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222对鹦鹉鱼的麻醉效果研究

2020-09-15 16:27高仁法刘毅陈书畅周鑫蔚曲乐天夏腾徐晔束雅雯许建和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麻醉剂鱼体鹦鹉

高仁法 刘毅 陈书畅 周鑫蔚 曲乐天 夏腾 徐晔 束雅雯 许建和

摘要    本文研究了MS-222在不同浓度下对鹦鹉鱼的麻醉效果,观测了其不同麻醉和复苏阶段的表现,探讨了急性麻醉和模拟长途运输中适宜的麻醉浓度。结果表明,MS-222对于鹦鹉鱼有很好的麻醉效果,起到了有效降低应激的作用。在急性麻醉中,MS-222的理想麻醉浓度为135 mg/L,在长途运输中MS-222的适宜浓度为40 mg/L。

关键词    MS-222;鹦鹉鱼;麻醉;应激

中图分类号    Q95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6-0172-03

在鱼类生产运输和试验中,对鱼的一系列人工操作会使鱼体产生应激反应,导致皮质醇释放,进而引起鱼体内的一系列理化指标变化,影响鱼类摄食和免疫功能,降低水产品品质。此外,还会造成鱼类挣扎,出现外部机械损伤甚至死亡。为降低鱼类应激带来的危害,渔用麻醉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渔用麻醉剂是用来抑制鱼类中枢神经系统,或局部阻断神经递质传导,使其逐渐失去知觉,降低应激以达到试验或运输等目的的一类药物。其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入麻高效、移除可复苏、药物可代谢等优点,对鱼类健康养殖具有重要意义[1-2]。

鹦鹉鱼是一种颜色艳丽的热带观赏鱼,对于多种理化刺激应激强烈,导致鹦鹉鱼在人工驯养、繁殖、捕捞、运输和销售等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损伤。尤其活鱼在远距离运输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使鱼体与运输容器碰撞,导致鱼体受伤,影响鱼体健康,从而使经济效益降低。目前较常用的方法是在活鱼运输中使用渔用麻醉剂,这种方法既可以降低鱼的新陈代谢,减少耗氧和氨氮排放,而且能抑制鱼体的活动能力,防止鱼体损伤[3]。目前渔用麻醉剂的种类有很多,本试验选取市面上应用最广泛的MS-222(鱼安定)作为鹦鹉鱼的麻醉剂进行麻醉效果的研究[4]。通过观察不同浓度和麻醉时间下MS-222对鹦鹉鱼生理及行为的影响,记录下鹦鹉鱼麻醉时间和复苏时间,从而确定MS-222对于鹦鹉鱼的适宜浓度,并进行模拟长距离运输试验,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以确定MS-222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浓度,为MS-222对鹦鹉鱼的麻醉效果提供有效的技术参考[5-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麻醉用鹦鹉鱼购自水族店,选择规格相同、状态良好、反应灵敏的成鱼暂养在淡水循环养殖缸中。平均体长(12.47

±0.47)cm,平均体重(81.9±0.36)g。

试验药品为MS-222,购自上海希格玛高技术有限公司。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检测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2    试验条件

试验用水pH值为7.0~7.2,水温为(28±0.5)℃,溶解氧≥5 mg/L。麻醉容器使用蓝色塑料水箱,规格为65 cm×40 cm×30 cm,试验水体为每个水箱15 L水。

1.3    试验方法

1.3.1    不同浓度梯度MS-222对鹦鹉鱼麻醉和复苏时间的测定。正式试验前进行麻醉剂浓度范围的预试验。MS-222的浓度梯度设置为60、85、110、135、160 mg/L。每个浓度设置3组重复,每组5尾鱼。待鹦鹉鱼状态稳定后依次放入不同浓度的麻醉剂,观察并记录麻醉时间,麻醉时间为从放入麻醉剂开始到全部鱼进入A3深度麻醉期的时间。麻醉后转入相同温度持续充气的清水中复苏,观察并记录复苏时间和复苏率,复苏时间为从鱼放入清水到全部鱼恢复到R4完全恢复期的时间[8]。

1.3.2    不同麻醉时间对鹦鹉鱼复苏的影响。综合考虑麻醉和复苏时间,能够在3 min内麻醉,5 min内复苏并且复苏率100%的麻醉浓度作为麻醉剂的理想浓度。在理想浓度下,MS-222麻醉试验的时间梯度设置为5、10、15、20、25 min,每个时间梯度设置3组重复,每个重复5尾鱼。待鹦鹉鱼状态稳定后放入麻醉剂,进入深度麻醉期后,开始对不同时间梯度组倒计时,麻醉到预定时间后将鱼转入清水中复苏,观察并记录鱼从转入清水到完全复苏的时间和复苏率。

1.3.3    低浓度麻醉模拟长途运输对鹦鹉鱼麻醉效果的影响。在长时间麻醉条件下,选取低浓度麻醉剂进行鹦鹉鱼麻醉。MS-222浓度梯度设置为20、40、60 mg/L。每个浓度设置3组重复,每个重复10尾鱼。待鹦鹉鱼状态稳定后放入麻醉剂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麻醉状态,6 h和12 h后分别取出5尾鱼转入清水中复苏并记录复苏时间和复苏率。

1.3.4    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分析。随机选取3尾经长途麻醉运输12 h后的鹦鹉鱼,用肝素钠抗凝,用2.5 mL注射器吸取尾静脉1 mL抗凝血液。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移酶、葡萄糖、尿素氮、溶菌酶、乙酰胆碱酯酶、乳酸脱氢酶、皮质醇等[9-10]。

1.4    數据分析

用SPSS 24.0软件对所有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的基础上,采用Duncan多重比较法进行差异性分析,用Excel绘制图表,计算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Mean±SE)来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鹦鹉鱼麻醉复苏不同阶段行为特征

鹦鹉鱼麻醉和复苏阶段参照梁政远等[11]对鱼类麻醉复苏状态的分期,结合本试验鹦鹉鱼自身的表现(表1、2),划分为5个麻醉阶段、4个复苏阶段。

2.2    不同浓度梯度对鹦鹉鱼的麻醉效果

如表3所示,MS-222的浓度越高,鹦鹉鱼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越短,苏醒时间越长,麻醉时间的变化差异显著,而苏醒时间的变化差异不显著。当MS-222溶液质量浓度为60 mg/L时,鹦鹉鱼平均需要14.23 min才能进入麻醉状态,且为轻度麻醉状态;当MS-222溶液质量浓度为85 mg/L和110 mg/L时,鹦鹉鱼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分别为4.11 min和3.57 min,两者的差异不显著(P>0.05),苏醒时间分别为2.81 min和2.53 min,两者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当MS-222溶液质量浓度为135 mg/L和160 mg/L时,鹦鹉鱼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分别为2.58 min和1.90 min,苏醒的时间分别为2.77 min和3.36 min。

2.3    不同麻醉时间对鹦鹉鱼复苏的影响

如表4所示,在MS-222最适浓度条件下,麻醉时间越长,鹦鹉鱼的复苏时间也相应地变长。当持续麻醉时间为5、10、15、20 min时,鹦鹉鱼的复苏时间分别为3.36、3.32、3.51、3.36 min,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时间为25 min时,鹦鹉鱼的复苏时间升至4.73 min,与其他麻醉时间条件下鹦鹉鱼的复苏时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也出现了1尾鹦鹉鱼死亡。因此,鹦鹉鱼在135 mg/L的MS-222溶液(28 ℃水温)中浸泡时间不宜超过20 min。

2.4    低浓度梯度对鹦鹉鱼麻醉的效果

如表5所示,随着MS-222麻醉溶液浓度的增加,运输6 h后鹦鹉鱼的复苏时间缓慢增加,平均最低1.48 min,平均最高4.04 min;运输12 h之后鹦鹉鱼的复苏时间快速增加,最低2.51 min,最高11.56 min。在60 mg/L的MS-222溶液中浸泡12 h后,有1尾鹦鹉鱼死亡。40 mg/L浓度组和60 mg/L浓度组在运输12 h后的复苏时间和20 mg/L浓度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

2.5    麻醉剂对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的影响分析

如表6所示,与对照组相比,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和血清葡萄糖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溶菌酶、乳酸脱氢酶、尿素氮含和皮质醇激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MS-222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鹦鹉鱼在合适的麻醉条件下,迅速进入麻醉状态,恢复时间短,复苏率高。MS-222溶液的适宜麻醉浓度为135 mg/L。不同浓度MS-222溶液对鹦鹉鱼麻醉时间和复苏时间结果显示,M

S-222溶液浓度愈高,鹦鹉鱼的麻醉时间愈短,复苏时间愈长。这与黄颡鱼[12]、暗纹东方鲀[13]、克氏原螯虾[14]、日本对虾[15]、大泷六线鱼[16]等研究结果相一致。当麻醉浓度达到一个阈值时,鱼麻醉所需时间和复苏所需时间变化不显著,且与麻醉浓度不一定成负相关关系或正相关关系。

在MS-222最适浓度条件下,不同麻醉时间对鹦鹉鱼复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麻醉剂浓度一致,麻醉时间不同,则鹦鹉鱼的复苏时间具有较大差异(P<0.05)。因此,麻醉剂浓度和麻醉时间都是影响鹦鹉鱼生理行为的重要因素。当然,麻醉时间除了受这2个因素影响之外,还与鱼的种类、鱼体成熟程度、鱼的大小及规格等鱼体的自身因素以及水质、水温、溶氧量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有关[17]。

模拟长途运输试验结果表明,MS-222在长途运输中具有较好的麻醉作用,能降低鹦鹉鱼代谢和耗氧。因此,有利于增加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有效避免水质变坏,且能够很好地保证长途运输后鱼保持较好的活力,大幅提高了成活率,提高了经济效益。在长途运输中选择合适的麻醉浓度非常重要,浓度过低无法降低长途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反应,浓度过高则鱼长时间处于完全麻醉状态,无法复苏,造成损失。本试验用鱼经过长时间麻醉后复苏率均为100%。麻醉运输的原则是鱼体不能失去平衡,适宜的麻醉剂浓度应当使鱼体镇定并保持正常体位。通过观察,60 mg/L MS-222会使鹦鹉鱼一段时间进入深度麻醉,20 mg/L MS-222对鹦鹉的麻醉效果不明显。因此,本试验推荐用于长距离运输的MS-222溶液浓度为40 mg/L。

鱼类正常血糖含量范围为2.78~12.72 mmol/L,在该浓度范围内,血糖升降反映了鱼体消化吸收作用的强弱[16]。与对照组相比,麻醉组的血糖浓度呈现显著性升高(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经麻醉后的鹦鹉鱼代谢活动减弱,能量消耗降低,因而糖代谢的水平也会减弱,血糖浓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麻醉组的尿素氮呈现显著性下降(P<0.05),尿素氮下降,说明在麻醉剂的作用下鱼体代谢降低,麻醉组鱼的排泄物也比对照组要少,这有利于维持运输水体清洁,减少运输过程中氨氮等有害物质的产生。溶菌酶活性可以反映鱼体的免疫水平,溶菌酶是一种免疫因子,属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线,与对照组相比,溶菌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因此,模拟运输过程中麻醉剂的使用降低了鱼体免疫力。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酶活力是一组可以指示肝脏、心脏等组织器官受损程度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2种麻醉剂的AST、ALT酶活呈现显著性上升,可见在模拟运输过程中麻醉剂的使用会对肝脏组织产生损害。杨博学等[17]曾证明使用MS-222这一麻醉剂长时间麻醉,鱼体AST、ALT的水平也会下降,即对心脏、肝脏有一定程度的損伤,但只要适宜的麻醉浓度,把握好运输时间,麻醉剂的使用对肝脏、心脏组织的损坏就可以降到最低甚至不产生损坏[18-20]。

乳酸脱氢酶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其酶活力大小反应心肌细胞收缩能力的强弱。与对照组相比,麻醉组乳酸脱氢酶活力显著性降低(P<0.05),可见心肌细胞代谢减弱,说明麻醉剂减缓代谢、降低应激的作用发挥得很好[21-23]。

皮质醇是检测机体应激的一个常用指标,机体应激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心相继受到刺激,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就增多,进而引起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量大幅增多,该激素会促进皮质醇分泌增加[17]。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麻醉组皮质醇激素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可见麻醉剂发挥了降低应激反应的作用,这与丁香酚麻醉对罗非鱼皮质醇激素水平的影响相一致[11]。皮质醇是类固醇的一种,可以抑制鱼体生长,若皮质醇激素水平大量升高,将会致使溶菌酶的活性变大或变小,系列变化对鱼体的生长繁殖和抵御疾病侵袭均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MS-222对于鹦鹉鱼有很好的麻醉效果,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显示,麻醉剂起到了有效降低应激的作用。在急性麻醉中,MS-222的理想麻醉浓度为135 mg/L,但时间不宜超过20 min,否则长时间处于完全麻醉状态下,会对鱼体产生不可逆损伤。长效麻醉时鹦鹉鱼的麻醉可用低浓度,MS-222的适宜浓度为40 mg/L,可用于长途运输减少鱼的应激。

4    参考文献

[1] 符映英,徐闪浪.浅析三种渔用麻醉剂应用研究现状[J].食品安全导刊,2019(9):148-150.

[2] 李晓芹,朱振华,翟纹静,等.渔用麻醉剂使用现状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9):72-73.

[3] 安丽娜,董在杰.鱼类麻醉及其方法[J].科学养鱼,2008(6):52-54.

[4] 严银龙,施永海,张海明,等.MS-222、丁香酚对刀鲚幼鱼的麻醉效果[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6,25(2):177-182.

[5] 张富林.丁香酚对鲤鱼麻醉作用的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8.

[6] 陈德芳,汪开毓,肖丹,等.丁香酚对鲫鱼麻醉效果的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2010,37(6):288-291.

[7] 张龙岗,付佩胜,杨玲,等.MS-222对大鳞鲃幼鱼麻醉效果的初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1):132-136.

[8] 丁亚涛,汪之和,王林林,等.MS-222对鳊鱼麻醉保活运输效果的研究[J].水产科学,2019,38(3):296-304.

[9] 陈细化,朱永久,刘鉴毅,等.MS-222对中华鲟和施氏鲟的麻醉试验[J].淡水渔业,2006,36(1):39-45.

[10] 甘静雯,邱绍扬,许忠能,等.麻醉剂MS-222对斑马鱼行为的影响[J].生态科学,2006(3):236-239.

[11] 梁政远,安丽娜,董在杰,等.丁香油对罗非鱼的麻醉作用及其对血液指标和激素水平的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09,18(5):629-635.

[12] 林丽珍,杜明溪,于琳琳,等.MS-222对黄颡鱼麻醉效果的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2019,46(1):56-60.

[13] 郝长杰,庄平,赵峰,等.MS-222和丁香酚对暗纹东方鲀幼鱼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J].海洋渔业,2019,41(5):546-554.

[14] 徐滨,魏开金,朱祥云,等.MS-222和丁香酚对克氏原螯虾幼虾耗氧率、排氨率及窒息点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8,33(4):455-459.

[15] 平洪领,史会来,余方平,等.MS-222对日本对虾麻醉效果的研究[J].水产养殖,2018,39(4):1-4.

[16] 胡发文,李莉,刘元文,等.丁香油和MS-222对大泷六线鱼幼鱼的麻醉效果[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7,32(6):671-675.

[17] 杨博学,李泊岩,姜晨.MS-222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河北渔业,2018(2):18-22.

[18] 符映英,徐闪浪.浅析三种渔用麻醉剂应用研究现状[J].食品安全導刊,2019(9):148-150.

[19] 苏明明,孙兴权,杨春光,等.渔用麻醉剂MS-222、丁香酚在鲜活水产品运输中的应用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6(1):25-29.

[20] 朱敏.渔用麻醉剂MS-222残留量的测定及在大菱鲆体内富集消除规律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21] 陈细华,朱永久,刘鉴毅,等.MS-222对中华鲟和施氏鲟的麻醉试验[J].淡水渔业,2006(1):39-42.

[22] 金元,何雅静,程波,等.丁香酚类麻醉剂的安全性探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8(1):33-40.

[23] 田家元,王京树,万建义,等.MS-222不同处理方式对史氏鲟和中华鲟麻醉效果的影响[J].水生态学杂志,2011,32(5):87-90.

基金项目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SJCX18-0930);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SJCX19_0991);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201811641105002)。

作者简介   高仁法(1995-),男,河北东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产动物增养殖及遗传育种。

通信作者

收稿日期   2020-04-25

猜你喜欢
麻醉剂鱼体鹦鹉
小鹦鹉
麻醉剂的使用
氯胺酮为麻醉剂的MECT效果
Scientists Make Plants“Fall Asleep”
鱼冷冻之前要去掉内脏
鱼冷冻之前要去掉内脏
适用于水质污染判别的鱼体尾频检测模型
折纸鹦鹉
鹦鹉中的异类
Most Drink Cans Opened by a Parrot 最会开汽水罐的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