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游戏对乡村留守儿童安全感缺失的干预研究意义及策略

2020-09-12 14:27唐鸣
黄河之声 2020年13期
关键词:音乐游戏

唐鸣

摘要: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居民选择外出打工,而他们的孩子因为城乡教育=元化制度及生活成本等等问题被迫留在家乡,很多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中的一方甚至双方,每年相聚的时间非常有限,监护教育的责任全部转移给老人及教师。安全感是一种o理感受及由此带来的行为特征,个体对身边事物与周围环境危险性的预判及反应是安全感的直观呈现。乡村留守儿童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往往会表现出安全感缺失,音乐游戏融合了音乐与游戏这两种有益于儿童成长且儿童非常喜欢的元素,将其用于乡村留守儿童安全感缺失的干预具有非常积极意义,笔者结合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对策略选择展开分析。

关键词:音乐游戏;乡村留守儿童;干预研究

多位研究者围绕同年龄阶段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差异展开了研究,结果显示亲子分离会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儿童心理问题与行为问题的发生与个体安全感缺失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一、乡村留守儿童安全感缺失概述

乡村留守儿童是经济发展下社会变迁产生社会问题,为了获得更多收入和更多工作机会,乡村适龄劳动力离开原本的生活环境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户口、上学、居住、精力等等问题导致他们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这些儿童也就被迫成为了留守儿童。未成年人的身心正在发展成熟,特别是思想、心理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其接受的教育和环境影响存在密切关联,而安全感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构成。英国心理学家鲍比提出了儿童依恋理论,他认为儿童在3至14岁期间处于依恋关系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与父母及身边环境的接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世界的信任感,特别是儿童会对母亲的态度做出评估,往往母亲会被儿童视为自己的最安全基地,父母给予儿童的依靠使得他们逐渐对外部世界产生了探索欲,在成长过程中也就形成了安全感[1]。反之在依恋关系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未能得到父母的充分关爱则很容易导致他们认为自己并不可爱,周围环境对自己缺少善意,这就会导致儿童逐步产生自卑内向性格,安全感缺失表现得较为明显,同时不利于儿童成年后与他人密切关系的建立。乡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处于分割状态,只能通过电话视频及每年有限时间的接触建立亲密关系,有形陪伴和无形陪伴总体较少,最终导致乡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感缺失问题变得非常严重,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及成年后很容易出现种种负面心理或行为,这与其安全感缺失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二、音乐游戏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实施现状

(一)音乐游戏的实际应用发展

柏拉图提出了“寓学习于游戏”的教育理论,他认为儿童正处于天性释放的主要时期,音乐教育要避免照本宣科,通过游戏的巧妙运用能够充分激发儿童的内在潜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能够发现学生的特点,进而提升教学针对性。柏拉图的理论研究相较于同一时期其它研究者而言处于领先地位,这也为后来的音乐游戏创造提供了借鉴基础。奥尔夫教学法将音乐与游戏进行了有效结合,特别是游戏的全面应用拉近了教师与儿童间的距离,使得教学内容能够与学生成长较好地联系起来,引导儿童在音乐游戏中体会知识,实现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转化和培养。柯达伊教学法提出了“柯达伊手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们调整手势摆放来展现音符,引导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学唱歌曲,利用非常简单的形式辅助儿童学习,这对于儿童的应变能力与创造能力培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留守儿童音乐游戏教育的特殊性

经济水平的全面提升使得我国教育条件不断改善,很多城市在音乐教育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引进了乐器及多媒体工具,这极大地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为学生们创造了较好地学习环境。而乡村留守儿童所处学校往往处于乡村,学校基础设施较为简陋,教师自身素养及他们能够利用的教学设备非常有限,这就导致教师无法展开非常有效和系统的音乐教育及综合素质教育。音乐游戏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农村学校相对困难的教学条件无法为学生们成长提供有力支持,音乐游戏并不需要学生们具有很强的音乐基础和音乐水平就能够开展,这也有效保证了学生们能够较好地参与其中,教师能够更好地构建音乐游戏环境。游戏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形式,研究表明游戏对于儿童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音乐游戏的开展能够让留守儿童在最大限度内感受到快乐,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将会获得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全面提升,缺少家庭温暖与父母呵护的留守儿童在音乐游戏中能够更好地敞开心扉,这对于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2]。

(三)音乐游戏对留守儿童安全感缺失的干预意义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对于儿童教育保持了高度重视,特别是在乡村儿童教育方面投入了政策、资金和人力,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所有儿童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安全感的树立对于尚处于成长萌芽期的儿童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性格、思想、情感与行为习惯形成都与安全感强弱之间存在直接关联,安全观较强的儿童往往表现得更加积极相关,安全感较弱的儿童则往往会表现出自卑内向或敏感脆弱的特点。留守儿童因为长期处于父母缺失的成长环境中,他们与父母的交流非常有限,父母能够给予他们的关爱和帮助明显不足,这就导致儿童很容易出现安全感缺失现象,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未来发展。音乐游戏的引入能够利用音乐与游戏的双重影响对儿童發挥积极作用,教师能够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量身制定教学方案,重点关注儿童安全感缺失问题,让长期处于压抑和自我封闭状态的留守儿童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快乐,教师与同学向他们释放的善意能够让学生们变得更加积极,他们会主动寻求与他人的互动交往,这极大地改善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学生们更加积极地融人到教师构建的教学环境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接纳世界。另外音乐中蕴含的正能量与积极情感都能够对学生们产生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提升学生们的音乐欣赏与鉴赏能力,这对于他们安全感的提升同样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三、音乐游戏对乡村留守儿童安全感缺失的干预策略探索

(一)关注儿童成长环境,重视安全感培养

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父母缺失状态则很容易积聚负面心理情绪,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往往不能较好地适应音乐游戏,为了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安全感,确保音乐游戏得到更好地实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儿童的情绪变化,特别是要用心感受学生们安全感的强弱。音乐游戏的选择要准确契合学生们的成长环境与个人适应能力,避免不适当的音乐游戏或敏感语言话题给学生们带来伤害。音乐游戏的难度选择也要坚持由浅人深原则,充分考量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从全局角度人手,坚持以学生为本,避免冷落或落下某一名学生。安全感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作,教师要付出耐心和爱心,充分发挥音乐游戏的积极作用。

(二)丰富教学手段,构建积极教育环境

音乐游戏本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坚持基本教育理念基础上可以做出适当调整,结合留守儿童安全感缺失现状创新游戏方式,例如素质拓展就是以培养团队凝聚力和信任度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可以借助素质拓展丰富游戏方式,使得儿童在游戏过程中逐渐对同学和教师产生更强的信任感。教师在教学环境构建构成中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在儿童心理与智力发展层次内引入更加多元教学手段,营造学生们乐于接受与主动接受的教育环境,让留守儿童能够得到更加积极的熏陶和影响。积极教育环境不仅仅能够促进学生们安全感的形成,更能够有效推动学生们的全面成长[3]。

(三)调动学生机能,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音乐游戏不再局限于固定座位授课,而是引导学生站起来,甚至突破传统的矩形座次,形成更易进行交流的圆形、扇形或自由的位置组合,最大限度的增强留守儿童在学习中的参与感。就留守儿童而言,利用音乐游戏的多变性和灵活性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体验丰富的教学元素,是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安全提升的有效途径。另外,音乐游戏并不要求教师通过繁复的训练,而是可以从成功教学案例中进行简单借鉴,在其中加入学生们感兴趣的元素以及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安全感的元素。

参考文献

[1]李雯靓.浅析音乐游戏在留守儿童音乐教育中的实施[J]北方音乐,2017,(17):143-144.

[2]廖传景.吴继霞,张进辅.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研究:安全感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3):88-97.

翻廖传景,胡瑜,张进辅.留守儿童安全感量表编制及常模建构[J].西南大学学报(社會科学版),2015,(02):80-88+190-191.

基金项目:长沙师范学院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培育项目研究课题《音乐游戏对乡村留守儿童安全感缺失的干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XJSKPY05)

猜你喜欢
音乐游戏
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音乐游戏的探讨
小学音乐教学中正确实施音乐游戏的策略
幼儿园小班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
音乐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幼儿音乐游戏教学研究
浅析幼儿音乐教学中游戏的融入
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音乐游戏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游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音乐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