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婕婷,曾锦峰,甘楚明,刘远英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围术期低温是绝大多数腹腔镜手术患者均会出现的并发症,并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直接关联,保温护理至关重要[1-2]。基于循证的标准化操作流程SOP是从实践中提取出的应用于目前条件下的最合理的操作设计方法,进行SOP是对特定的手术或操作的理念,最大程度的提高手术质量和效率。SOP应用于手术不同时间患者低体温的评估和防治,有利于规范手术体温管理,SOP对于围术期患者出现的非计划性低温(IPH)有所帮助。
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基础组;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为SOP组,基础组和SOP组一般资料无意义。
纳入标准:1)子宫切除和盆腹腔淋巴结清除;2)全身麻醉;3)入院时体温正常;4)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排除标准:1)代谢系统疾病;2)心脏功能不全;3)入院体温非正常者;4)无法检测体温者;
1.3.1 基础组:
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对皮肤遮盖,手术间温度保持在21-25℃,手术台采用双层棉覆盖,后覆盖无菌大单,不做加温处理。
1.3.2 SOP组:
采用SOP标准化流程干预:1)手术室室内温度不低于23℃,采用红外线体温计检测患者口腔温度,如≥36℃时,采用被动保温措施,例如利用暖风柜加温的棉被覆盖患者颈部、肩部、双脚等,缓解心理压力;如<36℃时需采用主动保温的方法,将患者置于加热保温毯上,升高温度到39℃,并持续应用至术中。体温达到36℃以上麻醉处理。患者插管全麻意识消失后,使用电子体温计在手术期间检测患者鼻咽部温度。摆放体位时尽量减少皮肤暴露。2)术中前胸和上肢采取充气式保温毯覆盖,液体加温至37℃再输注,输血加温33℃-34℃,术中尽量减少手术部位的暴露,加温液体(38-40℃)后手术冲洗。3)手术结束后,记录体温,并转运到恢复室交接。并发送短消息到病区护理工作站,提示其做好床单位加温的准备。在恢复室采取连续的充气式暖风毯加温的保暖措施,减少皮肤暴露,保持室内温度在23℃以上,15min/次监测患者体温,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寒颤现象。
1.4.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体温比较
对基础组和SOP组患者术前(T1)、麻醉后1h(T2)、麻醉后2h(T3)不同时间点的体温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
1.4.2 两组患者出现的寒颤情况
寒颤现象,根据参考文献[2]共分为5个级别;0级:未出现寒颤;1级:毛孔或血管收缩;2级:肌肉轻微收缩;3级:肌肉中度收缩;4级:长时间肌肉强烈收缩;当患者出现1-4级现象时视为寒颤。
本采用SPSS22.0分析,(±s)表示计量,采用t检验,x2表示计数,[n(%)]检测,P<0.05表示差异。
T1两组体温比较无意义(P>0.05),T2-T3时SOP组患者体温均高于基础组患者体温相差较大(P<0.05)。
表1 基础组和SOP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体温变化情况比较
SOP组患者术后发生寒颤共有27例,1-3级分别为15人、7人和5人,发生的概率为22.5%;基础组有101例患者术后发生寒颤,1-4级的分别为45人、34人、16人和6人,发生概率为84.17%,基础组概率高于SOP组(x2=35.65,P<0.05)。
SOP对围术期患者采用科学的保温措施,并对术后工作进行流程化,促使工作紧密连接,突出重点从而减少术后低体温出现。并对术中可能出现的低温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保温措施,防止低温发生[3]。SOP针对手术的前中后进行全方位保温方案,针对多个环节对最大程度减少低温可能,时刻监测患者体温,并采用被动及主动保温措施,确保患者体温[8]。本文研究发现SOP组患者T2-T3时间内体温高于基础组,说明采用SOP干预能够保证患者围术期体温,避免体温降低出现。在围术期麻醉期间,室温和皮肤温度差较大,会加快皮肤散热,进行SOP保温减少术中体温降低[4]。董小倩等[5]研究发现SOP采用加强体温检测,预先加温等多种措施防止术中低温出现。这与本文研究结果相似。
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寒颤的发生与皮肤散热相关,机体热量重新分配,机体内核心温度改变,导致术后肌肉收缩。SOP对患者采取全面的保温措施,例如术中对输液进行保温,利用面部覆盖皮肤和采用加热毯的方式保持患者术中体温保持在36℃以上,对减少术后皮肤或血管扩张和肌肉收缩具有重要帮助。
腹腔镜围术期间采用SOP能够有效防止患者体温下降,减少术后寒颤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