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萍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改善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知识讲授转移到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上来,以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准则,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发展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微课”作为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形式,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高中语文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的固化思维,以“微课”教学形式为依托,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提升其综合学习水平的同时,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用于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新时期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基于文本掌握语文学习的技巧与方法。基于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突出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获得学习效率的提升。课前预习环节考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微课”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前预习环节,能够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自主解决,一方面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增加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力。
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这节课时,笔者提炼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将其制作成微视频,之后将视频发送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课前预习,提前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在课下预习时间,学生可以在互动交流平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做好课前预习的反馈。“微课”在预习环节的使用,有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个体需求为视角,使得微课的运用更具针对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真正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在提升他们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有效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营造课文意境,提升学生语言理解力
由于“微课”是基于信息技术出现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将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与高中语文知识进行整合。教师采用动态的视频形式为学生展现动态的语文知识,能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既营造了文章的意境,又帮助学生理解更为复杂、晦涩的语言文字,对于提升学生语言理解力和思维想象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古诗词的学习,由于其存在极强的文学性,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更难以体会作者描写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然而,“微课”可以有效突破这一局面,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和内涵,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在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理解力的同时,进一步开展深度阅读。
例如,教学《采薇》这首四言诗,首先,教师以“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呈现诗中的内容,使其感受其中的意境,初步了解诗的结构与作者的写作思路,前三章为第一部分,四、五章为第二部分,第六章为第三部分;其次,结合“微课”内容为学生讲解,第一部分描写了因连年征战,战士们的思乡之情,同时也表明了战士们的厌战情绪以及浓烈的悲苦情感。第二部分描写了紧张的战事,表达了战士们的忧患意识,传达了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三部分主要写战士们返乡之后悲喜交加的情绪,喜的是回家的愿望终于实现,悲的是战争所造成的心理伤害;最后,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歌中的战争场景和归乡画面。运用“微课”营造具有模拟性、形象性的诗歌情境,抽象的文字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画面,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语言理解力和感悟力。
三、拓展语文课堂,培养思维素养
为了突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渗透语文学科素养教育,教师要打破固有的授课空间,从课堂教学中走出来,以“微课”为途径进行语文知识的延伸,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深化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逐步完善他们的语文知识体系,促进其语文思维素养的提升。由于“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征,且制作過程简单,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效果,有效丰富语文教学资源,教师可在学校网站上建立互动交流平台,相互之间实现教学资源的互通有无,同学之间分享学习资源,师生之间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沟通,这样一种多主体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在高效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的同时,渗透思维素养教育,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教学《红楼梦》的片段《林黛玉进贾府》这节课,笔者将电视剧《红楼梦》中相应的视频拿到在课堂上作为辅助教学资源,再加上教师的口头讲述,这样能够从听觉和视觉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出问题:“视频中的林黛玉秀外慧中且温婉动人,这样一位初到贾府深宅大院的女子,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建立初步认知,再与小组成员交流观点,最后教师进行补充。在“微课”的支持下,教师能够将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转化为视频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形象的阅读思维,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行思维拓展,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素养的目的。
四、用于实践教学,强化学科素养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新课改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内容,将“微课”运用于实践教学环节,对于语文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在设计实践教学“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课堂学习反馈,最大化地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行设计,使得实践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参与热情,才能更加顺利地渗透学科素养教育。如在学生参与语文情境活动或征文比赛的过程中,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录制,不仅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得实践活动顺利、高效进行,而且还能让学生享受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
例如,关于《雷雨》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在解析完整篇文章之后,利用“微课”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情境,利用表演的形式,理解文中人物的神态、心理、动作等。各小组做好角色分配,以文章为蓝本设计台词,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强化对学习内容的认知,从而获得技能的大幅度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做好把控课堂的工作,使得各小组的表演活动顺利、高效进行。“微课”资源辅助学生的表演,一方面能够消除语文学习的枯燥感,另一方面还能建立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益处。
总之,面对新时期下的语文课程改革,“微课”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教师可以从课前预习、课文意境营造、课堂拓展、实践活动等教学环节,优化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微课培养学习自主性、语文理解力、思维素养、实践能力的价值。“微课”的应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知,而且在核心素养的培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能够有效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外国语实验学校(5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