠质量评定表,对其睡眠情况进行评估,并且搜集其临床资料,尤其是基础病史等,结合患者目前的身体情况进行干预。
(2)针对性护理措施,①评估患者失眠与基础病的关系,当患者身体疼痛或者睡觉前饥饿、饱腹均会对睡眠造成影响,因此有疼痛的患者应该积极缓解疼痛,以帮助患者入眠。②了解其心理状态以及性格特点,评估其情绪与睡眠的关系,若患者容易胡思乱想、情绪低落或者暴躁,护理人员应该针对其情绪进行引导,可以使用冥想法、暗示法、激励法等改变心理状态,进而缓解入眠时间较长的情况。③若患者有高血压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病,因为高血压的患者容易胡思乱想,不利于睡眠,反之会增加血压,影响身体健康,护理人员应该告知疾病与睡眠的关系,且在睡前使用降压药,且测血压平稳后告知患者,给予心理安慰以帮帮助睡眠。④积极改善睡眠环境,帮助患者调整灯光、室内的温湿度,护理操作集中进行,为其建立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评估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失眠改善情况,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表,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评测[3],量表中他评5项、自评19项。总分0~21分,量表的内容:睡眠可持续性、睡眠效果、睡眠感受,得分越高则睡眠质量越好。
用SPSS 22.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搜集两组干预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将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对比)(±s)、行x2、t检验。P<0.05表示有差异。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睡眠情况相比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相比于常规组,干预组的睡眠质量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睡眠情况(n=41, ±s)
表1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睡眠情况(n=41, ±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常规组 14.91±1.65 17.15±1.14 10.361 0.000治疗组 14.55±1.59 20.11±1.08 18.117 0.000 t 0.186 18.247 - -P 0.301 0.000 - -
中医认为失眠是由于情志不调或者是过于劳神导致,患者神气不宁、阴阳失调,进而出现健忘、头晕等情况。在我国失眠的人数较多,且不分年龄,女性多于男性。睡眠障碍的患者容易多想,且更难以入睡,长此以往不利于思维,而且影响皮肤健康,对于青少年而言长期失眠会使其生长发育受抑制,不利于健康,再者长期失眠会造成患者免疫力低下,致使疾病的发生[4]。
本文应用了穴位贴敷与耳穴揿针联合治疗,穴位贴敷法中白芥子可以通经活络,天麻能够解痉止痛,且降低脑内的多巴胺分泌,可以催眠,吴茱萸可以助眠,使用穴位敷贴法将药物作用于耳部刺激耳部穴位有放射性的感应,进而通经络、养气血,帮助睡眠。揿针法是通过特殊针具作用于而后穴位,调和气血、调和阴阳,、和顺身体,进而起到安神助眠的作用,再将针埋于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中,可以长久在穴位、经络之中起作用,连通经络、打通气血,调整脏腑,可以起到安心、静气的作用。加之针对性护理对其进行心理、基础病等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相比于常规组,干预组的睡眠质量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与耳穴揿针联合治疗、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缓解了患者难以入眠的问题,患者睡眠质量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