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问题及对策

2020-09-17 23:27孙庆娜
鄂州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劳动家长孩子

孙庆娜

(喀什大学,新疆喀什844000)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一直追求“智”的发展,而其他教育特别是劳动教育未受重视。有报告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6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所以,如何重视和实施小学劳动教育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所存问题

某县妇联对该县一所重点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做过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都从来没有洗过衣服,不能叠好自己被子,不会使用洗衣机和电饭锅。这是忽视劳动教育的结果。

(一)劳动教育者观念普遍薄弱

劳动观念薄弱不仅体现在学校领导、教师,还体现在各位家长的观念意识上。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许多教师只重视提高学生文化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劳动及其他教育问题。同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目标存在错位,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排名,一切事务由家长全权代劳。

(二)劳动教育的实施缺乏支持

主要体现在小学劳动教育专职教师的缺失、课时不够、有关教材及基地的供应不足。据调查显示,在小学专职劳动教育的教师只占30%,而70%都是由非专业教师担任;在课程方面,许多学校不单独安排劳动教育课,并且很多劳动教育课还会被占用。笔者还了解到,小学时期的劳动教育基本是没有教材的,一般是任课教师自主编写课件。由此可见,在理论上,学生长时间不能系统全面地学习有关劳动教育的知识、技能;在实际中,缺乏应有的实践和锻炼,这样“有育无劳”和“有劳无育”都将导致劳动教育定义的弱化。

(三)劳动教育无计划性、无评估标准

小学劳动教育课普遍摆不上日程。上级无要求,学校就无计划。开什么、开多少、怎么开,没有相应的评价导向体系,要么不开,开了也是无序状态。我们所谓的社会实践活动课,也就是开学拔草、清扫垃圾、整理桌椅,仅此而已。简单无趣的劳动形式、狭隘和有限的劳动场所、无详尽得当的劳动计划,劳动观念该从何谈起,劳动教育该怎样贯彻,劳动教育又该如何评估,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现实的棘手问题。

二、劳动教育诸多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追根溯源,我国劳动教育之所以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最早受到孔子教育思想的影响,他轻视科技和生产劳动,反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由于长时间受到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劳动教育被忽视也就不足为怪了。以陶行知为代表的教育家在救国救民实践中,形成了“行是知之始”“教学做合一”等与劳动教育密切相关的思想体系,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劳动教育获取真知,进而反哺课堂文化教育[1]。再后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都分别阐述了对劳动教育的独特见解。至此之后,劳动教育才逐渐被重视起来。

(二)现实原因

首先,“应试教育”的模型逐渐形成,各级各类学校只重升学率,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长期的五育失衡,对于劳动教育的偏见等都导致劳动教育意义的窄化;其次,家长观念的滞后,使得孩子被逼迫成学习的机器,片面追求智育发展,还有对孩子的溺爱更使其劳动观念匮乏、劳动能力缺失。

三、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

如何正确理解劳动教育的价值和内涵,如何改变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弱化乃至缺位的现状,使其发挥应有的育人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该文件提出,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必须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各项事业向前推进,劳动教育再一次被强调、被纳入培养目标,这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也是一种规律所在。

四、改善当代小学生劳动教育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将劳动教育纳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也通过借鉴国外的许多先进经验,如马克思劳动教育理论研究、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论、苏霍姆林斯基创立的巴甫雷什中学劳动教育的原则等等,注定将劳动教育再次跃上教育的主战场等,提出以下几点建设性意见:

(一)改善家庭劳动教育

1.家长劳动教育观念的改变

劳动教育即是一种生活教育,这便要求家长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转变教育观念,要秉持“以孩子的协调发展为根本”的理念,不可轻视、忽视其他教育,尤其是劳动素质教育,要引导孩子参与洗衣服、洗碗、收拾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同时由于家长并非专门教育人员,可能会存在教育理念及方法的陈旧化、非科学性,所以还需有关教师对家长进行观念引导,可以通过开家长论坛、研讨会等形式,有利地促进家长思想观念的更新,以便开展多种劳动形式,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注重劳动意愿的培养,积极鼓励劳动

孩子爱劳动,才能在劳动中体会劳动的喜悦、创造的快乐。那么作为家长,就应该多为孩子创造劳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合理运用正强化,比如独立打扫自己房间卫生就奖励看动画片一小时等。在周末及寒暑假期间,可以带孩子多出去参加劳动实践活动,让孩子能够感受到通过自身的劳动获得成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3.充分发挥家长言传身教的作用

如何让孩子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乐趣、享受劳动成果,家长在其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便需要家长充分发挥好榜样的力量,注重身教,每周可设置固定的家庭劳动日,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注重树立崇尚劳动的家风,使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获得劳动知识、得到切实的锻炼。

(二)强化学校劳动教育

1.建立完善劳动教育保障体制

若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重大作用,毋庸置疑,要切实完善劳动教育保障。笔者认为,劳动教育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向学生传授有关劳动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其劳动素养的教育活动。应首先体现在课时上,长沙晚报记者近日发放调查问卷显示,把“劳动课”排入课表,竟然获得家长们最无争议的支持,可见其受欢迎程度。我们要优化综合课程结构,设立必修课程和劳动周,改变劳动课程形同虚设的现状。如和田路小学,提炼了其劳动教育愿景劳动教育课程围绕核心目标,形成了五个模块的课程,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到了劳动的价值和创造性[2],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和田路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框架

其次,要加强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实践基地的建设,还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好周边的劳动教育资源和场所,积极开展校本课程,若校内课位不够,就要找学区周边的居民区、市容卫生、农耕区域等,请求与他们合作,争取在他们那里设一部分课堂[3]。许多日本中小学校都有一块或大或小的田地,供教师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劳动教育,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也采用了校园周边20余亩土地设计了“开心农场”的学习体验区,在研究土壤、播种、施肥、除草、收获等过程中,真正做到了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4],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崇的。

最后,要不断丰富课程内容,转变授课方式,如学习采摘时可以带学生去农场现场操作,推动教育由知向行转化,使学生拥有直观的体验和真切的感受。另外,还要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等公益劳动。

2.加强师资建设

师资是直接关乎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首先,应保障劳动教师与其他教师具有相同的地位和待遇,保障教师的基本物质权益,提高其荣誉感;其次,可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授课,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同时还应对担任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最后,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领会教材、驾驭课堂,并与其他教师或有关组织多进行沟通交流,不断促进教师职业化发展,提高其业务素质。

3.加强教劳结合的督导评价体系

建立劳动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劳动评价考核制度,通过对劳动目的、劳动过程和劳动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考核,将其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考核学生优劣参考的标准之一,每项指标的评价可以分为优、良、一般、差四等,每等都有具体的要求,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劳动教育的学习过程[5]。教师还应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与一定物质或精神的奖励,以便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形成。

(三)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合作

我们必须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根基,社会为助力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研究,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提高教育效果。首先,体现在家庭教育中,要改变保姆式的教养方式,注重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自觉保持个人书包、房间的干净整洁,教师应多与父母交流沟通,可通过向家长发放“家庭劳动参与卡”,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状况,如孩子一周主动扫地、洗衣服几次;其次,学校为让父母更充分地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情况,应多举办有关劳动的亲子活动,如共同参与植树造林、修剪草坪等活动;最后,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气,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全力渗透,为劳动教育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我们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劳动教育为载体,不断深入开展“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特色教育活动[6]。使其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能力,从而彰显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劳动家长孩子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