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耀东
在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的今天,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变得越为细节化,生命教育作为其中关键的内容,已经成为教育学界关注的重点与热点。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知生命、热爱生命、理解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语文学科有大量的素材资源,可以用作生命教育,教师应该充分且深入发掘教学内容,将其与生命教育紧密联结,让学生在具体的学科学习中思考与探索生命的价值,完成生命教育的目标设定。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作为研究主体,并结合本人教学经验,提出初中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相关办法,以望能够提高生命教育的质量水平,强化学生对生命的认可与尊重热爱。
一、从内涵入手,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是与生命相关的教育,认知生命、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热爱生命。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即明确生命教育的内涵所在,从它的内涵本质出发,设定每一课时的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让生命教育得到系统性的教学规划,让学生能够实现由浅入深的理解。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一方面需要紧紧围绕生命教育的本质要求,另一方面需要紧密贴合学生个体的成长与认知特点。首先,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定生命教育的教学目标时,找准关键点。例如在初一教材《春》中,教师常常只是将生命教育的目标设定为“学生可以自行感知春的生命力”,这虽然正确,但是却相对显浅。教师需要找准点并深入其中,可以将目标设定为“学生可以找到春天生命力体现,并做自我的讲述”。如此一来,既能够深入,也能够让生命具体化到某一个物件上进行感知,更能够加深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其次,不同年级之间,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也应当体现出彼此之间的能力差异以及生命教育的深度差异。例如,初一年级着重引导学生感知生命无处不在、生命的珍贵;初二年级引导学生懂得每一个生命都需要被尊重、被理解;初三年级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价值,以及如何实现生命价值的方式,提高自我的生命认同感以及获得价值的创造力,成为有梦想、有担当的人。
二、将教材整合,构建生命教育资源
对于初中生而言,生命教育并不能够通过空泛的讲解而获得深刻的理解。因此,将生命教育与语文教材整合一体,构建生命教育资源,让深奥的生命教育道理能够具体化,学生自然而然明白其中深刻的道理,并实现生命教育质量水平的提升。
教材与生命教育的高度整合,首先需要立足教材之中,然后从教材联结生活而做自主思考。例如在初二课文《我的母亲》,在文本中读出胡适母亲与胡适以及一大家子的相处之道,理解胡适对母亲慈爱的感激、对母亲为人处事的认可。将此和生命教育结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生命的价值、生命之间的不同与相处等角度入手,鼓励学生思考胡适母亲的生命价值、思考胡适母亲在与人相处时的生命角色,了解不同生命之间存在的道理。
在《我的母亲》一文中,胡适母亲是传统中国女性的代表,她的生命价值在于丈夫与家庭,丈夫死后,儿子胡适便成为了她生命价值的全部,于是不管生命多难都会让胡适上学堂。当学生能够从文本读出此层理解后,教师需要联结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点。例如,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时代中,胡适母亲的生命价值是胡适,今天,你们母亲的生命价值又是什么呢?”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母亲自然会有不同的生命价值,教师此时采用相互讨论的方式,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去感知生命价值、感知它们的不同。有些同学会认为,母亲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断工作,有些同学则会认为母亲的生命价值在于照看自己、照顾家庭,有些同学则会提出母亲的生命价值是自己,这些不同的观点不论正确与否,都是学生自己对生命价值的一次直观的、直接的思考。
三、形式丰富,多元生命教育模式
生命,是一个可以触碰的实物存在,也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意象词。对于初中生而言,对“生命”的理解大部分都是停留在“人”身上,认为“生命”仅仅是一个活人。这无疑是狭隘的、片面的,甚至错误的。生命教育的提出,就是帮助学生全面、立体认知生命、了解生命。对于生命的全面性与立体性,教师则能够从形式上入手,采用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全面感知“生命”的概念,提高生命教育的质量。
首先,生命教育在于认识生命,不同的生命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教师在不同的表现形式之下应该采用对应的方式,让学生具体认知。例如在教材《猫》中,“猫”作为一个生命体,猫与家人的生活细节、猫的特性等通过文字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同学的眼前,但这只是相对片面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用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猫”成长的全过程,出生—成年—死亡,让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猫”也如人类般生存过,明白生命都是平等的。
其次,生命教育在于尊重生命,不同个体之间都需要通过尊重维系彼此之间的友好与平衡关系,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对此,教师可通过课堂上的角色扮演、相互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主动感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懂得尊重彼此。例如在教材《藤野先生》中,讲述了藤野先生与鲁迅的两三事,在文本中可见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与尊重之情,也能够读出藤野先生对鲁迅以及中国人的尊重。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本的内容,以及个人对他们两人的性格与相处关系了解,自行编撰藤野先生与鲁迅之间的行为对话,并进行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会深刻感受到藤野先生在对待鲁迅的情感,是平等的、是尊重的,鲁迅对待藤野先生同样如此,这是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善体现。教师在此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到生命教育的层次之上,完成对生命关系的理解,明白尊重彼此的重要、尊重生命的不同。
最后,生命教育在于追求生命的价值。在课文《纪念白求恩》中,表达了战乱时代下,英雄人物宁可牺牲自我,也要保家卫国的精神。白求恩虽然不是中国人,但是他心系中国,即使在战场也从不退缩,坚守在手术台上,这是他的生命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横向对比,对比同时代多个英雄人物,让学生了解他们的生命价值;也可以采用纵向对比的方式,对比不同时代的多个英雄人物,让学生明白即使时代不同,但是英雄的人生价值都是不变的,从而落实个人的大方向性的追求,让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生命教育之重要,在于让学生明白生命的珍贵、生命的亮眼。从初中语文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生命教育的渗透,不仅能让学生从中找到生命的价值、找到奋斗的路径,更能够让学生成为大爱之人,珍爱万千生命、珍爱当下的每一个瞬间,成为积极向上的人。综上所言,语文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的办法与路径,在于明确生命教育的内涵、结合教材而行、丰富体现生命的形式,通过种种拓展对生命的感知。未来,语文学科应当承担其生命教育的主要责任,用其情怀与素养,转变生命教育的模式,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就自身美满人生。
本文系江苏省“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生命教育:农村初中立德树人的校本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康和实验中学(2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