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丽 马福成
摘要:“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爱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在课堂上如果没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兴趣、热情,哪来思维碰撞火花,又谈何发展和创新呢?我们只有抓住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通过近些年的教学探讨,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1.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抽象,它没有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不容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生认数和计数时,我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采用儿歌的形式如:“1”像筷子来吃饭,“2”像鸭子水里游,“3”像耳朵来听话,“4”像红旗风中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哨子滴滴响,“7”像镰刀割麦子,“8”像葫芦水上漂,“9”像勺子来盛饭。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的精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课堂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以“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独立思考,善于用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对能顺利完成练习的学生,给予表扬和一个鼓励的眼神,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
3.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教具、及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幾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正方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三角形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正方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正方形哪一部分和三角形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正方形比三角形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正方形比三角形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正方形比圆三角形多,正方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正方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正方形多,三角形少,正方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三角形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三角形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4.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特点,一味平铺直叙地去讲,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选择一些适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要妥善地把他们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5.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通过精心设疑来培养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注意力不能持久,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及时、巧妙地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从而集中注意力。同时,对学生准确回答的问题加以肯定,对不懂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启发引导并加以鼓励,给学生以新异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6.利用表扬评价来培养学习兴趣
荣誉感可以强化学习兴趣。小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在课堂上,当他们很顺利的完成练习,老师一句简单的鼓励使他们更有了自信,他们常常由于获得好成绩受到老师、家长、兄弟姐妹的赞赏而引起荣誉感,为保持已获荣誉而更加努力学习。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眼睛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意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几个鼓励的眼神,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待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侧重表扬,鼓励其进步,保持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能。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很多,需要我们广大老师不断实践,探索出更多更新的方法,让孩子们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参考文献:潘玉霞.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J]. 考试周刊, 20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