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翔 罗科宇 刘瑶瑶 刘佰易 刘鹏
[摘 要] 规范化培训期学习是目前临床医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医学生将逐渐从学生变成医生,如何提高医学理论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是规范化培训期教学的重点。我们将问题教学法(PBL)与案例教学法(CBL)联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规范化培训期间教学过程中,以具体的临床病例为导向,让学生以临床医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临床教学;PBL;CBL;骨科规范化培训
[作者简介] 殷 翔(1982—),男,湖北钟祥人,博士,陆军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脊柱外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脊柱外科。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5-0270-02 [收稿日期] 2020-03-26
规范化培训期是目前临床医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他们离开校园,逐渐从学生变成医生,逐步开始自己职业生涯的重要转型期。而脊柱外科又属于骨科与神经外科的交界性学科,专业性强,诊治范围宽泛,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丰富,病种多,学习内容博杂,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1]。规范化培训同学需要在短时间内将书本上所学的医学知识在脊柱外科加以实践、验证,整合课堂上学习的内外科、影像学、诊断学等的零散知识,去解决临床上遇到的各种问题。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相较于传统“填鸭式”教学法,PBL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作用的教学方法,它的主旨思想是让学生通过组成学习小组,完成提出问题、搜集资料直至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教师仅指导、监督这一过程顺利实施[2]。而临床教学过程中更加适用CBL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它通过给学生呈现真实的临床病例,并提供病史、查体、辅助检查等,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学习,甚至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3]。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選取陆军特色医学中心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在脊柱外科进行规范化培训学员52人,其中男性48人,女性4人,年龄22~26岁(平均24.2岁),参加工作时间0~2年(平均0.6年),随机分为PBL+CBL联合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每组26人。
(二)教学法
传统教学组采取一般常规教学方法,即由带教老师带领学生进入病房查看患者,主要由老师完成患者的病史询问、查体以及阅片工作,对疾病进行口头讲解,指导规范化培训同学完成开医嘱、换药等工作,不定期参观手术,按教学要求进行小讲座。
而PBL+CBL联合教学组是将2~3名规范化培训同学分为一组,分配给他们一名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由学生进行病史询问、查体并完成病案书写工作,带教老师从旁监督、指导并进行病案修改,由同学自主讨论提出下一步需要的辅助检查,确定初步诊断及鉴别诊断,拟定治疗方案,在每天的工作总结时,由带教老师对学生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指出今日医疗行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诊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评价
1.客观效果评价。
设计满分为100分的闭卷标准化考核试卷,针对腰椎管狭窄症的原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并发症处理、手术方案的选择、并发症的处理等指标对两组学员进行考核,确定教学目标实现程度。
2.主观效果评价。
同时派发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该问卷涉及临床思维能力提升、学习效率提升、学习兴趣提升、与患者沟通能力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等五方面主观评价指标,通过不记名方式填写。通过“无提升0分、轻度提升2分、一般提升3分、较大提升4分、极大提升5分”等5档标准对上述评价指标进行赋分。
对客观考核及主观问卷依次进行,分析规范化培训同学对改良教学法的主观接受程度和能力提高程度。
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SPSS公司,美国),计量资料(学生分数)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客观评价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主观评价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客观效果评价
PBL+CBL联合教学组学员考核成绩(81.68±6.647)高于传统教学组(76.26±7.721),两组间考核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13)。
(二)主观效果评价
发放调查问卷52份,回收52份,回收率100%且均为有效问卷。结果显示:PBL+CBL联合教学组学员在临床思维能力提升、学习效率提升、学习兴趣提升、与患者沟通能力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等五方面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均高于传统教育照组。
三、讨论
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PBL和CBL教学法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医学生的培养中PBL法,首次在教学活动中由学生作为主体,老师负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查找资料,进行组间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而将PBL+CBL教学法相结合,非常符合临床医学教育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非常适用于临床医学教育。CBL教学法是将临床典型案例呈现给规范化培训同学,带着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能很快让他们进入医生的角色,而问题又是PBL教学法的核心,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及讨论过程去解决这些问题,在如此反复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这一方法在许多科室已获得良好效果[4]。
而本研究将PBL法结合CBL法运用于脊柱外科规范化培训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相比实习生已初具临床经验和利用相关专业手段(如文献检索)去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得分更高。
尤其体现在病例分析题上,PBL+CBL组学生们比传统教学组的得分更高,分析总结能力更强。对于脊柱外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更为系统,真正做到了像医生一样去思考,去解决临床问题。但是临床规范化培训的是综合能力,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能力,缜密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同样重要。
综上所述,将PBL+CBL教学法应用于脊柱外科规范化培训教学过程中,它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了学习效率,提升了临床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促进了同学们对脊柱外科基本知识的掌握,这种方法对处于规范化培训教育期的同学十分适用,指导性更强,明显提升了教学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闵少雄,靳安民.脊柱外科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方式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4):684—685,762.
[2]Neil B,Joyce B,Patrick B,et al.Problem-based Learning:A Review[J].Br J Hosp Med (Lond),2017,78(11):167—170.
[3]Jill E,David D,Samilia E,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Case Based Learning in Heal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A BEME systematic review:BEME Guide No.23[J].Med Teach,2012,34(6):e421—444.
[4]谷奕,巩纯秀,王爱华.PBL联合CBL教学在儿科内分泌教学的应用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