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天钰
摘 要:卢梭的《爱弥儿》是其自认为写得最好、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其核心思想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即以培养“自然人”为教育目标,以自然法则、效用原则、自由法则等为教育原则,以直观实物教育法、情感教育法、自然后果法等为教育方法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启发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应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有责任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还要细化教育目標;在教育原则上应坚持因材施教、立足现实同时还要注意以生为本;在教育方法上应注重以“物”动人、以“情”动人和以“理”动人的统一。
关键词: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8-0115-04
让·雅克·卢梭花费20年思考,历经3年创作的教育小说《爱弥儿》,是其自认为写得最好、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这部出版于1762年的半小说体著作,描述了一个虚构的出身于贵族家庭的孤儿“爱弥儿”,在其“导师”卢梭的陪伴和带领下,从出生到成家不同人生阶段所经历的教育:不管是从小远离喧嚣繁华的城市偏安乡村一隅接受的幼儿、体育、感观、劳动和智力教育,还是长大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之后有计划地进入社会而逐渐接受的道德、爱情和公民教育,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尊重自然,顺应天性”,都是根据“大自然”的指示开展的教育,都是根据儿童的天性及身心发展规律开展的教育,都是在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开展的教育。何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它的思想精髓表现在哪些方面?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又有哪些启示?围绕这些问题,笔者展开了以下论述。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
何为“自然”?“自然”一词在卢梭的著作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且不同著作中的含义也不同,即使在同一著作中,“自然”的含义也不尽相同。但是在《爱弥儿》一书中,“自然”的含义比较集中,主要表现为两层含义:一是自然界;二是人的天性(人的自然属性,身心发展规律)。作为自然界存在的“自然”,是物理环境中的大自然,是远离城市的乡村,也是爱弥儿生活和受教育的主要环境和场所;而作为天性存在的“自然”,更多指的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内在秩序和结构”[1],是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卢梭选取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主要依据和根本遵循。纵览《爱弥儿》一书,再结合卢梭基本的政治立场和主要观点,笔者认为,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自然”,同时包含以上两层含义,但以第二层含义为主,因为卢梭想要强调的“自然”,更多情况下指的是“不为社会和环境所歪曲、不受习俗和偏见支配的人性,即人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纯朴、良知和善”[2]。
何为“自然主义”?何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当前学界对“自然主义”的看法不尽相同,有的学者认为“自然主义”是一种哲学流派,有的则认为“自然主义”是一种艺术或文学形式,但这些学者对“自然主义”的阐释有一个共通之处:“都倾向于用自然因素或自然原理来阐释社会现象,都以自然为中心,都提倡用科学的方法和实证的态度来认识和把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以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认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自然主义”,主要指的是对“自然”规律的把握,因此也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大自然发展规律的把握;二是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把握,当然第二层含义更加突出。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则是将“自然主义”应用于教育学领域而产生的一系列教育思想,因此也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教育中要尊重大自然的发展规律的思想;二是在教育中要尊重人的自然天性的思想,即“以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为宗旨、以按照人的自然发展规律对人进行教育为原则、以使人的身心都得到自由发展为教育目标的教育思想。”[3]
二、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精髓
卢梭在《爱弥儿》中所阐述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以培养“自然人”为教育目标,以自然法则、效用原则、自由法则等为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选取不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教育思想。其中教育内容有体育、感观、劳动、智力、道德教育等,教育方法有直观实物教育法、情感教育法、自然后果法等。本文主要选取卢梭论述最为精辟的教育目标、原则和方法做简要探讨。
(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目标
一是培养身心协调发展的“自然人”。在卢梭心中,教育首先应该使人成为“人”,成为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自然天性成长起来的健全的“自然人”。这样的“自然人”不是远离城市的“原始人”或者“野蛮人”,而是在大自然(卢梭)的教育下培养起来的拥有良好道德情操、独立判断能力、强健身体素质、手工劳动技能、独特审美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
二是培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时代新人”。虽然诸多学者对卢梭培养“人”还是培养“公民”存在争议,但是笔者认为这两者其实并不冲突,反而存在递进的关系。因为“爱弥儿生来不是为了永远过独居的生活的,作为社会的成员,他要为社会履行他的义务”[4],承担他的责任。而且在自然环境中培养出来的青年与从小生活在社会中的青年相比,更加真诚、纯朴、善良,他们在养成独立判断力和鉴别力之后进入社会,不仅不会被社会上的偏见所扰,不会被名誉地位所困,还能在纷繁复杂和充满邪恶的社会中保持其“自然本性”,从而更好地肩负起其“时代新人”的职责和使命。
(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原则
一是自然法则。自然法则指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顺应儿童的天性。具体而言,在教育内容的选取上应充分考虑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在教育方法的使用上应学会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而之所以主张自然法则,是因为卢梭信仰“性善论”,他认为人生下来都是好的,但是社会却使人变坏了,正如他在《爱弥儿》开篇第一句写到的那样:“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4],因此他认为要保持人的“善”的本性,就必须坚持自然法则,“顺应大自然的规律,维护人的天性,并使人的天性得到更好的发展。”[4]
二是效用原则。效用原则指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实用”“有用”的原则,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而言,在教育内容的选取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需要,在教育方法的使用上应学会使用“有什么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之所以主张效用原则,与卢梭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经院主义教育有关。18世纪的法国教育被天主教会垄断,人们被动机械地接受教规教义,在此背景下,教育不再是使人幸福的学问,而沦为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针对此现象,卢梭主张教育必须坚持效用原则,因为“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业”[4]。
三是自由法则。自由法则指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自由。具体而言,在教育内容的选取上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不强制不压迫,在教育方法的使用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自主体验。因为“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的事情”[4]。而之所以主张自由法则,是因为卢梭认为“在一切所有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4],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天性,给予他们自主选择和探索的权利。
(三)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方法
一是直观实物教育法。直观实物教育法指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具体事物、亲身体验具体情境获得关于知识的直接经验。卢梭认为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间接经验,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二是直接经验,即让学生自主观察、探索、体验。相较于间接经验,卢梭更看重直接经验的获取,因为他认为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方法。
二是情感教育法。情感教育法指的是师生之间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情感互动。在此意义上,卢梭认为教师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智的变化以及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新需要和新问题而灵活地转变自己的身份,时而做学生知识获取道路上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时而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和同行者,时而还要做学生情感道路上的倾听者和开导者。
三是自然后果法。自然后果法指的是学生做错事之后,教师不直接批评,而是让其自主承担做错事所带来的后果,自己意识到错误之处,自主改正。相较于教师的惩罚和批评,卢梭认为由学生自己发现并承受做错事的后果更能让学生改过自新,因为经由学生自主体验和承担的后果更能打动学生,经由学生自主反思的道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三、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诞生至今不仅影响了卢梭同时代的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还对裴斯泰洛齐等诸多教育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为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然受卢梭所处时代和阶级的影响,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历史局限性,例如年龄阶段的划分缺乏科学依据等等,但瑕不掩瑜,其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目标、原则和方法对今天的教育教学仍有诸多借鉴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自然也不例外。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目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卢梭主张培养身心协调发展的“自然人”,这一观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不谋而合。但是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通过体育、劳动、智力、道德、审美教育等贯彻并实现了这一目标,而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却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因为在现实社会中,受市场经济和长期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长期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道德,重智育轻其他方面的教育,在此背景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仅仅是大政方针中的指导性意见,是学校的政策性文件,是教科书中的字眼,是考试卷中的答案,是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理想,却始终难以落地生根,难以成为现实。针对这一难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向卢梭学习,既要明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具体要求和规范,使其有章可循,又要将此目标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使其入脑入心。只有这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才不是一句空话,才有可能真正的实现。
二是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卢梭主张培养的是勇担责任的“时代新人”,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看似冲突,实际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卢梭所处的时代是封建势力和资本主义势力冲突激烈的18世纪,所以他的主张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他主张培养的“时代新人”,是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爱国“公民”,而当今是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样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产物,但也应该注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责任感的培养。但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此能力和责任感的培养乏善可陈,这就使得许多学生进入社会之后,产生了诸多心理困惑:建设什么?接谁的班?而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学生进入社会之前,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多下功夫。例如向卢梭学习,通过分析社会上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并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通过开展一次次社会实践,引导学生逐步积累在社会中生存的技能;通过组织一次次“游历”,即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等。
三是细化不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的人认为卢梭在培养“自然人”和“社会公民”之间摇摆不定,认为这两个目标是对立、冲突的,但在笔者看来,卢梭的这两个目标既不冲突也不矛盾,相反它们是相辅相成、层层递进的。因为卢梭眼中的“自然人”不是一辈子生活在乡村的“野人”,而是“积极融入社会的、合群的人”[5],因此只有先把學生培养成身心协调发展的“自然人”,才有机会使其成为能够主动承担责任、爱国、守法的“社会公民”。反观思想政治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其培养目标没有明显的变化,各阶段的教育任务和要求也不清晰,这样不仅与人的“天性”发展相违背,而且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难度。因此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可以向卢梭学习,在思想政治教育大目标之下,科学合理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小目标,循序渐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卢梭自然主义教育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是借鉴自然法则,因材施教。卢梭主张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尊重自然法则,顺应儿童天性,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这启发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并了解学生的“天性”,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能够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不同阶段出现的学习障碍、思想困惑、情感纠葛等问题,合理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效运用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循序渐进地解决学生的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获得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以大学为例,可以在不同年级针对学生的普遍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针对大一学生普遍出现的适应生活、自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开展专门的素质拓展活动;针对大二学生可能出现的专业发展、职业技能考试、评奖评优压力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针对大三、大四学生可能出现的论文选题、职业选择等方面的问题开展专门的主题班会等等。
二是借鉴效用原则,立足生活。卢梭主张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尊重效用原则,关注学生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对知识价值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这种原则虽然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但是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因为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教师讲授的大多是教材上的知识,很少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很少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这就在教与学之间构成了一个供需鸿沟,而供求不匹配的后果是:师生都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满意度不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适当地借鉴卢梭在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采用的效用原则,探究知识的实际价值,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并在两者之间架起桥梁,以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具体而言,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思想困惑,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可以借鉴卢梭的提问法,启发并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的实际价值。
三是借鉴自由法则,以生为本。卢梭主张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尊重自由法则,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之下,爱弥儿是幸运的,因为他同时拥有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快乐童年期和全身心投入知识海洋、主动探索的奋进少年时期;爱弥儿也是幸福的,因为他同时拥有健壮的体魄和聪慧的头脑,劳动的技能和审美的能力,宽厚的情感和坚毅的性格。反观中国的学生,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被塞进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却不知真正的兴趣为何物,他们在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下,忍受繁重的学习压力,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牺牲了许多自由的时光,以至于进入大学失去家长和老师的约束后,陷入不知干什么的迷茫和彷徨之中,失去了奋斗的动力、迷失了人生的方向。这种超前教育、压力教育不仅剥夺了学生的自由,也抹杀了他们的学习激情和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这样,教师如果一味地灌输教育理论,强迫学生背诵知识点,忽视学生的精神和情感需要,只会培养出一群没有思想的“高级动物”。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关注并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索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给予其自由探索的机会,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注入新的力量。
(三)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是借鉴直观实物教育法,以“物”动人。卢梭主张让爱弥儿在实物观察、亲身参与中获得关于知识的直接经验。虽然这种方法实施起来颇有难度,但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体验、观察和思考的机会。反观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其学科类型、课程设置、班级人数等因素的限制,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很难亲身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手段和艺术的真实魅力,也很难对其教育理念产生情感共鸣,这也是很多人误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用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学习卢梭在《爱弥儿》中采用的直观实物教育法,利用具体的“实物”,给学生创造更多观察和思考的机会,但这里的“实物”不再是物理中的太阳,地理中的森林、化学中的材料,而是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如先锋模范、时代标兵;是一个个真实的场景,如学生宿舍、职业场所;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如创业故事、情感经历等等。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身边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物”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与这些真实可感的“实物”接触和互动,例如邀请学校的年度标兵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跟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拉近榜样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亲近可人。
二是借鉴情感教育法,以“情”动人。卢梭认为教师不仅仅是教师,更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和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因此他非常注重跟爱弥儿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反观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讲授课本教材,围绕教学内容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之外,很少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很少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仅仅是课堂中的“教师”,凭借着其“教师”身份迫使学生服从,仅仅完成了知识传授的任务,却忘了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几个原理和几句话,而是学生生活中真实遇到的思想上的困惑、情感上的迷茫和信仰上的彷徨,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也正因如此,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深入人心。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卢梭在《爱弥儿》中采用的情感教育法,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相关工作者细心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情感困惑,关注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并以专题、线上辅导、线下沟通等形式为学生解疑释惑,用真挚的情感而不是教师的权威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真正做到“以情动人”。当然卢梭的情感教育法对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很高的要求,《爱弥儿》中卢梭只有爱弥儿这一个学生,并且从他出生开始就陪伴在他身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符合这种条件的老师和学生都不存在,因此在借鉴情感教育法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是借鉴自然后果法,以“理”动人。卢梭主张学生犯错之后不直接惩罚或者告知其过失,而是“让他自己来承受由他的不当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6]。这种教育方法意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反省能力,提升其自我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反观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如果在生活、学习和思想上犯了过错,教育者们总会用过来人的语气直接指出学生的不足,抑或是用学校的规章制度、社会上的道德规范批评学生的过失,但这样直接输出方式的“不当”,很难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意见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因为他们没有独立思考过这些道理,没有亲身体验过这些行为的后果,而这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态度,在无形中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适当地借鉴卢梭的自然后果法,给予犯错学生一定的自我反省的时间和机会,并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自主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因为只有经由学生自己反省和体验过的后果,才是真正能说服学生的“理”,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当然卢梭的自然后果法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如果学生所犯的错误过小,其后果就很难显现;而如果学生所犯的错误过大,则没有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承担相应的责任。而这些就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继续研究和探討。
参考文献:
[1]孙碧.教育适应自然——卢梭《爱弥儿》导读[J].教育科学研究,2012(8).
[2]张磊.卢梭人本主义自然教育思想浅析[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3]吴叶元.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方法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4]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5]李红霞.卢梭教育观中的“自然”解读——以《爱弥儿》为例[J].理论月刊,2009(5).
[6]王宏君,程雨丝.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我国小学德育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