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联合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2020-09-18 00:22孙雪梅张秀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步态肌力步行

孙雪梅 张秀英

偏瘫是脑卒中常见后遗症[1],一般情况下,患者病情稳定24 h后开展康复训练,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但康复训练疗程较长且患者依从性较差[2-3]。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作为新型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可贯穿偏瘫患者各个阶段,包括踏车运动模式、视觉反馈、引导下肢运动功能、建立双下肢平衡协调性等均能发挥较好效果[4]。因此,健康宣教联合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干预脑卒中偏瘫理论上可增强患者恢复步行能力,建立最佳步行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缺乏临床数据支持。因此,本研究对我院康复科收治的10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健康宣教联合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意识清楚,无交流障碍;能维持头部平衡和控制唇的闭合;存在一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生命体征不稳定;存在下肢骨关节疾病;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损伤;不适宜采用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将10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40~75岁;病程3~25 d;疾病分类:脑出血7例,脑梗死45例;患侧:左侧20例,右侧32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40~75岁;病程3~25 d;疾病分类:脑出血11例,脑梗死41例;患侧:左侧24例,右侧2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结合健康宣教:(1)常规康复训练。早期进行抗痉挛体位摆放,肌肉张力恢复采用Brunnstrom技术、Bobath技术、Rood技术、本体神经肌肉易化技术,依次完成躯干肌训练(躯干控制训练)、体位转移、平衡训练、下肢负重训练及步行和步态矫正训练。每天2次,每次40 min。(2)健康宣教。通过口头、示范、书面等综合型交流方式,面对面讲解时间在30 min内,每周3次。制定手册、床头设温馨提示卡、督促卡,科室设健康教育宣传栏,每月1次健康教育大讲堂,持续3个月。制作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健康教育小视频,利用科室智能电视进行循环反复播放。建立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进行宣教,医、护、照护者、康复师进行交流与学习。制定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宣教制度,规范宣教内容,为患者建立偏瘫康复训练档案,进行个案管理。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来自德国的RECK MOTOmed viva2,每天1次,每次20 min,训练3个月。患者卧床期间采用被动、助力训练,由大屏幕(8.5 cm×11.5 cm)彩色显示,及早出现“自行车”图标,告知患者尽量延长主动训练时间。患者进行下肢肌力恢复期间,根据双下肢运动力量分配界面适当增强患肢力量的百分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增加阻力,提高耐力,叮嘱患者降低痉挛反馈出场率。步态矫正期间,对称训练根据双下肢运动力量分配界面进行,要求患者双腿用力保持在50%,随意进行双下肢力量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下肢肌力,采用Lovett肌力分级法[5]评估下肢肌力,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下肢肌力越大。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6]评估平衡功能,共14项,每项5级,分为0~4分,共56分。采用简洁版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5]评估下肢运动功能,总分34分,得分越高表示下肢运动功能越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共100分,其中0~20分表示完全依赖,21~60分表示严重依赖,61~90分表示中度依赖,91~95分表示轻度依赖,96~100分表示自理。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估步行能力,分为0~5级,每级0~5分,0分为不能行走,5分为正常行走。采用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定法[7]评估患者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采用改良版Ashworth评分量表(MAS)[6]评估肌张力,分数越高表示下肢肌张力越大。采用Tinetti步态评测表[6]评估步态,共8项,总分12分,得分越高表示步态越好。由护理人员评估患者治疗依从性,优:患者能配合治疗且护理能顺利进行;良:患者抗拒治疗及护理,但对治疗或护理效果无明显影响;中:患者较为抗拒治疗及护理,干预后勉强配合治疗或护理;差:完全抗拒治疗及护理,无法完成治疗或护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Lovett分级法、BBS、FMA、MBI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Lovett分级法、BBS、FMA、MBI评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Lovett分级法、BBS、FMA、MBI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步行、步态功能比较 观察组FAC≥3级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最大步行速度、步长、步频、Tinetti得分均优于对照组,而MA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步行、步态功能比较

2.3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例)

3 讨 论

脑卒中后偏瘫容易丧失步行能力,后续治疗首要目的是恢复步行能力。脑卒中偏瘫患者处于软瘫时,患肢不能负重步行,故采用踏车、反馈运动训练系统进行环形运动练习,也可以采用健侧带动患侧运动有利于加速康复[8]。脑卒中偏瘫患者最大步行速度取决于非瘫痪侧肌力,因此,训练非瘫痪侧肌力在康复训练中同等重要[9-10]。本研究将健康宣教纳入康复计划中,使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了解关于疾病知识、注意事项、不良预后及危险因素,养成良好生活及饮食习惯,提升患者对脑卒中偏瘫的认知水平。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适用于多发性硬化、脑卒中、帕金森综合征等神经损伤及运动损伤所致的疾病[8,10-11],其优势在于:对运动功能进行了量化,且包括最终训练分析,可供医师参考以调整训练方案;对运动对称性和0~2级残余肌力进行了量化;该型号针对卧床患者,保障其躺在病床上一样可以训练下肢;三种运动方式,即被动、主动、助力,可自由、无间隙转换;具有平稳驱动系统,训练开始和结束,或者发生痉挛时,能保证训练者安全;具有痉挛控制功能,软件可智能识别痉挛,一旦识别到痉挛,设备会自动改变运动方向,从而减轻、消除痉挛。本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Lovett分级法、BBS、FMA、MBI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联合健康宣教有利于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时,通过视觉反馈刺激患侧主动运动,增强了患侧肢体肌电信号,使其重新建立正确神经通路及大脑运动模式,为后期步行训练奠定了基础[12-13]。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肌力训练期,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可根据视觉反馈调整患肢力量比例,使肌力增长,同时也方便了医护人员观察肌力恢复情况,针对性修订康复计划[14]。研究中采用踏车运动可及时反馈痉挛与缓解情况,降低了下肢伸肌痉挛发生率。有研究表示[15],踏车训练不仅能较好避免痉挛,还可增强患侧下肢肌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步态矫正期,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同样根据视觉反馈调整双下肢用力的对称性,需要注意的是双肢踏车时要求用力均衡,随意调整双下肢力量。结果表示,观察组FAC≥3级患者多于对照组,最大步行速度、步长、步频、Tinetti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MA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联合健康宣教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步行、步态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现代脑损伤恢复理论表示,反复随意运动训练瘫痪肢体,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受训部位所在皮质的区域,显著提高神经回路传递效率,故增加分离动作训练量进行强化训练,促进重新建立神经回路和正常运动程序,最终达到改善运动功能目的[16]。同时,健康宣教将患者作为护理质量的管理重点,以宣传栏、视频、演示操作等直观化宣教方式,护理人员及患者更容易消化吸收;联合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扭转了患者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和态度,增强其治疗积极性,促进了运动功能的恢复,加速患者康复进程[17]。本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依从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健康宣教联合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改善了患者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健康宣教联合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行、步态功能,提高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步态肌力步行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魔方小区
步行回家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步态识人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