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芬
甘孜藏区特色村寨是文化现象和经济现象相互作用并长期发展的产物。建设甘孜藏区特色村寨可以展现民族发展脉络、重现民族现实生活、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课题研究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实践的逻辑,而且可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挖掘、传承与利用提供可行的路径。
积极申报建设特色村寨。甘孜州在国家民委的关心支持下,多地积极开展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并结合省州委、政府开展的藏区牧民定居、幸福美丽新村、彝家新寨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大力推进甘孜藏区特色村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甘孜州根据国家、省有关精神,按照“保护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建设一批”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推进特色村寨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甘孜藏区的历史沿革、发展潜力、民族特色和保护情况,论证、筛选、上报了两批14个特色村寨。如色达县姑咱二村、康定市孔玉乡色龙村等。
传承文化打造特色村寨。围绕目的地和旅游线路做好特色文化村寨布局,甘孜州已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这些村寨在神山神水的庇护下,像格萨尔传唱一样诉说着甘孜藏区的故事,喜迎八方宾朋。甘孜藏区始终把传承文化作为特色村寨建设的灵魂。注重特色村寨的建设和发展,入户道硬化率达到了100%,种花种草道路绿化。
民族团结创建特色村寨。甘孜州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力点着眼点,坚持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甘孜的民族团结工作不仅影响整个藏区的民族关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大业,关系全州人民的福祉。为美丽乡村注入美丽灵魂,民族的团结进步落脚在“最美村民”的塑造上。德高望重的三老干部(五大员)、“第一书记”、返乡农民工、新乡贤、制定村规民约,联系社会爱心人士抱团出资创办教育发展促进会,圆困难学子读书梦;组建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助老义工、道路清扫服务;邀请宣传部门搭建新时代文化宣讲阵地,增强法治道德观念;联合妇联、团州委,开展美丽庭院、最美家庭等评比。
绿色经济催生产业兴村。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是促进特色村寨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让农牧民群众尽快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在当前“全域旅游”不断发展的浪潮中,特色村寨因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而倍受关注。全域旅游是特色村寨发展的支撑,甘孜藏区充分发挥人文景观独特的优势和村寨自然风光优美,把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特色民居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壮大特色村寨乡村旅游。
第一,结合当地实际,推动产业发展。积极培育特色产业,打造民族特色产业品牌。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及各县各村有关精神,提升建设工作水平;争取被列入国家和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州财政安排一定的配套资金。结合实际,立足长远,坚持产业经济发展与特色村寨建设有机结合,把旅游资源开发与村寨建设,同当地传统优势、种植养殖产业发展融为一体,激发内生动力,打造特色品牌,促进特色村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扩大甘孜州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产业经济发展,提高甘孜藏区农民收入。
第二,加大扶持力度,打造精品村寨。完善特色村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特色民居改造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整合项目资金投入。发改、扶贫、财政、民宗、林业、农业等部门要抓住国家和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民族团结示范村建和扶贫重点村建设等项目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专项资金,认真组织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支持民族村寨开展新农村建设,其他各部门要整合各项目建设资金向民族地区倾斜投入。打造民族文化精品,树立“圣洁甘孜”品牌。主动对接,争取列入特色村寨建设试点。
第三,文化是特色村寨建设的灵魂。文化是核心、是财富、是优势,甘孜藏区至今仍保持着千百年来古朴纯正、亘古不变、天人合一的雪域风情,体现在风俗、礼仪、服饰、语言等方面,这些富有魅力而独特的符号,是经过历史积淀的精华,对于特色村寨建设至关重要。建筑文化独树一帜;甘孜藏区有着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古代先民留下了多元的的文化交汇和历史遗存,素有“民族走廊”之称,是藏文化与汉、彝、羌、回族及納西文化、游牧与农耕文化的交汇地,那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繁星般散落的建筑是最靓丽的风景。受多元文化影响的横断山脉、“两江一河”分割的甘孜藏区形成了建筑结构的多样化和布局的多样性,尤以东路的山寨碉楼、南路的乡城白藏房和北路道孚炉霍的“崩科”最为著名,加上“帐篷新生活”和易地扶贫搬迁的牧民定居点、草原藏蓬城等。
甘孜藏区特色村寨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州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相关职能部门关心支持下,甘孜藏区特色村寨建设的投入力度一定会加大,让特色村寨真正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民心工程,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造福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