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健 于明君 钱 帅 高 缘 张建军 魏元锋*
(1.浙江永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台州318020; 2.南京市江宁区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南京211101; 3.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江苏南京211198; 4.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 江苏南京211198)
构建现代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是一种全新的中药制剂研究思路,它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思想,治疗法则为核心,中药有效组分为配伍形式或重组中药效应组分复方,应用现代制剂技术,通过多种释药单元有机联合来制备既充分体现中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治疗理念,又具有安全、有效、稳定、质量可控等特征的现代中药新制剂[1]。
大川芎方源于刘完素《宣明论方》,由川芎、天麻2味药材组成,临床疗效确切,目前已上市的中成药品种有大川芎片、大川芎颗粒、大川芎口服液,均为常规剂型,临床治疗需要每天给药3 次,连续服用半个月作为1 个疗程。如将其制备成口服缓释制剂,则能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用药顺应性,并可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其竞争力。
基于上述考虑,并受中药多元释药系统理念的启示,课题组前期已深入研究了大川芎方多元释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发现它由川芎速释微丸、天麻速释微丸、天麻缓释微丸按6.5 ∶1 ∶4.25 比例混合而成[2⁃3]。为评价大川芎方多元释药系统体内药效学作用特点,本实验建立了硝酸甘油致大鼠偏头痛模型,以与偏头痛发作相关的重要内源性生化因子NO 为药效学指标,并对其起效时间及药效作用维持时间进行系统评价。
1.1 试药 大川芎方多元释药系统、大川芎方提取物为自制。大川芎片(大连富生制药有限公司);肝素钠注射液(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硝酸甘油注射液(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NO 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7% 乌拉坦(上海紫铭试剂厂,自制);生理盐水 (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水为蒸馏水(自制)。
1.2 仪器 ELx800 型酶标仪(美国Bio⁃Tek 公司);DK⁃S24 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T6⁃L⁃166⁃A 型低温高速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1.3 动物 SPF 级SD 大鼠,体质量(250±50) g,雌雄不限,由中国药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受试前禁食12 h,全程不禁水。
2.1 样品制备 大川芎方多元释药系统各释药单元微丸按川芎速释微丸、天麻速释微丸、天麻缓释微丸6.5 ∶1 ∶4.25 比例混合而成(相当于每0.94 g 微丸中含9.3 g 川芎、2.3 g 天麻[2⁃3]),作为多元释药系统灌胃样品;取川芎、天麻效应组分,按4∶3 比例混合(相当于川芎∶天麻=4∶1),加水溶解并稀释至每1 mL 药液中分别含两者0.93、0.23 g,用前摇匀,作为效应组分灌胃样品;取大川芎片适量,研碎后加水超声混悬,制得每1 mL 药液中含0.16 g该药物(相当于含川芎0.93 g、天麻0.23 g),用前摇匀,作为大川芎片灌胃样品。
2.2 分组与造模 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 组,每组8只,分别为正常组(按2 mL/kg 剂量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按2 mL/kg 剂量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液[4])、多元释药系统组、效应组分组、大川芎片组(后3 组造模方法同模型组)。
2.3 给药、取血、NO 水平检测 造模前,大鼠先取空白血样;造模后,正常组、模型组大鼠按10 mL/kg 量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多元释药系统组按0.94 g/kg (相当于9.3 g/kg川芎、2.3 g/kg 天麻) 剂量灌胃给予混合微丸,大川芎片组、效应组分组按10 mL/kg 量分别灌胃给予相应混悬液和样品液。于给药后0.25、0.5、1、2、3、4、6、8、10、12、18 h 眼眶后静脉丛取血,注入含肝素钠的离心管中,轻轻混匀,4 000 r/min 离心10 min,取上清液100 μL,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检测血浆NO 水平。
2.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9.0 进行处理,以()表示。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图1 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O 水平逐渐升高,至0.5 h 时有显著差异(P<0.01),大鼠表现出前肢频繁搔头、毛发竖立、精神萎靡等行为或症状,与文献[5] 报道一致,提示造模成功;造模后,其水平在8 h 达到峰值,然后又逐渐下降,但至少到18 h 都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可满足本实验要求。在0.5 h,大川芎片组、效应组分组、多元释药系统组NO 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表明与大川芎片、效应组分一样,多元释药系统也可在0.5 h 内快速发挥作用,抑制NO 水平升高。大川芎片组、效应组分组NO 水平在0.5~2 h 显著低于模型组 (P<0.05),但2 h 后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该抑制作用可维持2 h 左右;多元释药系统组其水平在0.5~10 h 均显著低于模型组 (P<0.05,P<0.01),呈现明显的快速、缓释释药特征。另外,虽然各给药组均能在一定时间内抑制NO 水平升高,但无法使其恢复正常。
图1 各组NO 水平随时间的变化
本实验证实了大川芎方多元释药系统速缓结合的功效特点,结合前期研究及文献[6⁃11] 将其中的川芎效应组分全部制成速释释药单元,通过有效成分快速释放很好地实现了川芎偏行于外以治标、快速扩张血管发挥行气止痛之功效的制剂目的;少量天麻速释微丸通过天麻素等效应组分的快速释药,可协同川芎效应组分快速发挥治疗偏头痛的作用,其余则通过效应组分缓释来充分体现出天麻甘、缓的性味特征,协同缓慢释放出川芎效应组分(如阿魏酸),从而使其镇静、镇痛功效得到持续发挥。由此推测,以上可能是大川芎方多元释药系统快速、持久发挥药效的原因。
NO 在偏头痛或其他头痛的产生中是1 个十分关键的因子[12],以硝酸甘油为其供体可用于制备偏头痛动物模型,能很好地模拟该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13],故本实验选择该模型进行大川芎方多元释药系统的药效学评价。但偏头痛症状表现复杂多样,临床有多种常见中医证型,迄今国内外尚无相关动物模型,导致对中医药治疗的研究受到很多限制。另外,偏头痛模型还有硬脑膜神经炎症型模型、脑皮层传播性抑制模型、5⁃HT 耗竭模型等[14],但其发病机理复杂,本实验仅选择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进行大川芎方多元释药系统体内药效学评价时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与中医偏头痛证候相结合,通过多模型、多指标进行系统药效学评价是后续相关研究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