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安先生1937年5月20日,出生于哈尔滨(祖籍山东荣成)。1943-1955年,先后就读于黑河(惠永)兆麟小学、天津二十四中、天津一中。1952年起,师从白俄小提琴家托诺夫学习小提琴。195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先后师从苏夏、姚锦新、萧淑娴、杨儒怀等教授。1961年毕业后留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1964年中国音乐学院成立后,主动调入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
1980年中国音乐学院复建时,李西安先生怀着对中国音乐学院的赤诚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率先向学校提出了《关于建设中国音乐学院的十点建议》和《关于“建立中国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创作中心”的建议》。
1982-1983年,李西安先生倡议发起并组织实施了轰动京城并产生深远国际影响的“中国古典诗词音乐会”“古谱寻声音乐会”;在全国民族音乐学第二次年会上又提出《关于发展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五项倡议》。
1983——1984年,李西安先生任中国音乐学院实验乐团团长期间,首次提出“保存要纯正,发展要大胆”的建团方针,同时带领乐团成员分赴广东、福建学习潮州音乐和南音,开创了音乐院校以“原样保存”方式学习传统音乐的先例。
1984年,任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副主任期间,起草《作曲系办系规划(1985——1995)》。1985年,主持开设“中外当代音乐系列讲座”,在国内首次系统介绍现代音乐作曲技法,探索中国作曲家运用现代技法和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同年,发表题为《中国音乐的大趋势》的著名演讲和《中国民族音乐美学三题》《民族音乐课新方案的总体构想》等学术论文。
1985——1987年,李西安先生与他惺惺相惜、志同道合的音乐学家黄翔鹏先生根据曾侯乙编钟形制成功研发了十二平均律加中国传统音乐“二变”之音的音乐会用“华夏钟”。
1985年,李西安先生兼任第四届中国音乐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理论委员会副主任;1986年,兼任《人民音乐》主编;1987-1991年担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期间,为中国第五代作曲家的崛起和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科构成、办学方向与未来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半个多世纪以来,李西安先生始终深深地爱着中国音乐学院,深深地爱着中国音乐。他以超前的音乐教育理念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国家和人民培养了无数的音乐人才。他生前发表的一系列演讲、论文、专著和用10年心血精心主编的《马可选集》均是中国当代音乐史上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而四卷本《中国传统旋律与曲式》(与赵冬梅合著)又填补了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学术空白。
李西安先生是中国音乐界的骄傲,更是中国音乐学院的自豪。38年前,李西安先生向改革开放后中国音乐学院录取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所说的“我愿在八千公尺设下自己的帐篷,为最后攀登到顶峰的人,铺下几块小小的石子”就是他最好的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