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静 戴芳银
摘 要:新课改对低年级语文阅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读为本、读中积累、读出情感、读出趣味。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即便是教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孩子们不愿意读,泛泛地讀、心不在焉读的现象普遍存在,与阅读教学目标相去甚远。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为例,探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趣教学;阅读教学;一年级课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在兴趣的指引下,无需教师和家长的催促,孩子们就能积极主动的阅读,与作者达成情感的共鸣,探寻文章的主旨,思考课后问题,既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升教学效率,因此受到了教师们的重视,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如何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致。而笔者身为其中的一员,也发挥自身素养,进行了多方探究,终有所获,具体如下所示。
一、师生关系良好,引导学生阅读
除了家长,学生与教师接触时间较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致,而被学生讨厌的教师,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影响学习效率,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建议,教师要降低自己的身段,亲近学生、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成为学生的好朋友,给学生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帮助学生成长进步,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爱上阅读。
如,在学习《要下雨了》这一篇文章时,笔者提前调查了学生对雨天的喜爱程度,得知大家的想法后,特意挑选了一个下雨天教授本文。正当师生进入阅读,读到小白兔与小鱼之间的对话时,天空正好下起了雨。顿时,孩子们的注意力被风声,雨声所吸引,无心阅读。见此情景,笔者询问了大家的意见:是不是想要去感受雨?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随后,师生拿上自己的雨具冲到了雨中,用鼻子嗅雨的味道,用眼睛看雨的心态,用耳朵听雨的声音,大家忙的不亦乐乎,心情得以放松,行为也十分自由。等到大家尽兴后,笔者带领学生重返教室,继续之后的阅读活动,这一次的阅读任务是观察小白兔回家的路程,引发了大家的思考,也激发了大家的阅读兴致。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关系良好,教师在授课之前进行了课前调查活动并依据学生的口味挑选了一个雨天教学,带领学生到室外感受雨,迎合了学生的心理诉求,最后用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完成了阅读任务。
二、巧用教学手段,吸引学生阅读
学生阅读兴趣不足,除了自身原因外,还受外界的影响,如嘈杂的环境,阅读形式单一,阅读理念落后等等。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巧用教学手段,给学生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如,在阅读《小壁虎借尾巴》这一篇文章时,笔者邀请其他同事排练了一场课本剧,形象生动的表演,趣味化的语言以及丰富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为了将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教材文本中,演出活动演到一半就结束了,吊足了学生的胃口,不等笔者催促,大家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教材,想要知道燕子阿姨有没有将自己的尾巴借给小壁虎。学到《一分钟》这一课内容时,笔者用一个谜语引出了时间这个话题并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分钟是多少呢?你能在一分钟内干什么呢?你认为一分钟重要吗?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尤其是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孩子们有了分歧。见此情景,笔者说道:请大家打来教材文本,看一看一分钟的作用,引导着学生进入到了阅读文本中。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或者排练课本剧或用谜语和问题作为导入活动,都吸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值得教师们学习借鉴。
三、家校联合教学,提供阅读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有的家庭阅读氛围浓厚,学生深受熏陶,从小就喜欢阅读;而有的家庭被手机和麻将包围,消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班级阅读氛围,学校阅读环境也十分重要,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教师要主动联系家庭教育力量,让家长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还要引导、监督学生阅读,当然,班级、学校也会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时,笔者布置了课前预习活动,即让学生识读生字、借助拼音完成阅读。为了提高作业完成率,笔者将作业上传到了家长微信群中,以期能发挥家长教学力量的引导性、监督性作用,扫除干扰因素,协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除此之外,笔者还向学校提出了建议:希望学校能举办读书交谈会,让不同年级的学生聚集到一起阅读,交流阅读心得,分享阅读技巧,在全校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于是主动联系家庭教学力量,发挥了家长引导、监督作用,营造了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同时班级、学校也尽可能组织一些阅读活动,旨在形成人人爱读书,人人想读书的良好阅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上述几点看法,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邵保平.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对策[J].内蒙古教育,2017(06).
[2]周国忠,张瑞杰.培养学生兴趣实现“减负”增效[J].黑龙江教育,2000(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