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咏梅,王瀚宇
(山东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战略能够决定企业的资源配置,从而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随着资本市场的日渐发展,近几年来战略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内容。Hitt提到处于同一行业的企业,面临相似的市场环境、竞争环境和法律环境,彼此相互学习和借鉴,因此而形成的企业战略上的趋同称为常规战略[1]。常规战略是长期实践积累的结晶,能够减少经营风险,大多数企业更愿意采取常规战略模式。然而,一些企业为了追求超额利润或者其所处环境发生改变,可能会采取偏离常规战略的行为。Tang等将公司战略偏离常规战略的这种行为称为战略差异[2]1479。战略差异越大的企业,其经营风险也较大,企业具有“特殊性”的事项发生的概率更大,从而导致企业在会计方法选择上具有不确定性[3];除此之外,企业还更容易发生盈余管理行为[4],而盈余管理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上述行为都可能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下降。
会计信息可以用来反映企业的生产状况,并使远离企业的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依据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情况作出相应决策[5];另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还能确保企业重要财务信息具有可靠性、及时性、可比性等,更是维护股东等利益相关者权益和证券市场效率的重要前提[6]。
已有研究表明,战略是影响会计信息的重要因素[7],那么战略差异能否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等问题亟待解决。分析师关注作为外部监管方式,它与内部监管以及审计师等外部监管相比,不存在利益牵连,不容易与高管进行合谋,更具有客观性。因此,本文拟将战略差异、分析师关注与会计信息质量纳入研究框架。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战略差异、分析师关注与会计信息质量展开研究。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第一,已有文献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是从公司治理[8]、家族企业代际传承[9]以及高管股权激励[10]26等方面进行解释,很少涉及公司战略层面。本文则以战略差异为出发点,考察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丰富了公司战略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领域研究,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战略差异带来的风险提供新的路径。第二,本文在直接研究的基础上,加入了分析师关注的调节作用,使研究内容更加细致。第三,本文从经营风险角度出发,探讨了战略差异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机理,从而深化已有研究。
现有文献主要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企业业绩等方面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从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来看,可以划分为股东层面、高管层面、董事层面以及监事层面。股东层面,Hambrick提出,股权集中度高会使大股东为了谋取私利对报表进行粉饰,损害其他股东利益,降低会计信息质量[11]。董事层面,张晨等提出当薪资激励不够时,董事会缺乏责任感而消极怠工,导致监督不力使会计信息质量下降,另一方面董事为了追求更高的薪酬,可能会背叛股东,与高管合谋[12]。高管层面,Backman等提出高管的超额薪酬对会计信息质量不产生影响[13]。从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来看,Chan等发现当企业内部控制运行状况较差时,其进行盈余操纵的可能性更大,从而导致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更低[14]。还有研究发现,企业业绩也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Gilson提出企业业绩较差时,高管有被撤职的风险,因此增加了高管进行盈余操纵的动机,进而使会计信息质量降低[15]。
目前对战略差异所引致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涉及经营活动、融资活动以及会计信息可比性等方面。从战略差异对业绩波动的角度来看,Tang等提到企业所选择的战略越是偏离常规战略,其导致的业绩波动越大,即偏离常规的战略能够使企业获得超额收益或者承受更大的损失[2]1480。从战略差异对融资需求的角度来看,Ittner等提出采取进攻型战略的企业,现金持有水平会降低, 从而导致公司融资需求增加[16]231。从战略差异对融资成本的角度来看,Di Maggio等提出公司实施差异化战略会增加其外部融资的成本[17]。从战略差异影响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来看,罗忠莲等从盈余角度、信息风险角度以及内部监管等角度,论证了战略偏离程度越大,会计信息可比性越差[18]109。从战略差异对会计信息价值的影响来看,叶康涛等研究战略差异与会计信息价值时提出,战略极端变化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是带来经营风险导致利润波动,二是提高企业融资成本,因此,战略偏离程度越大,所有者权益的价值相关性越强,净利润的相关性越弱[19]44。
分析师关注在公司治理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其作为外部监管在很多方面都发挥了作用。有关分析师关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目前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方面,Ellul 等发现分析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掌握的信息优势,将其掌握的相关信息对外披露,使得公司信息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20]。李晓玲等研究发现分析师利用其自身信息优势,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进行解读并进一步预测,可使资本市场的效率提高、证券市场的信息环境得以改善[21],从而使资本市场更透明,会计信息质量也相应提高。另一方面,He等提出市场投资者非常看重分析师的分析结果。因此,分析师关注会导致高管压力增大,且分析师关注程度越高,高管压力越大。在这种压力之下,高管为了自身利益就会仅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22],从而进行盈余操纵,降低会计信息质量。除此之外,分析师关注还能够降低债券违约风险[23],为投资者创造价值[24],提高企业治理环境[25]等。
现有研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的挖掘还不够全面,且多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而战略作为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研究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已有研究表明, 会计信息质量会受到企业经营业绩等影响, 而战略差异越大,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大, 加剧业绩波动,高管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增加,且较高的经营风险也增加了企业内部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但现有文献对战略差异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直接关系,并未得到有力的证明。分析师关注作为外部监管方式,相对于其他监管方式来说,与企业内部不存在利益上的牵连,且其团队较为专业。虽然分析师关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并未形成一致意见,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分析师关注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基于已有研究,本文将战略差异、分析师关注与会计信息质量纳入同一个研究框架,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
目前大多数学者都同意战略差异会导致经营风险增加,并且从多个角度进行验证,经营风险的增加会使企业盈利状况等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进而使得盈余管理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会计信息质量下降。因此,基于本文的研究内容,拟从战略差异—经营风险—盈余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企业选择偏离常规的战略,有可能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业绩的不确定性[11]。研究表明,企业选取的战略越是偏离常规战略,其导致的企业业绩波动就越大,从而使得企业获得超额收益或者承受更多损失[2]1479。其次,不同的战略选择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不同[26],不同的投资效率带来不同的绩效水平。最后,战略差异越大的企业,现金持有水平会显著降低,然而与常规企业相比,其开拓市场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因此公司融资需求增加[16]286[27];与此同时,战略差异越大,企业的融资约束就越大,投资者会提高必要报酬率,使得权益融资成本增加。上述行为最终都会影响企业利润,使得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增加,又会从两个方面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一方面,经营风险较大的企业,其业绩也存在不稳定性。由于企业业绩是影响高管薪酬的关键因素[28],所以当企业业绩下降或者波动较大时,根据委托代理理论,高管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概率会增加。高管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营造一种业绩持续良好发展的假象,将该期利润转移,以起到平摊业绩的作用,如此进行盈余操纵使得会计信息质量下降[10]29。
另一方面,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从事前角度分析,战略差异越大,企业的运营模式等方面与常规行业相差越大[29],这为高管实施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从事后角度来看,战略差异大的企业与同行业之间的可比性差,导致审计师等外部监管者难以运用行业信息进行比较,无法全面掌握企业信息[30],增加了审计错报的可能,进而使会计信息质量下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
H1:战略差异显著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战略差异越大,会计信息质量越差。
分析师关注在公司治理方面起到良好的外部监管作用。一方面,分析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全面搜集公司资料并进行预测分析,对信息进行专业的解读[31],提高资本市场效率。分析师通过将信息传递给股东等利益相关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不对称[32],从而防止财务舞弊事件[33,34]和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35],使得中小股东的权益得到维护,从而强化了外部监管的职能。研究还表明,明星分析师的监管作用比一般分析师更为显著[36]。由于分析师的关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违规行为,进而使得会计信息质量提高[37]。另一方面,分析师关注能够对高管的私利行为起到约束作用,从而减少代理成本[38],即分析师能够间接对高管施加压力,高管在权衡利弊之后,有所顾忌,不敢轻易地进行盈余管理行为,从而使得会计信息质量有所提升。
鉴于战略差异大的公司其经营风险也较大,进而使高管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也较大,加上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使得外部利益相关者无法识别和有效约束,从而使得会计信息质量下降,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由上述分析可知,分析师关注能够对战略差异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当战略差异较大时,公司产生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状况,分析师通过收集并分析企业的相关资料,作出专业的预判并将信息公布,减少信息不对称,抑制了盈余操纵行为的发生,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
H2:分析师关注能够对战略差异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起到显著调节作用。若分析师关注程度高,则抑制战略差异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消极影响。
本文选取2009—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并进行以下处理:(1)剔除ST和*ST企业;(2)剔除金融、保险类企业;(3)剔除缺失严重的样本数据;(4)对重要数据进行补漏处理。最终保留15 415条样本数据,并对样本数据在 1%和 99%分位上进行缩尾处理(winsorize)。所选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
1.会计信息质量(|DA|)
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方法大致分为信息披露等级、股票回报率、可操纵应计利润等。本文参考刘启亮等[39]采用分年度和行业回归的截面修正琼斯模型。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
其中NDAi,t的计算公式如下:
(2)
式 (2) 中的α1、α2、α3是通过式 (3) 进行OLS回归得到:
(3)
其中TAi,t表示总应计利润,Ai,t-1表示上一期资产,ΔREVi,t-ΔRECi,t表示本期与上一期应收账款净额的差,PEFi,t表示固定资产原值。按照上述公式进行计算,最终得到可操纵性应计利润(DA),取绝对值后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负向指标。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DA|)越大,会计信息质量就越差。
2.战略差异(CD)
本文借鉴Tang等[2]1479、叶康涛等(2014)[19]49的方法,用6个指标衡量公司的资源配置结构:广告强度(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研发强度(无形资产/营业总收入)、资本密集度(固定资产原值/员工人数)、固定资产更新度(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管理费用投入(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财务杠杆((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净资产)。首先,对上述指标按照年度和行业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取绝对值;然后,把各个公司的6个指标加总;最后,对其求平均值,得到战略差异的衡量指标,符号记为 CD。战略差异越大,企业偏离常规战略的程度就越大。
3.分析师关注(Anlysts)
分析师关注的衡量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根据分析师过去一年发布评级报告的数量[40]进行测度,另一种是根据一年内关注该企业的分析师人数确定。本文采取过去一年内评级报告的数量加一取对数进行衡量。
4.控制变量
本文选取以下变量作为控制变量:财务层面有公司规模(Size)、财务杠杆(Lev)、盈利能力(Roa)、成长性(Growth);公司治理层面有股权集中度(Top1)、独立董事比例(Indep)、两职合一(Duality);外部治理层面有是否四大审计(Big4)。为了减少行业和年度变动对研究的影响,本文考虑控制行业和年度,从而消除行业特征和时间变化产生的影响。具体见表1。
表1 变量度量
1.战略差异与会计信息质量
为了验证H1,考察战略差异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本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如下:
|DA|=β0+β1CD+β2Size+β3Lev+β4Roa+β5Growth+β6Top1+β7Indep
+β8Duality+β9Big4+∑Year+∑Industry+ε
(4)
模型1中,β1是本文关注的重点,衡量了战略差异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结合已有研究和理论分析,本文预测β1显著为正,即战略差异越大,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就越大,会计信息质量越差。
2.战略差异、分析师关注与会计信息质量
为了考察外部监管对战略差异对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关系的影响,在模型1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将分析师关注作为调节变量纳入模型,检验H2。
|DA|=θ0+θ1CD+θ2Anlysts+θ3CD*Anlysts+θ4Size+θ5Lev+θ6Roa+
θ7Growth+θ8Top1+θ9Indep+θ10Duality+θ11Big4+∑Year+
∑Industry+ε
(5)
模型2中,分析师关注与战略差异的交乘项θ3是本文关注的重点,衡量了分析师关注对战略差异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关系的影响。根据已有研究和理论分析,本文预测θ3显著为负,分析师关注程度较高时,能够抑制战略差异对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正向影响。即分析师关注程度高,能够削弱战略差异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消极影响。
描述性统计的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DA|)的均值为0.078,标准差为0.094,最小值为0.001,最大值为0.586,最大最小值之间差距较大,且均值较小,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普遍较好,但是不同公司之间的差异较大。战略差异(CD)的均值为0.47,标准差为0.325,变动范围为0.09-1.974,表明不同公司之间战略差异较大。分析师关注(Anlysts)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不同企业被分析师关注的程度差异较大。观察其他观测值发现,公司规模(Size)、成长性(Growth)以及股权集中度(Top1)的标准差分别为1.387、1.571和15.284,表明不同公司规模、发展状况以及股权集中程度差异较大。由财务杠杆(Lev)可知,样本公司负债状况较为合理。由独立董事比例(Indep)与两职合一(Duality)可知,样本公司公司治理状况良好。
表2 描述性统计
根据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可操纵性应计利润(|DA|)与战略差异(CD)之间相关系数为0.014,显著正相关,初步预测H1成立。控制变量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小于0.5,表明控制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问题。具体见表3。
表3 相关系数矩阵
由表4回归结果可知,第(1)列显示了战略差异(CD)与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绝对值(|DA|)的回归结果,战略差异(CD)的回归系数为0.025,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战略差异越大,企业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越大,即会计信息质量越差,支持了假设H1。
表4 回归结果
基于分析师关注的调节作用,第(2)列加入战略差异与分析师关注的交乘项(CD*Anlysts),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回归结果显示CD*Anlysts的系数为-0.013,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分析师关注对战略差异与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之间的正向关系起抑制作用。即分析师关注程度高的公司,战略差异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负相关关系得到抑制。这可能是因为战略差异虽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但分析师关注程度高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支持假设H2。
除此之外,从分组回归结果来看,第(3)列分析师关注程度较高的组中,战略差异(CD)的系数不显著,而第(4)列分析师关注程度较低的组中,战略差异(CD)的系数为0.026,在1%水平上显著。分组结果表明,分析师关注程度较高,能够显著削弱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消极影响。分组回归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假设H2成立。
观察控制变量发现,公司规模(Size)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公司规模越大,进行盈余操纵的可能性就越大,会计信息质量就越差;盈利能力(Roa)与成长性(Growth)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盈利能力强和成长性好的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较小,从而使会计信息质量较高。
表5 改变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
1.改变会计信息质量衡量方式
前文采用修正Jones模型衡量会计信息质量,为了保证结果的稳健性,此处采用基本Jones模型作为前者的替代变量(|DA1|),重新进行上述回归,稳健性检验结果与本文主要结论一致,见表5。
2.改变战略差异衡量方式
由于前文在计算战略差异时,采用销售费用和无形资产来替代广告费用和研发费用,衡量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为保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参考Tang等[2]1479、叶康涛等[19]49的做法,去掉前文中两个构建公司战略偏离度的指标,保留资本密集度、固定资产更新度、管理费用投入、财务杠杆四个维度,重新计算公司战略偏离度(CD1)。稳健性检验结果与本文主要结论一致,见表5。
3.将战略差异滞后一期
由于公司上一期的战略差异可能会对企业本期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借鉴罗忠莲等[18]120的做法,将战略差异度滞后一期变量 (LSD) 进行了回归,稳健性检验结果与本文主要结论一致,见表5。
4.改变分析师关注的衡量方式
前文采用分析师研报数量作为分析师关注的衡量指标,为了保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采用一年内关注该企业的分析师人数加一取对数作为替代变量(Anlysts1),重新进行检验,稳健性检验结果与本文主要结论一致,见表6。
前文提到,战略差异越大,经营风险就越大,导致会计信息质量降低。那么企业能否通过改变经营风险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呢?本部分借鉴温忠麟等(2004)[41]提到的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第一步,检验战略差异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回归结果,若战略差异(CD)系数显著为正, 表明战略差异度与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显著正相关,即战略差异与会计信息质量负相关,则进行下一步; 否则停止检验。第二步,检验战略差异与经营风险回归结果,如果战略差异(CD)系数显著为正, 则说明战略差异会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第二步骤的具体回归模型如下:
表6 改变调节变量的稳健性检验
表7 基于经验风险的中介作用
Risk=μ0+μ1CD+μ2Size+μ3Lev+
μ4Roa+μ5Growth+μ6Top1+
μ7Indep+μ8Duality+μ9Big4+
∑Year+∑Industry+ε
(6)
在选取经营风险(Risk)的衡量方法时,本文参考余明桂等(2013)[42]采用盈利波动性衡量经营风险水平。盈利波动性的计算过程如下:首先,对企业每一年的ROA进行行业均值调整;然后,计算每一观察时间段内经行业调整后的标准差。如公式7所示:
(7)
其中:
第三步,将经营风险加入战略差异 (CD) 与会计信息质量(|DA|)模型进行回归。如果中介效应显著, 那么该影响机制成立,并说明战略差异是通过增加经营风险,引起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增加,即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第三步骤的回归模型如下:
|DA|=ε0+ε1CD+ε2Risk+ε3Size+
ε4Lev+ε5Roa+ε6Growth+
ε7Top1+ε8Indep+
ε9Duality+ε10Big4+
∑Year+∑Industry+ε
(8)
表7显示的结果为战略差异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机制。由第一步的检验结果可知,战略差异与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显著为正,即战略差异与会计信息质量显著负相关, 则进行下一步检验。第二步的结果为战略差异与经营风险的回归,结果显示战略差异与经营风险的回归系数为0.017,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 表明战略差异能够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第三步的结果为加入经营风险的战略差异与会计信息质量回归,经营风险与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且系数不为0,加入中介变量的战略差异(CD)系数为0.022,小于第一步中未加中介变量的战略差异(CD)系数0.025。综上所述,第一步中战略差异(CD)系数显著为正, 第二步中战略差异(CD)系数显著为正, 第三步经营风险(Risk)系数显著为正且不为0且DS战略差异(CD)系数小于第一步的战略差异(CD)系数, 中介效应显著, 即该影响机制成立。该影响机制说明战略差异通过企业经营风险增加,引起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增加,即会计信息质量下降。
本文以2009—2018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战略差异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战略差异越大,会计信息质量就越差;(2)分析师关注能够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削弱战略差异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消极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经营风险在战略差异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本文的主要启示在于,(1)对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来说,战略差异与委托代理问题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外部投资者要关注企业战略变化,当企业偏离常规战略时,表明企业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质量可能存在问题,要提高警惕。一方面,可以通过股东大会进行干预,减少高管因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以维护自身权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析师提供的报道去了解企业状况,利用分析师提供的信息辅助其进行决策,切忌盲目以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作为决策依据。(2)对分析师来说,重点关注战略差异较大的企业,通过向信息需求者提供更加有价值的信息,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一定程度上抑制代理冲突,净化证券市场环境,进而起到良好的外部监管效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3)对于企业自身来讲,常规战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和历史考验的结晶,企业应尽量采取常规战略,避免承担不必要的风险,以及增加高管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4)对政府相关部门来说,战略差异较大的企业,其会计信息质量可能降低,应该重点监督这类企业,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