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琴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245000)
近年来,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景点、酒店等场所都设有茶室,社会对茶艺服务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茶艺服务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茶艺课程开设也随之增加,茶艺已成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
通过对省内高职院校了解,在旅游及相关专业开设茶艺课程的院校逐步增加,但大多茶艺教师并不是专业的茶艺、茶学专业出身,而是因为课程所需,从其他的专业或者岗位转岗过来的老师,这些非专业老师经历的培训时间非常短,缺乏相应的农林专业知识背景,他们短时间内尚不能精通其中的含义,只是一味地进行程序的教学,传达给学生的只能是茶艺的一些表现形式,离真正泡好一杯(壶)茶还有一些距离。
据调研,旅游系茶艺课程开设时间大多为大二第一或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36学时,包含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训。此外,高职院校大多生源基础相对薄弱,没有与茶相关的理论基础。学生的共性是不太爱学习,如何在36学时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习茶、艺茶兴趣?并能进行相应的茶席设计与茶艺编演?这是高职院校旅游系茶艺老师务必思考的问题,走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教学大纲与授课计划应当有别于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
为探讨更好的茶艺技能实训教学方法,同时对旅游系学生的茶艺服务技能有个全面的了解,笔者从黄山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抽取两个班级,即:17三旅游管理01班(以下称A班)和17三酒店管理01班(以下称B班 ),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即传统教学法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结果技能考核成绩有明显的差异。
A班和B班两个班级中,A班人数36人, B班人数33人,两个班级年龄相仿,男女比例相当,都无茶知识相关学习背景,均从同一学期开始进行茶艺课程的学习。
两个班级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进行《绿茶茶艺》实训。A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具体流程如下:由教师先讲授茶艺礼仪、冲泡技艺、绿茶等相关知识,再将绿茶茶艺流程分步讲解,并示范操作一遍,然后由学生操作练习,课后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绿茶茶艺的实训报告。B班采取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具体流程是:教师将班级分成工作小组,将实训内容、实训目的等工作任务通过微信提前布置,让学生进行预习并查阅资料,课堂上根据工作任务让小组成员扮演主泡茶艺师、助泡茶艺师和客人不同职业岗位角色,进行操作练习,同时教师对茶艺礼仪、茶艺流程、茶汤质量进行点评总结,课后由学生完成实训报告。
教师对两个班级的学生从茶艺礼仪、茶艺流程和茶汤质量三方面进行技能考核。为保证其公正性,采取现场给分的形式,考核结果分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其中优秀为90分以上,良好为80~89分,及格为60~79分,不及格为60分以下,并计算出良好率(优秀+良好)/总人数,比较两个班级《绿茶茶艺》技能实训之间的差异。
两个班的考核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A班的良好率为58%, B班的良好率为79% ,工作过程导向式教学法的良好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
表1 技能考核对比表
茶艺一体化教学,就是茶艺理论与技能实训相结合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茶艺实训室设施尽量满足理论与实训教学要求,茶艺理论也在实训室中进行教学。理论教学的同时,可结合相应的实训,比如“茶叶知识”内容讲授,可以结合各大茶类样品,让学生自己先干评再湿评香气、汤色、滋味等,这样就会加深对茶品了解;茶艺技能实训时,融相关理论于其中,比如进行“茶艺表演”实训时,可以融相应的茶艺美学知识于其中,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内涵美”通过茶美、器美、艺美等形式表现出来,融理论于一体的实训教学,不仅能更好地掌握技能,而且更易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达茶艺教学之目的。
茶艺实训教学可结合现代学徒式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对茶文化的热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黄山职业技术学院“裕大茶社”这一茶文化社团,培养了大批的茶文化爱好者。将茶社同学请进课堂,在课堂上进行示范,然后让他们结对帮助,以师带徒的形式在业余时间进行茶艺指导,学长作为小老师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热爱,增强习茶的主动性,对学生茶艺技能提升有很大帮助。
以茶艺师工作过程为导向,将茶艺技能实训内容与茶艺师职业岗位对接,将每个实训项目与工作任务对接,将考核目标与职业标准对接,将茶艺实训室情景化,营造职业情境,使学生在学习、实训的过程中,全面了解茶艺师的工作过程。同时,工作过程导向式教学与“茶艺师”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这样在提高学生习茶兴趣的同时,亦能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笔者在学期初就与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协商好,期末考核与茶艺师职业资格鉴定并举,17三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班62名学生申报中级茶艺师,通过率为100%。
茶艺课程是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技能实训教学中,茶艺教师应优化现有的茶艺教学模式、创新茶艺教学方法,同时对照国家中高级茶艺师职业资格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融“教、学、做”于一体,激发学生的习茶兴趣,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带动茶艺理论知识与实训技能的共同提高,更好地从事茶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