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淑芬
(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为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模式[1],将其运用在手术围期患者中,可有效降低患者应激反应,缩减并发症发生率,有研究表明,将该种护理模式运用于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中,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与并发症发生率[2]。基于此,本研究针对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胃肠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及并发症应用价值进行探究与分析,汇报如下。
抽选本院2017年6月~2019年5月胃肠外科进行手术的100例患者。将入选患者按照单双号分组方式分成两组,即研究组、参照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男27例,女23例;中位年龄(42.35±1.84)岁,参照组患者男28例,女22例,中位年龄(42.19±1.26)岁。将两组患者各项基线信息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参照组,主要包括:告知患者禁食与禁饮时间,分别为术前10小时与术前4小时,患者手术结束排气后拔除胃管,叮嘱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养,告知其饮食与活动注意事项等。
研究组在参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主要表现为:①术前护理干预:在患者实施手术前一晚与手术两小时前,给予其500 mL 10%葡萄糖注射液,提升患者饱腹感,将手术前注意事项,手术流程、预期治疗效果、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生与解决方案详细为患者讲解,根据患者心理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进而降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升其治疗信心。②术中护理干预:严密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心率等生命指标,注意患者体温变化,注意保暖,利用保温毯与棉被降低患者体温波动,对手术具体操作流程熟练掌握,最大程度上缩减手术时间,进而降低患者疼痛,正确放置引流管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在手术完成前利用生理盐水对对切口进行反复冲洗,减少组织受到损害。③术后护理:给予患者自控镇痛,持续硬外膜止痛,在必要情况下,给予患者适量镇痛药物,从而降低患者疼痛,减轻其痛苦,促进患者康复时间,防止并发症产生;严密监测患者并发症、切口裂开、感染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定时为患者进行按摩、翻身、叩背,防止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将使用药物与饮食等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术后第二天,开始食用流食,患者一旦出现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及时停止营养液输入,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实施相应治疗。
①利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比较组间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应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数据,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组间患者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1.25±0.34(分)显著低于参照组4.35±1.08(分),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由表1。
表1 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对比( ±s)
表1 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对比( ±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50 7.08±1.67 1.25±0.34参照组 50 7.07±1.71 4.35±1.08 t 0.029 19.359 P 0.488 0.000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 0%,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 4%,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胃肠外科术后患者会产生一定疼痛,在此过程中,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进而增强患者疼痛感,引发缺氧、水肿等问题[3],严重影响切口愈合,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胃肠外科手术围期患者实施相应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等方式,提升患者镇痛效果,降低其不良心理情绪,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优化对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应护理[4],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时间,该种护理模式目的为利用相应护理手段降低患者机体应激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疼痛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说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运用在胃肠科手术患者中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疼痛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时间,提升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