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宜精细,教学方从容

2020-09-15 15:50胡振义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16期
关键词:鸦片战争历史教学

胡振义

摘要:历史教师宜深挖教材,精细读史,仔细探究历史背后的逻辑关系,建构适合自身的教学知识结构,方能从容地驾驭课堂教学。本文以《鸦片战争》一课为例,细究鸦片走私与禁烟行动,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内在原因和决策过程,以为教学提供充足的知识储备,从而实现从容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细读  历史  教学  鸦片战争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教学欲从容,读史宜细精。为了上好每一节历史课,笔者努力细读历史。在这一过程中,历史视野得以开阔,历史知识得到丰富,对相关历史问题的理解得以深化,历史思维能力得到训练,从而能以更加充分的准备,去推动历史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从容地面对教学。

下面就以中职历史《鸦片战争》一课为例,通过几个问题的探究,分析如何细读历史,助力教学。

一、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第32章《处在十字路口的社会》之“被围攻的中华帝国”载:18世纪晚期,中国在中欧贸易出现顺差的原因一是中欧贸易只能在广州且需通过公行进行,二是贸易要在政府的严格监管下以既定的价格进行,三是中国市场对欧洲产品几乎没有什么需求。欧洲商人要用银锭去购买中国商品。

清承明制,继续实行银本位制度,流入的主要为产自美洲的大量白银,这对于清朝政治、经济和对外贸易来说都是好事。同时,白银是贵金属、一般等价物、硬通货,在国际贸易中握有此物,比握有随时都有可能贬值的纸币要好得多。

为解决贸易逆差问题,英国东印度公司(殖民机构)找到了一种可以替代银锭的商品——鸦片,用于交换中国的丝、茶叶等。据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所述,到1839年,中国市场的鸦片需求量约4万箱,共计约240万千克。

综而言之,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目的是解决中英之间的贸易问题。

二、清政府为什么要禁烟?

清政府禁烟派代表人物是林则徐,他在关于禁烟问题的《奏稿》中的主要关注点是“御敌之兵”和“充饷之银”,因为他知道皇帝们尤其是道光皇帝的禀赋脾气。“御敌之兵”是所有政权的最高统治者都要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无须赘述。而“充饷之银”,直接刺激了道光皇帝最敏感的神经。道光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以节俭而著称的君主。举两例:其一,道光皇帝即位后规定“宫中岁耗不得超过二十万”“宫中用膳,每日不得超过四碗”,为皇后庆祝生日时,道光皇帝用打卤面来招待群臣;其二,道光皇帝为自己修建的陵寝——慕陵,是清朝帝陵中规模最小的。在位期间,鸦片走私导致大量白银外流,这让节俭的道光皇帝情何以堪?

因此,清政府禁烟就是为了遏制白银外流,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那个时代的货币战争。

三、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

关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教科书上是这样阐述的:根本原因是在中国开拓商品市场、掠夺中国农副产品和矿产等工业原料(这也是宗主国对所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角色定位);直接原因是林则徐的禁烟、销烟。

上述结论非常经典。要让这些经典结论“活”起来,易于被学生接受,就需要历史老师努力用丰富的历史细节来为其提供支撑。

英国是近代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扩张性是其本质属性。纵观历史,近代殖民的方式主要有三种:领土殖民、经济殖民、思想文化殖民。英国的殖民活动打的是“组合拳”。1840年以前,其仅在亚洲就独占印度,侵占新加坡、马来西亚(控制东西贸易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侵入阿富汗,对中国形成“C形”包围圈。作为世界性的殖民帝国,英国开拓中国市场,势在必行。

英国尝试过与中国和平通商吗?尝试过。1792年至1793年,即法国大革命中从吉伦特派到雅各宾派时期,英国向中国派出马戛尔尼使团,携带了能够代表西方文明的礼物拜见乾隆皇帝,要求扩大通商。清政府以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为理由加以拒绝,英国和平通商的愿望没能实现。随后英国因为要干涉法国大革命,尤其是拿破仑的扩张,而无暇东顾。打赢拿破仑战争,建立欧洲大陆新秩序——维也纳体系后,英国开始积极向东扩展。这时的东方所剩的主要是清王朝及其藩属国和日本。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也是其国内因素长期发酵的结果。近代以来,英国一直是个典型的以工商业立国的国家。18世纪中后期,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并于19世纪前期完成工业革命。纺织业的革新、机器制造业的诞生、采矿业的发展、火车的发明……引发了生产组织形式、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思想文化等领域的深刻变革。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的影响是思想文化。在20世纪末,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福克森(代表作《帝国》)曾这样说,1776年对于世界来说,发生了两件事:一件小事是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一件大事是一本书的出版,即《国富论》,它享有“经济学的百科全书”“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等美誉。其作者亚當·斯密,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他的核心观点是自由市场经济,鼓励自由竞争、自由贸易。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同年,24岁的小威廉·皮特成为英国首相,这是迄今为止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执政近20年,其将英国从美国独立战争失败的阴影中带出来,并顺利推进第一次工业革命。亚当·斯密的学说成了这一时期的“显学”。上至首相小皮特,下至码头工人,都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忠实追随者。亚当·斯密的学说,成为政府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

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从本质上说是商业战争。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也反映出这场战争的性质。

四、英国如何通过战争法案?

如果英国政府为了几个鸦片贩子与中国开战,那英国就成了武装贩毒集团或支持毒品走私的国家。作为一个拥有教会、贵族、绅士的国家,它的道义制高点何在?

英国议会下院的议员们是有办法的,他们几乎能解决一切问题。1840年4月7日至9日,议会展开辩论。议员们羞于提及“鸦片”这个敏感的词汇,他们将“走私鸦片”问题说成了“自由贸易权力”问题。从这个议题来看,他们也是亚当·斯密思想的追随者和实践者。经过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议席增加了,他们不遗余力地推动“自由贸易权力”的实现。在这场辩论中,时任英国外交大臣帕默斯顿说了这样一番经典的话语:“我们没有永远的盟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永恒的只有利益,我们的职责就是追寻利益。”1840年4月9日,议会进行表决,以271票对262票的优势,通过了对中国动武的决议。之后,早已做好准备的英国远征军开始向中国开进。

英国的这种决策形式是代议制的民主决策。反观中国,到清朝雍正年间已变成完全的专制体制,国家之事皆系于皇帝一人之身,大清皇帝需要的是奴才,臣子以能够成为奴才为荣。历史证明,实施民主的体制必然包括集中民智的结果,鼓励奴才的体制必然包含排斥英才的事实。

结语

精读历史、细读历史,有利于教师更全面、更系统地把握基本史实,理解史实背后的逻辑关系,感受历史人物的抗争与抉择,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推动历史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唯有如此,历史教师才能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从容地面对学生,从容地处理课堂上遇到的问题。

猜你喜欢
鸦片战争历史教学
THE DRUG WAR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的真实与虚构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新历史
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过程看鸦片战争的实质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