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 川/文 心阁工作室/图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ǐ)①于河,二石兽并沉焉②。阅③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ao)④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⑤。是非木杮(fèi)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⑦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⑧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⑩欤?
注释
①圮:倒塌。
②焉:于此,在那里。
③阅:经过。
④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⑤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⑥杮:削下来的木片。
⑦湮:埋没。
⑧颠:颠倒,错误。
⑨啮:侵蚀、冲刷。
⑩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做出主观判断。
解说
僧人
石头顺着水流被带到了河下游。
讲学家
石头在原地被埋进沙里,越沉越深。
老河兵
石头被水流冲刷的一面,周围的沙子被水冲走形成坑洞,石头倾倒在洞中,日复一日,逐渐朝上游滚去。
审思明辨
本文是一则寓意深远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看待事物需要全面深入的研究,不能习惯性地想当然。同时,也嘲讽了那些一知半解却自以为是的人。全文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层次分明,三种观点逐渐递进。在简单却凝练的故事情节中安排戏剧性的转折,挖掘生活的哲理,读来耐人寻味。
作者自述
我叫纪昀,对,就是你们知道的那个纪晓岚。说到我的名字,很多人就会联想到铁齿铜牙。事实上,我有点结巴,最擅长的还是笔头上的功夫。
这本《阅微草堂笔记》,是我年纪大了之后写的。
那时候,我刚刚奉命编完《四库全书》。我作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宫,从49岁开始编写,一直到63 岁,耗费了小半辈子的精力,才完成这一部巨著。但是,皇上要一统天下的思想文化,光是在我编书期间,就发生了50 多起文字狱案。和我一起担任总纂、总校的官员,有的被吓死,有的被罚得倾家荡产,除了我以外,没几个人得到善终,就连我也被牵连进去好几次。这导致我当时和领导关系不太和睦,皇上心里也在猜忌我。在这种情况下,我心里很难受,情绪越来越消沉,便写了《阅微草堂笔记》。
这本书描绘了各种奇闻逸事,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人心的贪婪,讽刺了那些口口声声喊着“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学家的虚伪嘴脸。“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dù)鱼。”这正是我一生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