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净,李佳荣,潘小杰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京 102206)
老年脑梗死与房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严重粥样硬化等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1]。为促使患者预后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本文探讨了行为护理的应用价值。
以102例康复期老年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接收于2018年05月--2019年05月。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及意义,已经签署同意书;均可以正常交流,临床资料完整。排除精神异常、认知障碍、依从性欠佳以及非自愿参与的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法,予以分组探讨,包括常规组、研究组,各51例。研究组包括27例男性和24例女性,年龄61-84岁,平均(70.7±3.5)岁;常规组包括28例男性和23例女性,年龄62-86岁,平均(70.8±3.6)岁。两组临床资料P值>0.05,均衡一致,可分组探讨。
为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化护理,主要遵循医嘱用药治疗,观察用药治疗效果,了解病情变化,便于及时对症处理。研究组则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进行行为护理,(1)健康教育。全程需辅以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疾病发生原因、治疗措施、护理要点以及注意事项等等,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与此同时,重点向患者讲解良好的自身行为对疾病转归的影响,让患者良好的约束自身行为,并积极、主动配合临床治疗、护理。(2)运动指导。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期间,由康复科医师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按摩服务,通过穴位按摩,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血流阻力。同时指导患者主动运动,包括慢走、打太极拳等等,活动幅度不宜过大,每天活动30min为宜。后期可根据患者实际康复情况,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3)生活护理。医护人员密切关注患者日常生活状态,重点了解患者日常饮食习惯、作息时间,及时纠正生活习惯不良的患者,促使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1)采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等4个维度,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2)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
汇总分析研究数据,并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处理并进行对比检验结果,以[例(%)]描述计数资料,检验差异以x2表达;以(±s)描述计量资料,检验差异以t表达。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研究组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等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对比
研究组FMA评分为(85.6±7.1)分;常规组FMA评分为(68.7±9.7)分,两组比较,研究组高于常规组(t=10.769,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使得老年脑梗死患者越来越多,是因为多数老年人存在诸多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等,且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呈减弱趋势,故而诱发脑梗死的风险更大[2]。老年脑梗死发病缓慢,通常在患者静息状态下或者是睡觉时发病,发病后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死亡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通常以药物为主,比如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物,能够有效消除脑内血栓,预防脑水肿[3]。但临床治疗脑梗死患者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对疾病知识不甚了解,再加上过度焦虑、担忧疾病,影响其依从性,导致临床疗效不甚理想[4]。基于此,临床治疗期间辅以合理有效的护理,促使其预后恢复,显得至关重要。
行为护理是一种比较现代化的护理模式,主要围绕患者具体病情、身心状态,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通过纠正患者不良行为,促使其规律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让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进而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5]。本文对照发现,研究组生活质量以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充分证明了行为护理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将其作为老年脑梗死患者的首选护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