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庆,李艳,闻永,何彬,李远志,岳朝驰,杜位良,万川,李俊
(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泸州 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泸州 646000)
混合痔是肛肠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外剥内扎术是目前治疗本病运用最广的经典术式,但因肛周独特的解剖结构,疼痛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如何有效地预防或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是目前肛肠科研究的热点。电针作为一种非药物的物理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多项研究表明电针治疗比药物治疗镇痛作用更佳,镇痛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小[1-2],而广泛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3]。但对于电针治疗的频次,目前没有明确的标准,缺乏系统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不同频次电针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的疗效差异,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本课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80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采用不同频次的电针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所有病例均来自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就诊,经诊断为混合痔并行外剥内扎术的住院患者,总计80例。本研究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临床研究号K2017088)。按照患者就诊顺序,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设计研究,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最小18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0年。对照组年龄最小19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痔核数、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制定的《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4]中混合痔的诊断标准。
①符合混合痔的诊断标准;②年龄 18~65岁;③在腰俞穴麻醉下行外剥内扎术者;④自愿参加本试验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合并其他肛肠疾病者,如肛周脓肿、肛瘘、炎症性肠病等;②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③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④拒绝电针治疗或有晕针病史者。
所有患者术前4 h予0.1%~0.2%肥皂水约500 mL灌肠。采用腰俞穴麻醉,麻醉满意后均行外剥内扎术,手术均由科室工作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医师操作。所有患者正常饮食,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止血等对症治疗,术后第1天可正常排便,便后温盐水坐浴,每日肛周换药1次。
术前30 min开始电针治疗。嘱患者俯卧位,暴露骶尾部及双下肢,取双侧下髎、承山穴,选用 0.25 mm×5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穴位皮肤常规消毒,下髎穴斜刺入第4骶后孔,针尖朝内侧、大腿根部方向进针约40 mm,承山穴直刺进针约40 mm,均行平补平泻捻转法,得气后左右两侧下髎、承山穴针柄分别连接KWD-808I脉冲针灸治疗仪(常州英迪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2161146)导线的正负极,选疏密波,频率为 2/100 Hz,调整电流强度至肌肉有规律收缩、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 min。电针取穴、操作均由针灸专科医师进行操作完成。
分别于术前30 min和术后2 h行电针治疗,取穴、操作、治疗时间同观察组。
观察术后第4 h、12 h、24 h各时间点肛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 24 h内最大 VAS评分(T24maxVAS);术后24 h内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湖北舒邦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10734,产品批号20181104,0.1 g×10片)的剂量。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统计学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方差齐时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1 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在术后第4 h,两组肛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在术后第12 h及术后第24 h,观察组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O.05)。说明每日 2次电针在减轻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方面优于每日1次电针。详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肛门疼痛VAS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肛门疼痛VA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1)P<O.05
组别 例数 术后第4 h 术后第12 h 术后第24 h观察组 40 2.23±1.00 3.23±0.531) 2.88±0.761)对照组 40 2.01±1.01 3.58±0.84 3.3±1.53
3.3.2 两组术后24 h内最大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24 h内最大VAS评分为(4.25±1.06)分,对照组为(4.83±0.9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说明每日2次电针在减轻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方面优于每日1次电针。
3.3.3 两组术后24 h内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的剂量比较
观察组在术后24 h内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的剂量为(0.68±0.69)片,对照组为(1.03±0.62)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说明每日2次电针能更有效地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患者术后口服止痛药的剂量。
肛门切口疼痛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常见且较为棘手的并发症之一,成为很多患者畏惧就医或手术的主要原因。肛周因特殊的解剖、生理结构,神经丰富,痛觉十分敏感,加之患者因恐惧心理,使肛门扩约肌持续痉挛,导致肛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疼痛,严重影响混合痔患者术后切口的恢复。随着人们对镇痛的需求日益增加,改善混合痔患者的手术体验,制定合理的镇痛方案,尽量将疼痛控制在无痛或微痛至关重要,是肛肠科医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防治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方法较多,如超前镇痛、平衡镇痛、自控镇痛、局部注射、口服或肌注镇痛药物等方法,但多存在不良反应大、价格昂贵、易成瘾性等缺点[5]。
电针是将普通针刺和电刺激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能准确、客观地控制刺激参数,使机体处于较持续的刺激,加强得气力度,增强气血流通,具有协调阴阳、通络止痛的作用。电针与镇痛药物相比较,具有无成瘾性、无毒副作用等优势,镇痛作用确切,起效快,持续时间长,操作简单,现已广泛用于防治混合痔术后疼痛[6-7]。电针的刺激频次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性因素。但查阅文献,电针频次对术后镇痛疗效差异的相关研究较少,目前临床上电针频次没有明确的标准,缺少循证医学证据,多是根据临床医生的临床经验而定。
混合痔术后疼痛当属于中医学“金伤”或“痛证”的范围,金刃损伤肛周局部皮肤肌肉,损伤经脉,伤及气血,使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气血不通不能濡养经脉,不荣则痛。治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为主。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选穴原则,本研究选用下髎、承山穴,二穴同属足太阳膀胱经,均“别入于肛”,改善肛周局部气血运行,调和气血,二穴配伍共奏行气通络止痛之功,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古代文献中对针刺的频次早有记载,如《灵枢·逆顺肥瘦》记载:“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刺壮士真骨……深而留之,多益其数”。《灵枢·始终》记载:“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间日而复刺之。”《素问·刺疟论篇》:“身体小痛,刺至阴,诸阴之井,无出血,间日一刺。”《针灸聚英》记载:“新且浅,一针可愈,若深痼者,必数针可去。”说明针刺频次与患者的体质、疾病的新久、病情轻重及病位的深浅等因素相关。
针刺作用于腧穴后存在时间-效应关系,而针刺的时效关系是确定针刺留针时间、针刺频次的主要依据,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针刺效应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陈少宗[8]指出针刺效应可以用时效关系曲线来表达针刺作用的产生、高峰至衰减的过程,针刺效应过程是由最佳诱导期、半衰期和残效期组成。针刺作用于机体表现出即时效应和后效应两种治疗效应,针刺作用的后效应是指针刺结束后持续较长时间的后续效应,其作用更强、更持久,而且可以累积[9],可以分为单次治疗的后效应以及多次治疗累积的后效应。多次治疗累积后效应是在半衰期和残效期时再度给予针刺刺激后产生的针刺效应的延长,主要表现为持续治疗期间后效应的叠加,因此最佳针刺后效应的取得与针刺频次密切相关。
笔者前期采用不同频率电针下髎、承山穴均能减轻内外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但2/100 Hz疏密波比低频2 Hz连续波及高频100 Hz连续波电针镇痛作用更佳[10]。故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2/100 Hz疏密波电针下髎、承山穴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比较不同电针频次的镇痛效果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在术后第4 h,两组的肛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每日1次电针与每日2次电针在术后早期镇痛作用疗效相当;在术后第12 h、24 h,两组的肛门疼痛 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随着时间推移,每日 2次电针的镇痛作用优于每日 1次电针,再次电针干预可延长针刺镇痛作用的半衰期,其镇痛效应可以累积叠加。术后24 h内最大VAS评分和口服止痛药尼美舒利分散片的剂量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均说明每日 2次电针是比较理想的电针镇痛频次参数。相关研究认为,急性病或疾病早期,病位较浅,正气盛而正邪相争,针刺间隔宜短以扶助正气、驱邪外出,宜一日两刺[11]。陈少宗[8]认为从获取最佳疗效的角度来讲,每日针刺2次比每日针刺1次更具有科学性。混合痔术后疼痛属于急性病症,病位浅,故每日 2次电针为宜,加强行气通络止痛的作用,但针刺频次过高会使机体产生耐受,使针刺效应不再累积增加[12]。同时,留针时间与针刺的最佳诱导期密切相关,留针时间过短达不到诱导期的最大峰值,过长又可能产生针刺耐受[13]。本研究中两组电针治疗的留针时间均为30 min,多数研究也表明,针刺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留针时间多在 20~30 min,可达到最佳诱导期,起到较好的镇痛效果[14-16]。
综上所述,不同频次电针均能减轻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但每日2次电针比每日1次电针镇痛作用更佳,是比较理想的电针频次参数。本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下一步将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对混合痔术后镇痛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