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山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他们还没有形成完善、健全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思维能力是小学生智力发育的重要构成,是学生大脑对于客观事物的概括性的反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优化活动方案,充分激发小学生自主参与兴趣,让小学生在活动中成长。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方向,对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思维能力
在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學过程中,教师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教育理念,将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核心内容。在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当下的教育理念,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突出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教师要把握小学生的兴趣点,引进趣味元素;还要开展自主探索活动,启发学生的探索意识;要鼓励小学生主动参与实践,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综合思维能力,为小学生今后的成长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方向
首先,小学生的思维逐渐由原本的“具体形象思维”发展为“抽象逻辑思维”。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发现,小学生对于能够看得到、摸得到的事物更加感兴趣,甚至会产生深刻的印象,比如:你与一名二年级小学生说:药片是苦的,他对于“苦”这个味道就无法理解,此时若给学生一杯黑咖啡,让学生品尝,然后告诉他咖啡是苦的,则学生会对“苦”产生深刻的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不再仅仅依靠五感认知事物,逐渐能够理解抽象概念,要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抽象逻辑思维,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适当进行训练[1]。
其次,小学生的抽象思维逐渐由“不自觉思维”转变为“自觉思维”。由于1-3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较小,小学生即使具备简单的抽象逻辑思维,也是仅仅能够对一些简单的事物进行判断与推理,却不能够自主调解,自觉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4-6年级的学生则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与指导下,自主调控自己的思维,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思考自己的错误,这能够证明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抽象逻辑思维有了自觉性的发展。
基于上述描述的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方向,教师要认识到科学教育、适当引导对于小学生思维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优势,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反思的机会,不断锻炼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2]。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路径
(一)激发学生活动参与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思维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住小学生的兴趣点,引进能够激发小学生兴趣的元素,比如:实物、动画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小学生的交际能力与问题交流能力,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与信息分析能力,启发小学生的思维。举例分析,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引进“学校临时停水”元素,提出“饮用水、厕所的用水均不能使用”的前提条件,刺激小学生的思维,促使小学生主动参与;然后提出“影响水管损坏因素的调查研究”的实践活动,让班级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与人际关系,自觉组成小组,控制小组人数在4-5人/组,为接下来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奠定基础[3]。
(二)引进“自主设计”活动,启发学生探索思维
在已经明确提出综合实践活动的条件之后,教师要想进一步调动班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不能够“大包大揽”,而是要将自己定位为“引导者、观察者”,将空间留给学生,并且说出“同学们能够帮助教师寻找到水管损坏的影响因素吗?”等具有求助意味的语言,激发小学生助人为乐的情感,启发小学生的自主探索思维。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探索路径,设计实践计划”。然后,教师可以分别提出“资料查询法”、“实地考察法”、“实物收集法”、“采访调查法”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自行选择,并且开展活动设计。在设计活动计划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现有的逻辑思维能力,主动探索“水管及其影响因素”。
(三)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协作思维
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探索目标或者探索方向”,即“如何证明哪些因素会影响水管的使用”,避免学生为了开展活动而行动。教师要贯彻落实“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并且记录活动过程,汇报活动心得。比如:某小组学生选择的是走访调查与采访的实践方法,则活动汇报内容为:“为什么厂商还生产质量不好的水管?”、“什么样材质的水管质量不好”、“哪些人证明了水管质量的影响因素”等等,还要提供活动图片。在这一过程中,小组成员各自分工,互相协作,有的拍照、有的采集信息、有的邀请父母、有的汇报总结,在合作中完成任务,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协作思维[4]。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机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认识到课程的设立目的与教育价值,将自己定位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引导者与指引者”的位置,强调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具体课程中,教师要学会寓教于乐,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综合实践过程中;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自主做出实践探索行为,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的认知,从而实现小学生的自主发展,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宋佳.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的有效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38-139.
[2]王益富,李洪兰,叶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与中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基于江苏、上海两地样本数据的分析[J].教育探索,2018(01):28-35.
[3]高文平.浅谈综合实践活动对发展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18(01):34+38.
[4]章钰苗.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选题课中的运用——以“走进中山大学”选题课为例[J].教育观察,2017,6(20):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