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莎莎
摘 要:美感是一种体验,激发人情感,实现心灵的碰撞。在注重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产生审美思想,可以实现知识与生命的和谐,让语文教学内容充满了生命力。作为语文教师,在对学生教师中要注意从审美的角度挖掘文本的内涵,让学生体现其中的美,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质量也会有所提高。本论文着重于研究初中语文教学审美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审美化;课堂教学模式
引言:
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学生对于文本的内容从多个角度认识,从中挖掘出美的元素,受到美的激励,最终被美所感染。教师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对美的判断,对于文本中的情韵有所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是在审美境界中学习。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而且还可以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1.初中语文审美教学的内涵
1.1 初中语文审美教学中在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人的审美心理中,审美情感是重要的因素,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从中感知美并逐渐向审美想象过度,审美情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发放学生的联想,渲染课堂氛围,通过气氛烘托文本内容,将作者的意图渗透其中,逐渐让学生对人物形象产生深刻的印象,对于景象也可以将“情”渗入其中。当学生对于文本内容有感而发的时候,就会在意识深处对文本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文本也因此充满新意,并变得鲜活起来[1]。
比如,在讲解《沁园春·雪》的时候,教师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一句写在黑板上,并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其中情感词汇,诸如“银蛇”、“蜡象”、“舞”等,让学生感受到北国冬天是充满生气的,学生通过诗句对风景有所领悟,对诗人的豪迈情怀也有所感受。
1.2 初中语文审美教学实现文本意义的建构
从审美的角度解读文本,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性,学生的经历以及学生的情感,对于文本内容的创造能力等等,这些都决定了学生对于文本的审美体验。每个学生对于美的理解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美的形象展示出来,对于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美的元素突出,使得学生对于文本中的美有正确的理解,从而学生对于文本意义的探索意识增强,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
比如,在讲解《春》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同时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看绚丽多彩的视频画面,就会有亲近自然之感,从而对生活充满热爱,对美好生活更加向往,学生的心境因此开阔了。教师用这种方法促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学生对于文本的意境有所感悟,对于作者的感情深入体会,对自然风光所产生的美的感受做到与作者同步,基于此对文本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
2.初中语文审美教学实践
2.1 初中语文审美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联想
审美活动中离不开联想。初中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审美教学中,要让学生对于美有所体验,激发起想象,使得文本内容在脑海中立体化呈现,从而对于文本的意境有所体验,美感油然而生[2]。
比如,在讲《天净沙·秋思》这一课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反复阅读的同时,还要将具体可感的词汇提出来,让学生充满联想,从文本的角度体会其中的美,还要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做到情景交融,使得文本的意蕴美被塑造出来。学生在这种情景中对于诗人的隐语予以揣摩醍醐到其对故乡的思念。
2.2 初中语文审美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内容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文本中的词句引导学生揣摩,从中发现美的元素,对于美的词句深入体会,进而欣赏文本之美,让学生领略文本中语言之美的同时,对于作者的情感也有所体会,基于此对文本的内涵有所理解[3]。
比如,在讲解《使至塞上》的时候,让讲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体现这句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指出图片的哪些内容可以表达“大”、“直”、“孤”、“长”、“圆”,然后反复推敲,对于词句的深意不断咀嚼,对于这个诗句深入品味,逐渐地,就会对边塞的空旷、高远有所感受,那种凄美油然而生。
2.3 初中语文审美教学中要做到文本与情感结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时候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做到文本与情感相结合,在字里行间中体会作者塑造的艺术意境,引发审美情感。这样,学生与作者之间就可以在情感层面产生共鸣,学生情感体验也会有所增强[4] 。
比如,在讲解《海燕》的时候,要让学生从文本内容的角度思考问题,发挥想象力,在联想中塑造美感,使得文本内容在学生的脑海深处闪现,海燕在狂风卷集的乌云中飞翔,与海浪搏斗,与风浪试比高,海燕的勇敢就是一种美,而且是壮美的美。当学生产生这种感受的时候,就会将自己的思想与作品内容融为一体,灵魂深处就会对海燕产生敬佩之感,希望自己也变得这么勇敢,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够搏击、生存、勇往直前。
3.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能力将文本构建为情景,激发学生的联想,在脑海中形成内部世界,从中去发掘文本的内涵,并产生强烈的美感,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审美需要,而且精神上也得到满足,不仅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还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菁频. “思维·审美·文化”视域下的语文教学探讨——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教学为例[J].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8(07):22-25.
[2] 陈泌秀, 顾平业, 王金克. 默默耕耘,静待花开——初中语文在高效课堂模式下如何提高学生书写审美情趣[J]. 文理导航(上旬), 2018(07):25-26.
[3] 丁丽华. 初中语文课前演讲全方位探析——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实践探究[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06):P.24-26.
[4] 鄢锦灵.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美育教学——以《再别康桥》为例[J].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08):28-28.
备注:本文系廊坊市教育科学“十二五”青年专项课题《初中语文美文美教的实践研究》(主持人:苏艳红,课题编号:143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