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香兰 王贝贝 张佳艺 袁雁
突发性耳聋[1]是指病因不明、突然发生的神经性听力受损,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耳堵塞感等症状。可能与病毒感染、微循环障碍、免疫功能受损等因素有关[2]。需要尽早根据临床症状不同采用相应支持性疗法,如糖皮质激素抗炎、抗免疫治疗、溶栓药和抗凝药降低血液黏稠度、神经营养类药物营养神经、高压氧治疗,以改善耳部缺氧缺血和水肿[3]。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瞬间丧失,病情难愈,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Orem护理模式[4]是一种根据自理需要和自理能力设计出的一套自我护理补偿系统,包含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和支持教育系统,为临床护理思路的拓展提供了新方向。本研究将其应用于突发性耳聋患者,考察其对患者负面情绪、病情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入我院的9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突发性耳聋临床实践指南》[5]诊断标准;患者精神正常,能自主完成调查问卷;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研究方案,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完成试验;哺乳期、妊娠期患者;同时参与其他研究、中途退出、资料不全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37.31±2.45)岁;平均听阈(71.64±10.23)dB。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38.34±3.32)岁;平均听阈(71.73±10.73)dB。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
1.2 护理方法 患者均口服泼尼松治疗,每天1次,晨起服用。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提前告知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有不良症状时及时向医师汇报;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避免长时间进入噪声环境或手机通话;出院后随访听力恢复和用药依从性情况;给予心理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Orem理论的自我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完全补偿系统。以补偿患者自理的不足,帮助其完成自理活动,多适用于重度突发性耳聋患者。如,控制耳鸣:突发性耳聋患者多伴有耳鸣症状,可采用掩蔽疗法或习服法控制,选取合适分贝的掩蔽声音掩盖耳鸣音,使患者适应耳鸣,或通过各种娱乐活动转移患者注意力,将此信息习服训练贯穿于患者潜意识,直接或间接降低中枢系统兴奋性和敏感性,最终切断耳鸣和负面情绪之间的效应链。耳部按摩:指导患者取坐位,全身放松,将注意力集中于耳部,护理人员点揉患者耳穴,鸣其天鼓,轻拉耳垂,以局部微热为宜,每次15 min,每天3次,早中晚各一次,督促患者长期按摩,直至听力恢复。嘱患者少活动、多休息,避免眩晕、跌倒;对听力较差的患者采用一对一书写、手势等方式沟通,教习患者如何使用无声语言。(2)部分补偿护理。以补偿患者自理不足的局限性,帮助中度疾病、病情较轻、接受常规治疗后病情有所恢复的患者完成部分自理活动,以提高其自我管理和自我护理能力。开展专题讲座,向患者讲解自我管理和自我护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及日常自我护理行为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采用屏气法、搓掌法、塞耳法等方式自我治疗;帮助患者定时改变体位,可保持床头与地面呈30°倾斜,切忌体位突然改变,避免耳部压力突然性增加。(3)支持-教育护理系统。通过学习,帮助患者完成全部自理活动,克服自理局限性。患者往往因为疗程较长、治疗效果不佳而丧失信心,及时予以鼓励和安慰,耐心解释治疗效果;与患者交流时语速放慢、话音稍大;病情好转的患者指导其佩戴助听器,完成与他人的正常交流;主动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信息;出院指导:嘱咐患者预防感冒、杜绝噪声、情绪稳定、切勿劳累、加强身体锻炼、定期回院复查;组建微信群,发送疾病自我护理、治疗方法、预防和诊断、用药事项、健康生活指导等相关知识,解答患者疑问,监督患者按时服药。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护理1个月后,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咽喉科分会制定的疗效分级标准[6]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痊愈:患者达到健耳水平或患病前听力水平,在0.25~4.00 kHz频率段听阈恢复正常;显效:0.25~4.00 kHz频率段听力提高至30 dB以上;有效:0.25~4.00 kHz频率段听力提高至15~30 dB;无效:平均听力改善不到15 dB。(2)不良情绪比较。护理1个月后,采用自评焦虑量表(SAS)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水平,判断标准[7]为:50分以下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水平,判断标准为:53分以下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两组量表均由试验人员采用面谈形式,患者独立完成。两个量表均包含20个项目,分数越高,焦虑和抑郁情绪越明显。(3)自我护理能力。护理干预7 d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8]评价两组自我护理情况,包括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自我角色以及知识水平4个方面,总分为172分,分数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例)
2.2 两组干预后SAS,SDS及ESCA评分比较 1个月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7 d后,观察组ESC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及ESCA评分比较(分,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临床治疗效果不佳[9-10]。Orem自护理论[11-13]是一种综合护理措施,以实现患者目前的自我护理需要为目的,通过建立完善的自我照顾行为和能力来维护自身健康、生长发育和生命安全。梁仕凤等[14]发现,将基于Orem自护理论的护理模式应用于口腔黏膜炎的鼻咽癌放化疗患者中,自我护理能力明显提高,疼痛程度明显减轻,黏膜炎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基于Orem理论的护理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听力水平,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Orem自我护理模式将不同病情的患者按照“补偿需要”分别管理,各自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最大程度优化医疗资源,对于病情较为严重、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帮助其完成局部按摩,提供全套护理服务,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对于病情不严重患者,以自我监督和管理为主,提高患者自主管理行为,避免不良事件发生。通过耳鸣习服、声信息治疗法、转移注意力法等手段,帮助患者习惯耳鸣,利用习服训练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习性的整合和重编,减轻耳鸣影响,最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负面情绪的改善影响机体肾上腺素水平,促进血管活性物质的分泌,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受损的视听细胞功能,间接促进听力恢复[15]。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指导其营养饮食和健康作息,远离嘈杂环境等措施,增强患者身体机能,提高免疫功能,预防病情的恶化。
对照组患者ESCA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瞬间丧失,为强烈应激源,增加患者的身心负担。通过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辅助-教育系统,为不同类型的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充分调动患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被动接受的态度转为主动参与,使其认识到自我护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辅助-教育系统提供情感和信息支持,激发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患者克服疾病的信心和参与的积极性;建立微信平台,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通过视频或文字资料分享,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以及对自我护理的认知,提高护理技能,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对自我护理和生活质量均产生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基于Orem理论的护理模式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系统护理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促进突发性耳聋患者病情迅速恢复,加深患者自我护理的积极主动性,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