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嵩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辽宁 沈阳 110031)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在老年人群高发,也是老年人不可逆视力损害致盲疾病的重要原因,其发病可能与氧化损伤、视网膜色素上皮衰老等多种生理病理机制相关[1]。临床将黄斑区出现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AMD称为新生血管性AMD(nAMD),可引起黄斑区出血、渗出、水肿,病情晚期进而造成黄斑区广泛瘢痕化,严重损害视力[2]。目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是治疗nAMD的主要手段,可抑制新生血管生长,而减轻CNV渗漏,改善视力[3]。雷珠单抗、康柏西普均为临床常用抗VEGF药物,但2者对nAMD治疗孰优孰劣仍存在争议。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74例nAM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评估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康柏西普对nAMD的影响,为明确nAMD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我院74例nAM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通过简单随机分组分为雷珠单抗组及康柏西普组,各37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4]制定的AMD诊断标准;经裂隙灯、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定为nAMD;年龄为55~80岁;单眼患病;依从性良好;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入组前行相关治疗;伴严重白内障、角膜白斑、玻璃体变性等眼科疾病;既往高眼压、青光眼等视力损害疾病;合并脑梗死等危重疾病。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雷珠单抗组男性18例,女性19例;年龄56~79(68.29±7.63)岁;病程1~6(3.22±0.65)个月;左眼17例,右眼20例。康柏西普组男性15例,女性22例;年龄56~78(67.76±7.82)岁;病程1~6(3.05±0.61)个月;左眼14例,右眼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雷珠单抗组于玻璃体注射前3d,给予迪可罗:氰氯沙星滴眼液滴眼,4次/d;玻璃体注射前,充分冲洗结膜囊,使用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生产企业:比利时爱尔康公司,规格:15mL,批准文号:H20090082)行表面麻醉;在颞下方距角巩膜缘4.0mm处,垂直于巩膜面匀速进针,注入雷珠单抗(生产企业:瑞士诺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mg/mL,批准文号:S20181010)0.5mg。康柏西普组则注入康柏西普(生产企业: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规格:10mg/mL,批准文号:S20130012)0.5mg,其他操作同上述雷珠单抗组。两组术后均涂红霉素眼膏并包扎,术后第2天 ,换药后给予氧氟沙星眼药水(生产企业: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4mL,批准文号:H20123454)滴眼,4次/d,连续滴眼3d;且采用3+PRN方案,每月玻璃体注射1次,共注射3次,注射3次后根据病情选择继续或停止注射。
1.3观察指标:①视力:采用最佳矫正视力(BCVA)[5]评估,且将检测数据转化为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MAR)。②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使用OCT(德国Zeiss公司)测量,每位患者连续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③眼压:使用非接触眼压计(日本NIDEX公司)测量,每位患者连续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④血清C反应蛋白(CRP)、VEGF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试剂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生产)检测血清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由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检测血清VEGF水平。⑤临床疗效:治疗12周时,通过观察CNV渗漏情况评估疗效[6],利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晚期10min图像为标准,分为CNV渗漏停止、CNV渗漏减少、CNV持续渗漏、CNV渗漏增加、CNV渗漏复发共5种情况,其中治疗总有效率=(CNV渗漏停止+CNV渗漏减少)/总例数×100%。⑥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2.1两组治疗前后视力、CRT、眼压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眼压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CRT在不同治疗方法间、不同测量时间均有差异(P<0.05),且治疗方法与测量时间有交互作用(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视力、CRT比较,均为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P<0.05);雷珠单抗组治疗4周、12周时CRT低于康柏西普组(P<0.05),两组治疗4周、12周时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 CRT 眼压水平比较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VEGF水平比较:血清CRP、VEGF水平在不同治疗方法间、不同测量时间均有差异(P<0.05),且治疗方法与测量时间有交互作用(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血清CRP、VEGF水平比较,均为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P<0.05);且治疗4周、12周时,雷珠单抗组血清CRP、VEGF水平低于康柏西普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 VEGF水平比较
2.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4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脉络膜毛细血管可通过AMD引起的破裂玻璃膜,进入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下及视网膜神经上皮下,形成CNV,诱发nAMD,且随着病情进展,新生血管管壁的结构异常,又致血管渗漏及出血等病理改变[7]。故及时抑制CNV、减少渗漏,非常重要。临床研究发现,VEGF具有诱导内皮细胞增殖、促进新生毛细血管形成、提高血管通透性等作用,而在CNV发生发展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抗VEGF药物对nAMD治疗有利[8]。康柏西普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抗VEGF药物,可作用于VEGF-A、VEGF-B及胎盘生长因子等多种受体,实现多靶点、竞争性抑制VEGF,而抑制CNV形成,疗效受到临床的一定认可[9]。而雷珠单抗为目前治疗nAMD应用最广泛的抗VEGF药物,其与VEGF-A亚型具有较高亲和力,在抑制CNV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10]。对此,本研究就雷珠单抗、康柏西普治疗nAMD疗效及安全性展开分析,以评估应用价值更高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血清VEGF水平均随治疗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提示,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玻璃体注射均能发挥良好的抗VEGF作用,使机体VEGF表达水平下调。但雷珠单抗组治疗4周、12周时血清VEGF水平均低于康柏西普组。考虑该结果与雷珠单抗能完全渗透视网膜全层,发挥更强的抗VEGF作用有关[11]。另外,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也与CNV病理变化密切相关[12]。本研究也发现,两组血清CRP水平也随治疗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这也说明,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玻璃体注射均能抑制CNV,组织血管渗漏,减轻炎症反应。但雷珠单抗组治疗4周、12周时血清CRP水平均低于康柏西普组。这也可能与雷珠单抗VEGF效果更强,而促进黄斑水肿消退,使相关病理反应更快缓解有关。不仅如此,两组治疗前后CRT比较,也发现,雷珠单抗组治疗4周、12周时CRT降低效果均优于康柏西普组。分析其原因可能与雷珠单抗的抗VEGF作用使视网膜下液快速吸收,加速CRT降低有关。
除上述结论外,本研究还发现,两组治疗后视力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这也说明,康柏西普也能达到与雷珠单抗相近的视力改善效果,两种抗VEGF药物均于患者视觉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依据CNV渗漏情况评估临床疗效,也显示,两组临床疗效相当。说明,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玻璃体注射治疗nAMD效果均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此外,本研究也对两种药物治疗安全性进行评估,发现两组治疗前后眼压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均未发生葡萄膜炎、医源性外伤性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仅发生球结膜下出血、异物感与流泪、一过性眼压升高等并发症,且经对症治疗等措施均好转。也证实,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玻璃体注射治疗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雷珠单抗、康柏西普玻璃体注射治疗nAMD均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但雷珠单抗在下调血清CRP、VEGF水平、减少CRT方面更具有优势,临床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