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民间泥塑的角度看超轻粘土作品

2020-09-17 13:33侯微笑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侯微笑

摘 要:超轻粘土作品和中国民间泥塑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泥土和粘土属于不同的材质,但两者有着一脉相承的近亲关系。从中国民间泥塑的角度看超轻粘土作品,是传统艺术与现代“潮玩”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将传统泥塑艺术元素融入现代超轻粘土作品中,在追求个性的同时,传承中国文化,相辅相成。

关键词:超轻粘土作品;中国民间泥塑;传统文化;艺术元素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2-0102-02

一、超轻粘土与超轻粘土作品

(一)粘土与超轻粘土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我们经常会听到看到“DIY”,“DIY”是“Do it Yourself”的缩写,显然,“DIY”是一个名词性短语,但往往被当作形容词使用,“自己动手做的”,表明了在生活中人们对休闲娱乐和独立个性的追求,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产物。随着“DIY”时尚之风的盛行,各种“DIY”材料应时而生,如卡纸、皱纹纸、粘土、橡皮泥等。其中用于捏塑的粘土种类繁多,包括软陶、树脂、美国土、石粉粘土、油泥、超轻粘土。软陶,由于较硬的质地,制作完成后需要烤箱烘烤;树脂,质地湿润,色彩鲜艳清透,主要用来制作植物花卉,自然风干即可;美国土,质地柔软,塑型能力强,颜色单一,需要单独上色,同样需要用到烤箱;石粉粘土,质地较软,需要手工打磨,自然风干耗时长;油泥,可塑性强,质地较硬,制作过程繁琐;超轻粘土,质地柔软,“可塑性强”[1],色彩艳丽,无毒无害,颜色可根据比例混调,干燥后像泡沫,自然风干耗时短。通过比较,超轻粘土更适合成人、儿童和小作坊的手工制作。

(二)超轻粘土作品

本文谈及的超轻粘土作品是指用色彩艳丽的超轻粘土,借助压泥板、擀泥棍、七本针、丸棒等工具制作的富有个性的艺术作品。人们普遍认为超轻粘土作品是儿童课内外活动作品,今天介绍的超轻粘土作品,其制作和消费群体以成年人为主,偏重于表现个性元素和艺术内涵,相信可以在“DIY”手工艺术潮流中打造出“精品名片”,将流行于现代生活的超轻粘土作品与文化生活中扮演时尚“潮玩”的年轻人完美地结合起来。

超轻粘土作品的主要特点如下:第一,在制作工艺上,主要通过手工捏塑,其制作流程简单,用粘土和工具塑造形象,静置晾干即可,可以在课堂、家庭和小作坊完成;第二,在制作单位上,可以是个人作品,也可以是私人定制,還可以根据商业订单进行批量制作;第三,在制作特征上,可以加入现代元素,比如用于仿真花、动物和人物等的制作,也是手机挂件、耳环装饰、生日礼物等的最佳选择,不再局限于陈列摆设。

具有时尚现代特色的超轻粘土艺术作品,受到了大家的青睐,在世界上广泛传播开来,这都离不开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泥塑,正是泥塑独特的元素与魅力完美地融入到超轻粘土中,才有了泥塑的多元发展和超轻粘土作品的多姿多彩。

二、民间泥塑的典型代表

“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泥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女娲捏泥造人的传说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考古所挖掘的泥塑可以上溯到7 000年前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至今,在全国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产地以及典型代表。

(一)大吴泥塑

潮州大吴泥塑出现在南宋时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明末清初,由于民间游神赛会的兴盛,木偶戏的发展,直接促进了泥塑木偶系列人物的生产。清道光年间,重要传承人吴潘强开创了“浮花雕”,在众多民间艺人的努力下,又加入了当地白瓷元素,结合推、贴、塑、印的技艺,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格调和地方特色。2004年,潮州大吴村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在享誉世界的“广东省花灯节”上,以泥塑作品作为花灯屏,取材讲究,格外壮观。另外,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方便了大吴泥塑远销海内外,传播泥文化和匠人精神。大吴泥塑也一直秉持着“去伪存真,正本清源”精神,继承传统技艺精髓,发扬纯正艺术道统。

(二)无锡彩塑

江苏无锡彩塑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在明清时代得到发展,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至今创造出享誉世界的惠山泥人。惠山泥人做工精致,造型优美,注重对人物性格和表情的塑造,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色,展现了当地人对于惠山这个风水宝地特有的情愫,自古就有“家家善塑,户户会彩”的说法。惠山泥人的创作与当地民间审美和民间习俗息息相关,比如明末清初的朴实的“泥春牛”,寓意迎接春天的到来,喜气的“大阿福”,对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清朝时期,戏剧繁荣发展,“‘手捏戏文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3],这便有了“大阿福”等粗货和戏剧人物等细货之分。到今天,惠山泥人在中国民间艺术的舞台上熠熠发光,郭沫若先生曾称赞它“人物无古今,须臾出手中”。

(三)天津“泥人张”彩塑

天津“泥人张”彩塑在清道光年间得到发展,距今已有180年的历史,创始人张长林先生从小就随父亲学习捏塑。“泥人张”彩塑融入绘画、雕塑、戏曲、年画等艺术元素,并受到天津海河文化和宫廷建筑美术风格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文人气息的写实风格泥塑作品,历经多年依旧神采奕奕。泥塑作品《吹糖人》在1915年获得了巴拿马博览会荣誉奖,《钟馗嫁妹》被西方评为“最早的批判现实主义”的雕塑作品;到现在,“泥人张”第六代传承人张宇先生,顺应当代发展趋势,设置《环球》泥塑专栏、拍摄纪录片、爱心义卖、开展讲座、作品全球展览等,“泥人张”彩塑艺术不再局限于手艺人,不断走进人们的视野。

以上是最具代表性的三大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泥塑,主要包括模具印坯和手工捏塑两种制作方法,在造型特点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形象比例准确,结构关系协调。”[4]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做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表达出对象的得体,提高塑造能力;第二,雕塑技巧的适当运用,多种元素的融入。能够学会并运用“浮雕”等技巧,充分表达出对象的体量感和空间感;第三,造型生动形象,夸张有趣,神形俱备。不同的地区的泥塑形象都有不同的地域特色,最终塑造的形象都极具代表性,设计巧妙,出神入化。

三、从泥塑的角度看超轻粘土

(一)超轻粘土作品与中国民间泥塑的共通点

超轻粘土作品与中国民间泥塑紧密相连,主要有以下三个共通点。

第一,在造型设计上的共通点。超轻粘土作品与中国民间泥塑,二者均遵循上文总结的造型特点。粘土作品在造型设计上追求个性,“中国民间泥塑不同地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5],在造型设计上形成了一定的程式,生动传神,突出了鲜明的风格,象征着“东方文明”,这也是粘土作品所追求的,将艺术性与装饰性完美结合,个性营造从多角度进行,如“仿真花”的设计制作,可以用于相框艺术和插花艺术等。从造型设计上来看,两者的共通点是追求个性化与艺术化。

第二,在制作方法上的共通点。超轻粘土利用“揉、搓、捏、剪、压、切、搓、刻、挑”等技法,进行手工捏塑,也可以使用模具来塑造花纹和形象,因此,在制作方法上具有相通点。中国民间泥塑不同地区使用的泥土材质也不同,一般就地取材,如潮州大吴泥塑选用当地的黑泥,陕西凤翔泥塑选用当地的黄泥。对于制作过程,江苏无锡惠山在制作以吉祥祈福为题材的“大阿福”时采用模具印坯,山東临沂苍山泥塑将芦苇杆封装在泥塑里留下气孔可以发出声响,这些又是现代材料和现代工艺无法替代的传统色彩。

第三,在色彩运用上的共同点。超轻粘土现在已经多达48色,在制作的过程中,还可以按比例调制不同的颜色,这就简化了上色和勾勒的步骤,受到了现代年轻人的青睐。两者在色彩运用上都追求线条精致,夸张得当,鲜明统一的特点,塑造出的形象颜色饱满,寓意深远。

(二)在超轻粘土作品中融入中国民间泥塑艺术元素

对于中国民间泥塑艺术元素的借鉴与融入,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更重要的是抓住“神”。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超轻粘土作品的造型设计中融入中国民间泥塑的造型元素。超轻粘土由高分子材料构成,具有细腻的手感、柔软的可塑性以及材料自身的质感和韵味,比天然泥土有更明显的优势,成为现代人追求个性手工的最佳素材。在造型上,原封不动地照搬明显不适合“潮玩”发展趋势,在基本造型的基础上加之现代元素,形成既具有现代特色又具有传统韵味的造型设计,比如卡通京剧人物、传统美食等。

第二,在超轻粘土作品的平面形象设计中融入中国民间泥塑的彩绘图案纹饰元素。超轻粘土作品和中国民间泥塑都包括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两个部分,比如将卡通京剧人物形象的五官四肢和服装穿搭先处理成平面,呈现在画稿上再进行捏塑。中国民间泥塑形象上往往富有寓意、象征性的纹饰,比如无锡彩塑“大阿福”上的牡丹图案纹饰,具有迎祥纳富的寓意;凤翔彩塑挂片上的莲花图案纹饰,具有连生贵子的寓意。这些象征性图案纹饰都可以用于超轻粘土作品的平面设计中,融合传统元素,赋予超轻粘土作品时尚与个性。

第三,在超轻粘土作品的色彩设计中融入中国民间泥塑的色彩元素。超轻粘土作品中可以融入中国民间泥塑的色彩元素,“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体系是以阴阳观、五行观和八卦观为基础的观念色彩体系”[6],泥塑在色彩体系的搭配运用上是典型代表,空间五行包括东、西、南、北、中,分别对应青、白、赤、黑、黄,青色代延年益寿,白色代表高雅纯洁,红色代表四季红火,黑色代表忠厚诚实,黄色代表世代荣华,传统色彩的寓意与现代色彩的象征密不可分,超轻粘土是对时尚的追求,在色彩搭配上需要考虑现代审美和现代需求,相互融合,不能生搬硬套。

从中国民间泥塑的角度看超轻粘土,“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个性‘潮玩中”[7],利用超轻粘土设计的作品反应传统民族特色,又赋予超轻粘土作品传统文化色彩,让时尚“潮玩”更加“现代”又更加“传统”,通过这样一个新颖的方式来宣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对中国民间泥塑艺术的重新诠释”[8]。

参考文献:

[1]张勇.陕北民间泥塑在中学课堂中的运用探究[D].延安:延安大学硕士论文,2017.

[2]黄隽瑾.民俗文化视野下的和林格尔武家泥塑[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14.

[3]史嘉怡.惠山泥人艺术风格的源流探析与设计创新[D].无锡:江南大学硕士论文,2016.

[4]杨培飞.浅谈小型泥塑教学[J].艺海,2013,55(13).

[5]何朗.高州木偶戏传承人保护的调查与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6]李欣.中国民间年画色彩的艺术特色[J].现代交际,2014,27(4).

[7]张翠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4,56(1).

[8]刘雷.浅谈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庆阳泥塑[J].文艺生活,2013,57(8).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