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艳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370)
冠脉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之一,具有成功率高、安全性好的优点。但术后心律失常、血管相关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尤其是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冠心病介入后最常见的致死原因。因而,对冠心病介入术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结果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本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术后心律失常患者40例,其中男28例,平均年龄(76±8.5);女12例,平均年龄 (78±7.2)岁。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合患者的精神状态、血管状况、内环境情况等因素与穿刺、拔管等的操作情况,对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原因等进行分析。
40例患者中室颤 3例、室性心动过速 10例、频发室性早搏12例,窦性心动过缓 8例、房室传导阻滞5例,其他2例。
表1 心律失常分布情况 n(百分比)
40例患者中再灌注心律失常比重最多(57.5%),其次为内环境紊乱、交感副交感失衡。
表2 心律失常原因分布情况n(百分比)
造成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因素较多,包括:①部分患者精神紧张,疼痛刺激等使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两者张力平衡失调,诱发心律失常;②内环境紊乱致心电不稳诱发心律失常。有研究证明,电解质紊乱、血肌酐增高、血糖增高等均是冠心病介入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1];③罪犯血管开通后再灌注心律失常[2-4]:再灌注时间越短,越容易发生再灌注损伤,易于发生心律失常,多以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为主。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病变血管数量正相关,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于单支血管病变发生率;快速型再灌注心律失常多发生于前降支梗死再灌注,多表现为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室性心律失常;而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梗死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型再灌注心律失常为主。
冠心病介入术后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护理上应加强护理干预[5]。护理人员应对术后人员进行详细的护理查体,熟悉患者心电图、心脏彩超、肝肾功、离子等结果及介入过程,对患者介入术后的身体、心理等状况进行系统评估,分析介入术后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6、7]。
情绪变化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而导致快速性心律失常,因而加强术后病人心理指导,让患者放松心情,告知术后的注意事项,避免诱发心律失常。
术后加强患者心电监监护,加强护理巡视,可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危险情况,并第一时间给予抢救处理。至少保持双留置针通道,便于抢救。注意内环境监测,尤其是血钾、血镁监测,有研究证明[8],低钾血症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增高,使血钾浓度保持在4mmol/L以上,保持心电稳定,有助于预防心律失常发生。
床边备好除颤仪及常用如利多卡因、胺碘酮、艾司洛尔等心律失常抢救药物。
综上所述,通过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以针对性的术后护理可有效预防和改善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