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还有更重要的一个任务──育人。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进步,离异的家庭越来越多,父母离异后孩子的教育即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孩子,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教育
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进步,离异的家庭越来越多,父母离异后孩子的教育即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下面就我在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如何做好这类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并谈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背景
案例:张某,男,13岁,初中一年级学生,父母在其4岁时离婚。其后一直随爷爷、奶奶在慈云生活,进入初中时因为爷爷身体欠佳,回到白沙和父亲、继母、弟弟一起生活。自开学以来就离群居所,开学一周就多次逃课迟到不交作业。
二、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的爷爷奶奶交谈了解到,父母在他年幼时就离异,使他受到很大打击。他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自他年幼时起,就经常受到父亲不分事情缘由的打骂。
自小抚养他长大的爷爷、奶奶因为他父母的离异,很疼爱这个孙子,因此对孙子有任何要求,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无条件满足。孩子总能得到满足,这就造成了他固执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一意孤行、自傲等性格弱点。
张某的生母长期在外地工作,对张某也是物质满足更多,不能在心理上给予更多的关爱。
三、心理辅导、教育的过程与方法
(一)稳定学生情绪,确保学生安全,不做出过激行为
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张某这样的行为最少应当受到记大过处分,但是因为张某的情绪激动,有做出过激行为的倾向。而且这正是在国庆节7天长假前,离开了学校,张某的行为我们很难约束。所以我和德育主任商量了一下,只是把处分的规章制度告诉了为张某事情特地前来的爷爷奶奶。并让与张某最亲近的爷爷借带张某回白沙过国庆的机会,规劝张某,多多从旁开导。暂时不与其父联系,避免给他增加心理压力,先确保张某在假期的安全,能按期回到学校。在长假结束的时候,张某按时平安地回到学校上课。
(二)加强与家庭联系,说服家长尽责,帮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张某种种逆反行为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电话家访,做好她父亲的思想工作,希望他能多些和张某谈心,不要再用粗暴的方式教育张某,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会增加他的心理阴影,影响他的健康成长。
(三)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老师和集体的温暖
张某的性格内向,没有什么朋友,在人前就觉得自卑,为了掩饰自己只好摆出别人不理解我的高傲姿态。但是我知道他的内心其实是脆弱的,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所以我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
早在开学时我就发现张某的性格弱点,在一次体育课上,他因为脚轻微拉伤,就请假不到队伍中去练习。但是在一边看同学们训练的时候他又一脸羡慕。在游戏活动时,我鼓励他一起参加。虽然他表现得不是很好,但还是看得出他很开心。
同时我和张某的室友详谈了他的情况,介绍了他的优点,劝说室友们接纳他,原谅他的错误。室友们表示会多些和他聊天,找他打球……慢慢地,他的情绪稳定了,也不再发生过任何的偷盗行为。
(四)不要包庇单亲家庭孩子的错误,适当的处罚,更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我不否认,单亲家庭的孩子比其他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爱护,但是爱护不表示溺爱和包庇。所以对张某的错误我还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当然在处罚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张某从心底承认错误,这样才能接着开展后面的工作。
一天下午,张某特地到我办公室来,告诉我他在寝室里玩扑克超过了休息时间,违反了学校的纪律,也损害了班级荣誉。我很欣慰他的转变,但是错了就要承担责任,我还是按照校规给他处罚。
其实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希望老师把他当成普通的孩子来对待,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绝不过一分也绝不保留一分。这样的平等会让他觉得自己在老师眼中是班级一分子,没有被孤立。
初一上学期就要结束了,虽然张某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听课不专心,自习时讲话,寝室自律不强。但是他没有再偷过东西,暴躁的脾气收敛了许多,不再迟到,性格开朗了,渐渐溶入班集体生活。
四、结论讨论
从对张某的心理辅导和教育过程引发我对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你怎么对待学生,学生就会成为怎么的人
英语的谚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把孩子当成罪犯来对待,孩子就会成为罪犯。就是说,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就是孩子学习的范本。
虽然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压力比别的孩子大,但老师還是应该把他们当作正常的孩子一样,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们就一定会“出事”。要是老师一直做出“你是单亲的孩子一定会出问题”的暗示,他们就真的会成为定时炸弹。平常心对待他们,其实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的成长。
(二)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一切教育的起点在家庭
孩子最早的老师就是父母。离异家庭的父母对孩子还是有教育的重责,离异家长需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育子方法,不然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不良影响。
家长和教师都要以对孩子们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其心理教育,应该明确自己是青少年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殊角色,应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利用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向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满足其心理需求,使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追求美好的生活,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
有一位先哲曾说过:心中有佛,眼里才有佛。让我们心中常怀学生,用真情的爱,抚平他们受伤的心灵!
作者简介:
李文容,重庆市,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慈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