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峰
党的十九大报告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指导思想: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人与自然共生相伴,只有尊重、顺应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才能避免因为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而遭受反噬。这是无法抗拒的客观现实,现代化社会应该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础与前提,这一思想既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論的继承和发展,又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符合新时代我国国情发展的客观要求。过去我国的发展是以过度消耗自然为代价的,这是由于当时对环境的重要性还没有予以高度重视,也没有将环境问题提高到战略位置进行保护所致。党的十九大把生态问题上升到与国家发展、人民长治久安的高度,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这与我国国情是一致的,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这种全方位、全过程的治理,才能确保人与自然、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我国步入经济新常态的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中国经济新常态,只有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来深入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精神,具体到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有去企业产能、去污染环境产业,构建绿色美丽新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对自然的利用一定要建立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既要充分发挥自然的作用让其为人类所用,又要严格控制环境问题让其位于临界点之上,努力为人与自然之间创造一个合理、有效、和谐的状态,为建设生态文明做出努力。
牢固树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生态文明观。一定要把生态环境的保护摆在首要位置;在党员干部心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要让他们认识到环境是最能普惠百姓、最具有公平性特征的产品,督促他们全心全意的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协调好保护、稳定、发展与改革之间的关系,就老问题的解决与新能源的寻找上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力度与节奏、找准方向,要改变过去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来引导产业发展、优化经济布局、倒逼结构调整,积极促进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发展,有计划的让经济增长摆脱把资源环境作为最重要因素的困境,搭建绿色惠民、发展与富国的品台,让绿色的贫困走向美丽的富饶,实现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三边共赢。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现如今,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还相当突出。整体而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比,我国环境保护依然比较滞后,各个时期累积的各种类型的环保问题让环境承载负荷接近临界点,环境容量已经无法承受各种污染物的排放,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还在继续,改善环境的目标任重道远。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一定要及时补齐各种生态环境短板,要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中心工作,将老百姓身边最突出的的、治理最困难的、矛盾最尖锐的、国际反响最大的问题摆在首位,采取科学的方式对标相关规定严格落实,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努力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些能够让人民获益、感受、看见的成绩,让生态环境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保持一致。要形成政府牵头,企业为主,其他力量参与的全员环保体系。面对全球环境治理问题要积极参与,并严格按照国际公约承诺将环境治理任务落到实处。
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现如今,在生态文明管理体制方面我国依然存在政策不完善、疏漏之处多等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并进一步明确其发展思路与具体目标。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在生态文明方面的改革成效受到了全社会、全世界的认可与关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不是可以获得成功,直接影响着我国是不是能够更顺利的打开“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大门。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构成部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也是我国治理能力进入现代化的体现,作为一种“中国方案”它具有世界引领与绿色执政的重大意义。首先,它要求各级政府在开展工作时必须认真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要以生态文明建设来推动生态产品总量的增加。其次,在生态系统管理方面,生态系统是有机统一的整体,这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前提与条件。它要求从全局出发制定生态门决策,要采取多种手段、多种方式严格落实“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工作。最后,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由于自然资源生态属性越来越重要,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对自然开发的监管,对自然资产资产管理与监督的职能要合理设置。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一定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完善生态文明体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让其处处展现绿色理念,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高度,通过美丽中国建设,加快进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步伐,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保障与助力。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10.18
[2]张富文.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J]科学社会主义,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