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标准化建设要素分析

2020-09-18 02:30蔡海兰杨普香李延升
蚕桑茶叶通讯 2020年4期
关键词:茶园茶叶标准化

蔡海兰 杨普香 李延升

(1.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330203;2.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 330203;3.江西省茶叶质量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 330203)

关键字:标准茶园;建设要素;问题分析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2018年,我国茶园面积298.6万hm2,产量261.6万t,成为全球最大的茶叶种植国和生产国。如何提高茶叶的质量,提升茶叶产业的竞争力,已成为当前我国发展现代茶产业的重要手段和迫切要求。

近年来,国家不断重视和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2009年,农业部办公厅下发《全国标准茶园创建活动工作方案》的文件中,决定在全国118个重点区域开展标准茶园创建活动,推进茶叶标准化的生产,全面提高我国茶叶的综合生产和产业竞争能力,由此推动了全国标准茶园创建工作。现就茶叶标准园创建的相关标准要素要点进行论述,并结合江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要求,对江西茶叶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提出建议,以期为各地茶叶标准园创建提供参考。

1 茶叶标准园建设要素分析

标准化是指为了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确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以及编制、发布和应用文件的活动,其主要效益是为了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预期目的改进它们的适用性,促进贸易、交流以及技术合作[1]。茶园标准化是为了保证茶叶产品的质量要求,使得茶叶在种植、生产、流通以及经营管理等环节获得最佳的秩序和效益,最终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过程。因此,在茶叶标准园建设过程中,就包括了诸多不可或缺的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1.1 茶叶标准园建设生产技术标准要素

茶叶标准园建设的生产环节主要涉及到园地建设、栽培管理、加工处理、质量管理等,其各个环节均需要实行标准化。茶叶标准园建设的生产技术标准一般包括产地环境、种苗、农业投入品、生产技术规程、卫生安全、产品标准、包装等标准,其中生产技术标准没有强制性标准,生产主体可制定或引用相关的推荐性标准。表1列出了茶叶标准园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最低标准。

表1 茶叶标准园建设生产技术标准体系

1.2 茶叶标准园建设法律法规要素

在茶叶标准园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合同法》《会计法》《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商标法》《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农业法》《土地法》等法律法规的综合体要素很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可根据具体应用范围加以分析确定和补充完善。

2 标准茶园创建要点

2.1 园地要求

2.1.1 规模化种植

规模化种植指生产决策单位按照一定的要素配置比例来进行生产,最终会形成规模收益的种植规模。茶叶规模种植,一般指在种植茶叶的过程中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等投入要素)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入所形成规模化收益的种植规模[2]。已有许多研究实证表明,农业种植规模一定程度的扩大有利于提高投入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3]。在《标准茶园建设规范》中规定了在符合茶叶产地环境条件标准的要求下,标准茶园需要集中连片,面积在66.7hm2以上;具有完备的茶园基础设施、生产资料仓库、加工厂和管理用房等基建工程,并配套相应的设施设备,能够满足标准化、机械化、清洁化的生产要求[4]。

2.1.2 择优选点

选择和建立适宜的基地是进行茶园标准化生产的首要条件。茶叶标准园地要求环境条件优良,功能区布局合理,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完善。

环境条件:应建于平地、缓坡地,其中坡度在15°~25°的园地建成等高梯级园地,有效土层厚度应不低于80cm;远离污染源,离公路干线200m以上,边界设立缓冲带或物理障碍区,土壤质量、空气质量和灌溉水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行业标准;茶园应划分为若干容易区分的区块,以道路、沟渠、防护林带等作为分隔[4]。

基础设施:园内水、路设施配套,具有完备的排、蓄、灌水系统。茶园道路系统能适应机械化生产要求,有主干道、支道、操作道等,要求主干道和支道宽度不低于3m,操作道宽度不低于1.5m[4]。

2.2 科学种植

2.2.1 品种选择

茶树品种是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在茶叶标准园建设中要求选用国家或省级审(认、鉴)定的无性系品种。在选用时要遵循多抗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环境适应性原则、良种良法原则以及苗木质量检验和病虫害检疫等原则[5]。

2.2.2 种植规格

采用合理的种植规格不仅有利于生产率的提升,同时有利于园区的机械操作,提高茶园管理的机械化水平。种植规格是指现有茶园中的茶树行距、株距(丛距)及每丛的苗数。在标准茶园中,采用双行或单行条栽的方式种植时,行距为1.5~1.8m。

2.2.3 土壤耕作

在进行茶园土壤管理时,可根据茶园的类型、土壤和气候条件等,合理采用浅耕、中耕、深耕等耕作技术,避免土壤板结,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茶树根系更新和生长。

2.2.4 水肥管理

应用节水灌溉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节本增效,提高质量安全。幼龄茶园间作绿肥,有机肥的施用量每年不低于1 500kg/hm2。

2.2.5 病虫防控

做好茶园有害生物的防控是标准茶园茶叶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开展茶树病虫测报,实施统防统治,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2.2.6 树冠管理

合理修剪是促进茶叶高产优质、稳产的一项基本措施。高产、稳产的茶树树冠要求分枝结构合理,树冠高度适中,树冠广阔覆盖度大,有适当的叶层厚度和叶面积指数。在标准茶园中要求投产茶园的树冠高度60 ~80cm,覆盖度不低于80%。

2.2.7 采摘

按照产品标准要求,适时采收。严格按照农药、化肥施用采收安全间隔期进行采摘。

2.3 标准化加工处理

2.3.1 设施设备

加工厂区、加工设备、加工能源、加工过程均需按照标准化、清洁化生产的要求。加工厂按规程获取食品生产许可。初制厂与茶园的直线距离宜在5km以内,机械卫生条件、环境空气质量、加工用水水质要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2.3.2 分类处理

不同批次鲜叶、在制品和子茶要分别摊放和贮存。

2.3.3 分等分级

按照茶叶等级标准,统一进行分等分级, 保证同等级茶叶的质量一致。

2.3.4 包装与标识

产品须经统一包装、标识后销售。包装材料、标签均需符合国家食品标准要求,包装或标识上应加印食品生产许可标志和编号。

2.4 品牌化建设

茶叶标准园的创建与品牌创建有机结合有利于提升园区产品的价值。在品牌建设过程中,标准化生产的核心目的是实现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品质特色的可控、可重复的生产过程,品牌茶叶的基本要求是安全、优质和特色。

2.4.1 安全质量

产品质量安全指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其中农药残留、污染物含量均需要符合国家食品标准要求,同时茶叶的感官品质要符合相应茶类的要求。

2.4.2 产品认证

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中的一项,同时提倡通过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

2.4.3 产品品牌

产品应使用注册商标和统一品牌进行销售。

2.5 质量管理要求

茶叶标准园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建设完整的档案记录制度、基地产品准出制度、质量追溯制度等。其中档案记录制度应清晰、完整、详细地记载投入品、农事操作管理、产品加工、产品检测报告、销售等档案以及认证证书和相关材料,记录应保存二年以上。产品准出制度应对标准园的每批产品进行检测,同时每年还应至少对2个批次的产品进行送检。标准园内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要有连续的、可跟踪的生产批号系统,根据批号系统能查询到完整的档案记录。

3 江西茶叶标准园创建成效

近年来,江西省在茶叶标准化建设上成效显著。就标准体系而言,江西已经制修订了36项地方标准,形成了以产品标准及其生产技术规程为核心的茶叶标准体系;在标准化生产实施方面,自2010年以来,江西已累计创建茶叶标准园14个,建设标准茶园2 200hm2以上;在标准化生产技术方面,江西重点推广了数字化色板、杀虫灯、性诱剂等生态防控技术,建立了产品质量安全和分等分级生产技术体系。

4 当前江西茶叶标准园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4.1 茶园土壤酸化严重,养分失衡

结合标准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中茶园土壤的肥力分级标准和优质高效高产茶园的土壤营养诊断指标[6],对江西茶园的土壤进行分析发现,一是江西茶园土壤酸化比较严重[7~8],其中已呈现明显酸化趋势的茶园(pH<4.5)占42.1%,达到优质高效高产土壤酸度的茶园只占53.9%,茶园土壤酸化不仅使得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而且破坏土壤微生物区系,影响有机质的矿化和氮的固定;二是氮、磷、钾养分比例失衡,氮含量丰富,磷、钾含量偏低;三是一些微量元素缺乏,有效镁、硫含量偏低,有效硼严重缺乏。

4.2 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程度低

目前江西茶园主要以家庭型茶园为主,茶园规模偏小,基础设施薄弱,只有茶叶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茶园管理机械化水平较低。除茶园修剪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外,茶园机械化耕作面积不到整个茶园面积的20%,茶园灌溉主要靠自然降水供给,具备灌溉设施的茶园面积不足全省茶园面积的5%,其他施肥、打药、采摘等环节全部依靠人工完成。

4.3 生产管理粗放,执行标准化规程不到位

多数茶叶生产者的绿色防控意识淡薄,尽管不少茶农能够认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对茶叶质量安全品质带来的好处,但是在病虫害防治时,绝大多数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在使用化学防治的过程中,不少茶农使用农药不够科学。一是茶农对农药防治目标存在误区,一味增加用药量和施药次数,片面追求防治百分率;二是对茶园病虫害发生规律掌握不够,缺乏提前防病治虫的意识,同时没有对症选用农药品种,多数茶农见虫就治,乱用滥用农药形成习惯。

在调查中发现,凭经验施肥现象普遍,施肥结构不合理。一是肥料过量施用情况较为严重。江西茶园年均养分用量为1 010 kg/hm2,是全国平均值的1.5倍,其中茶园年均氮肥、磷肥、钾肥投入量为617 kg/hm2、185 kg/hm2、209kg/hm2[9]。按照目前茶园施肥的推荐用量,江西茶园化肥养分总用量存在普遍超标。二是施肥方式不合理。在调查时发现,施肥方式以撒施为主,有部分肥料残留于地表,导致肥料浪费严重。三是肥料使用不合理,偏重化肥,有机肥施用少。据调查,江西茶园施用化肥的比重超过80%,有机肥施用比重不足20%[10]。

4.4 生产保障体系不健全

虽然江西省已经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但是实际参与实施的茶叶企业很少,甚至部分生产企业未在内部构建生产信息记录档案,使茶产品信息缺失,同时也使茶叶产品的质量、卫生检查无据可依。同时,江西省的茶叶质量检测力量薄弱,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数量少,大量的检测工作尚需依靠商品出入境检验检疫和食品质量监督检测部门,导致茶叶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

4.5 技术信息缺乏

由于服务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技推广人员缺乏,使得茶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和宣传力度不够,江西省内还有许多生产企业对标准茶园选择的标准了解程度不高。许多茶叶生产者对绿色茶园、有机茶园以及无公害茶园不甚了解,对标准化种植、管理、生产等技术措施无法科学掌握,严重影响了江西茶园标准化的实施进程。

5 几点建议

结合江西省茶产业特点,根据茶园标准化建设障碍因素,江西省应从以下几方面,促进茶园标准化的开展:一要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标准

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完善认证检测制度,组建监督检测网络,并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健全认证机制。二要强化示范推广,加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发挥辐射效应。三是要强化素质教育,提高各市场主体的素质。

猜你喜欢
茶园茶叶标准化
《茶叶通讯》简介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标准化简述
茶园飘香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周宁生态茶园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