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下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

2020-09-17 23:27:10刘海粟
鄂州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全民农民

刘海粟

(广东理工学院体育系,广东肇庆526100)

新型城镇化是党在十八大中提出的一项方针,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实现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的需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府要转变成为服务型政府,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形成联动机制,确保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健康运行,促进农村体育发展,满足农民的体育需求。

一、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涵义

张龙对于全民健身体系理解为:满足公民多元化体育需求,需要具备管理和服务功能,结构分明层次清晰的组织体系[1]。张继承认为全民健身服务隶属公共体育服务,为公众提供健身需要[2]。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就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及个人共同参与的,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体育需求而提供的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各子体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为国民体质健康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贡献力量。

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特点

(1)大众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意识和体育需求日益增长。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应运而生。“全民”二字体现的是体育活动的大众化,成为全民健身最基本的特点。

(2)区域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人们的体育需求与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而且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体育文化。所以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带有一定的区域性。

(3)功利性和非功利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倡导的全民健身计划,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具有非功利性质[3]。与此同时,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产生的,必然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制约。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也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满足公民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从这一点而言,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也有向功利性方面发展。

三、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对新型城镇化农村的影响

(一)推动农村文体活动向前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能够逐步满足农民群众健康、娱乐、休闲等方面的需要。全民健身服务能够更好的培养农民体育健身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农民群众在享受国家提供的体育设施和服务的同时,收获的是精神上的愉悦感和幸福感[4]。

(二)增强农民的体育意识,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全民健身活动在农村的普及和开展及全民健身服务服务体系的构建,能够增强农民的体育意识,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增进农民群众对健康的认识,从而增加农村体育人口,让《全民健身计划》得以真正的落到实处。

(三)缩小城乡差距,保障农民享有基本体育服务

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农村与城市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差距。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56%。没有农村农民的体育就不能称之为全民健身[5]。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的差距。在农村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使农民也能够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当的文体服务,保障农民享有基本体育服务的权益。

(四)体现社会公平,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

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的是社会的公平性。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全民健身也是一个方面。增强农民的体质健康,从而减少农民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的全面发展就是包括体育在内的文化、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得到长远的发展,以此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

(五)引导农民体育健康消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只有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最大限度拉动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有时间也有能力去追求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体育消费会带动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一些地方的特色旅游也真正让农民感受到体育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四、农村全民健身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体育人口的分布

图1 农村不同年龄阶段体育人口分布

农村体育人口年龄分布见图1:

由图1所示,农村体育人口年龄分布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趋势,在16-20岁和21-30岁这两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处于上学或参加工作,压力相对较小,有一定的闲余时间,体育意较为强烈,所以体育人口占比较大;然而在31-40岁和41-50岁两个年龄阶段,而立之年面临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负担较重、压力较大,往往忽视了体育健身,但也是最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呈现年轻化势态[6]。到50岁以上的人群,由于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日益衰退,老年人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老年人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

表1 农村全民健身项目选择情况统计

(二)农村全民健身项目的选择

农村全民健身项目选择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到,农民在全民健身项目的选择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散步、快走/跑(30.52%)、广场舞(24.76%)、羽毛球(16.32%)、健身器材(8.64%)。从中看出农民对于难度系数不大,简便易操作的的项目如散步、快走/跑的选择比例最高;其次为广场舞,广场舞作为一项集舞蹈、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文体活动,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羽毛球难度和强度都不是很大,趣味性较强,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健身器材特别是健身路径成为农民闲暇时间主要的健身手段;对于太极拳、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带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乒乓球虽然是我国国球,但是普及程度并不是很高;篮球项目对年龄、身体状况、技术包括场地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参与比例并不高。

(三)影响农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因素分析

在调查影响农民参与全民健身因素统计中,主要因素分别为:缺少时间(42.6%)、缺乏场地设施(32.4%)、缺乏体育组织和指导(25.3%)、缺乏兴趣爱好(16.6%)。很多农民群众平日里工作很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参与全民健身,所以排在第一位的为缺少时间;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场地设施也是影响农民参与全民健身的重要因素;其次缺乏体育组织和指导,也反映了农村全民健身处于松散状态,缺乏科学有效的健身指导,体育健身指导员严重不足;然而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没有认识到体育健身的重要性或者说农民的体育意识比较淡薄,他们将体力劳动等同于体育锻炼的看法是不科学不严谨的。

五、新型城镇化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

根据对农村全面健身的现状分析及问题研究,在总结前人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进行构建,全面健身服务体系包括了组织机构、法律法规、资金管理、场地设施、人才队伍、体质监测、赛事及日常活动、评价评估等。

(一)建立健全农村全民健身组织机构

良好的组织管理体系是全民健身服务开展的重要保障。针对农村全民健身组织管理的缺失,要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农村基层群众体育组织,充分发挥组织的作用,保障农村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级全民健身服务的工作机构,成立全民健身服务领导小组;建立农村全民健身基层体育组织和队伍,发挥各级各类体育协会的引领作用,发挥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示范作用。全民健身服务的组织机构要形成良好的网络体系,以点带面,多层面、全方位的为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保驾护航。

(二)法律法规的构建

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及《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精神,根据《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和依法治国的理念,提高全民健身服务的法治化水平,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健身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全民健身服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7]。政府要依法行政,体育工作者也要增强法治观念,营造全民健身服务的法制氛围。

(三)拓宽资金渠道,确保专款专用

农村全民健身体育的资金来源以国家投入为主,兼有社会赞助、体育彩票、单位资助等形式。农村全民健身的体育资金来源渠道需要拓宽,可以引入市场机制,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促进农村全面健身的发展,而不是一味地包办。要对农村全民健身的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管,避免浪费、贪污和挪用现象发生,保证专款专用,切实保障农村全民健身服务的资金安全,保障资源的统筹安排和科学合理利用。

(四)场地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

根据《全民健身条例》的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全民健身场地和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全民健身场地和设施,营造良好的体育健身环境,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各级各类学校在满足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实现学校体育设施场地面向社会开放,做到资源共享[8]。特别是对于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方面,保证每个村都有相应的活动室、运动场地和健身器材。另外,体育器材的选取要考虑到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避免面子工程而脱离实际。各地区农村也要因地制宜,挖掘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农民健身需要。要有专人对体育场地和器材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避免损坏造成安全隐患和事故。

(五)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全民健身服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地方政府可以与高校联合。一方面可以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实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将基础体育工作者送到高校进行培训。强化政府管理的主导地位,创新开发和吸纳体育组织管理人才。弘扬志愿精神可以有效的解决农村体育指导员短缺的问题,可以以政府的号召为动力,以行政组织为依托,由群众自发和自主参与的形式来壮大自愿者队伍,来解决农村体育健身指导员供需矛盾。

(六)体质监测

体质监测能够通过科学的手段来了解农民的心肺功能、平衡和协调能力、柔韧性、心率、骨密度等多项指标,通过这些数据的监测来了解农民的体质状况,对农民体质健康做到科学监控,成为指导农民健身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建立农村全民健身的健康档案,通过互联网和数据分析,做出科学的体质报告和指导意见,使农民群众通过网络了解相应的体育常识和健身方法,真正实现农民体质监测的全覆盖,早日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

(七)赛事活动的管理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赛事活动只是一个笼统的称谓,不仅仅包括体育赛事活动管理,也包括日常体育活动的开展及体育健身的宣传。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采用多种活动方式,真正让农民群众走出室内、贴近自然、参与体育活动。对于日常活动的组织及赛事活动的管理,一定要全面兼顾,既要从农民群众的体质状况出发,又能体现活动健身价值及娱乐性趣味性。

(八)评价评估

评价评估是对整个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而言,对于体系中各个部分进行细化,制定评价标准。确保对体系的评价评估具有科学化和可操作性,能够揭示体育管理部门在管理、建设和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有针对性的为行政部门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以评促建和以评促改,促进全民健身计划在农村落地生根,避免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坚持透明、公开的原则,完善社会监督,办农民群众满意的公共体育,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体现政府的公信力。

六、结语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要从实际出发,科学的制定发展思路,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完善体系的内容。从组织机构、法律法规、资金管理、场地设施、人才队伍、体质监测、赛事及日常活动、评价评估等八大方面入手,推进全民健身在农村的蓬勃开展。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全民农民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全民·爱·阅读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22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人大建设(2019年5期)2019-10-08 08:55:18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32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01-22 17:20:15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