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探究

2020-09-12 14:13梁静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新媒体

梁静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拥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高校不仅应注重专业知识的教授,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也是重要的课题。而媒介素养的提升影响着大学生在面对复杂信息时的处理能力,对我国网络环境改善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新媒体环境,从高校出发,探析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培养理论;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5.1;G2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3-0-03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手机等电子设备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必备物品。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他们,在网络环境下拥有充分的话语权,展现着独属于他们的个性。在网络使用占比上也有着绝对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具有专业的媒介素养,能够合理应对网络上海量复杂的各类信息。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其自身素质、专业学习技能的高水平发展对整个社会都起着推进作用,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更要注重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当代互联网用户现状

(一)我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8.5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61.2%,相比2018年底增加了1.6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增加至99.1%。可以看出,互联网已经与人们的生活相伴而行。

(二)互联网用户呈年轻化趋势

从2017—2019年动态数据可看出,我国网民年龄结构依然偏向年轻化,但也在持续向中高年龄人群开展。总体互联网受众以年轻群体为主,年龄在10—39岁之间,占整体的65.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4.6%。可以看出20—29岁年轻受众是使用互联网的主力军。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达26%,受过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10.5%、9.7%,也就是说大学生也是互联网受众中的一大人群。

(三)我国网民对于互联网使用类型丰富,即时通讯、搜索引擎、网络新闻为主要应用

从数据可看出,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新闻这三大基本互联网应用,用户规模均保持在6亿以上,其中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在8亿以上。在即时通讯类软件中,我国网民对于分享类的社交软件使用率较高,其中微信朋友圈占比达80%以上,QQ空间使用率在60%以上。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为腾讯社交软件中的重要功能,主要是受众通过文字、视频等方式将自己的状态或文章进行分享。这充分说明了当代网民的一重要网络行为,即分享。

综合以上数据得知,目前我国总体互联网发展情况处于年轻化,而大学生是年轻群体中数量庞大的群体,其网络行为习惯对于我国互联网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及媒介素养教育问题成为一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培养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延伸

(一)“培养理论”基本内涵

“培养理论”以美国学者G.格伯纳的研究为代表,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是由国外早期社会问题引起的思考研究,主要研究由电视节目传播的内容对人们认知产生的影响。此外,大众传媒中体现出的一些有意为之或特别的倾向性,对现实中的人所看到理解的真实产生了很大的偏差,这些都影响着人们客观的看待现实社会。“培养理论”的主要觀点是在当社会需要统一发展时,社会中的人需要形成一种普遍共识,在这个基础上所开展的一切行为、判断才有意义。当社会毫无准则、没有基本共识时,一切都会呈现混乱状态。

(二)“培养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延伸

当代媒体环境已从传统的大众传播时代转变为新媒体时代,网络在现代媒介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传统大众传播时代,电视是建立“共识”主要媒介,而在今天,新媒体已成为重要社会传播工具。其拥有的最多的年轻受众,目前中国网民每天接触平均时长达到3个小时左右。而新媒体将更加多样的传播手段结合在一起,也由此出现了富媒体。可以说新媒体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点滴之中,而年轻的受众从小就与这些现代的传播工具生活在一起,很难对客观存在的世界和由网络提供的“虚拟世界”清晰地进行区别,对于互联网所传递的信息难以进行判断,尤其是在碎片化信息时代环境下,全民皆可成为信息的生产者,由此信息的真假更加难以辨别。

因此,“培养理论”在当前媒介环境下有着重要意义,它在对人们共同印象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强大作用,因此,媒介素养培养问题成为网络环境下不可规避的问题。

三、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问题探析

(一)媒介素养基本内涵

媒介素养属于外来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英国。因当时开始流行的电影文化对英国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同时与英国传统的教育存在矛盾因此被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后,媒介素养的教育重点开始强调人的主动性,注重对人的培养。媒介素养体现的时当人们面对大量错综复杂的信息时,所展现出的处理能力,包括判断信息真伪、准确把握信息所传递的内涵、发布信息的准确性等等。在新媒体环境下,源源不断的信息充斥者大学生的生活,信息变得碎片化,而媒体的把关人作用也有所减弱,廉价、极端、复杂的信息常见于各类媒体上。例如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微博多种渠道看到的信息片段,很容易使受众根据所获取的只言片语发表个人观点,造成再次传播,而这些信息在不断的传播中,很容易变质。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使用特点

1.媒介接触类型多样

根据工信部2017年最新数据,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已经突破11亿,这是十分巨大的数量。而大学生对于手机的使用几乎覆盖到每位同学,除此之外其他媒介的使用,如电脑、平板电脑都是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其中通过微信、QQ空间进行信息传播是主要的方式。相比于网络,大学生对于传统媒介的使用较少,电视、广播的使用较报刊更多,大学生对于报刊的订阅大部分属于学习使用。

此外大学生对于网络技术的学习领悟能力强,数字化生活已成为其主要的生活方式。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手机都成为一个重要的工具。在学习中,大学生选择的媒介更加多样,如使用kindle阅读器等电子书阅读设备。对于各类App的选择也因人而异,目前市场环境下各类软件功能丰富,仅以获取新闻为例,微博微信的入场推送、界面新闻、南方周末、BBC、CNN、Reuters TV等专业新闻网站为学生开拓眼界打开了大门。

2.媒介接触时间长

大学生对于手机的使用频率高,手机几乎贯穿于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习方面,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会自行通过网络查询相关知识。老师在日常的授课也将更多的网络新媒体形式运用在其中,是授课倾向于富媒体化。生活中,电子支付、娱乐为大学生使用媒介的主要形式。目前全国平均接触手机时长为3小时左右,而大学生的使用时长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他们几乎手机不离身,甚至是几分钟不看手机就会觉得不适应,随手点开朋友圈、微博或是刷刷抖音已经成为常态化现象。

3.媒介使用对大学生黏性强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网络出生的一代,他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从吃穿住用行到学习受教育都与网络息息相关。结合当前疫情发展情况来看,“00”后大学生对于网络上出现的热点事件参与度较高,会通过网上的社交软件进行观点的分享。而这也是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看,从疫情爆发初期,各地病患数据的更新、驰援湖北武汉等地的医疗信息、基层社区防疫工作开展,学生的朋友圈中不断更新着这些最新消息,充分体现出大学生对网络媒介的卷入程度。虽然大学生对于各类媒介的性质、类别、功能有所了解,但尚未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部分学生意识到新媒介对于自身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的影响,却忽略了对于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使用的存在问题

1.欠缺信息源真伪辨别能力

对于信息的判断而言,每一个人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而非专业人士在真假信息面前其实是无助的,因为他们不能够分别出自己所接触的信息真伪。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受到过专业的新闻知识教育,对于网络上传播的信息成千上万,真正经过专业人士调查、核实过进行发布的数量只在少数。此外部分媒体工作者对于信息的发布也存在断言式的特点,即将新闻片段即时的发布在网上,更多的关注于传递信息,而非挖掘其背后的事实真相。这也造成了普通大众认知偏差的现象。特别是在今天新媒体的使用门槛较低,几乎人人都可以以使用自媒体的形式生产内容并在网上发布,根据信息发布者被关注的程度,信息所产生的影响力也各不相同。

当今的媒体环境促成了新闻标准的改变,公民新闻也成为一个重要类型。每一个人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同时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对于大学生而言,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保持冷静的头脑尤为关键,对虚假信息、充满煽动色彩的信息当提高警惕。由于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通常对于自己既有的观点坚信不疑。经自己的判断标准解读后形成的观点被发布在网络上,对于和自己处在同一社交圈的人就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由于关系的亲近感,使得同类人群对于信息的真伪辨别更加放松警惕,这就使得部分虚假信息或偏激的观点传播得更加广泛。

2.媒介依存症已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

伴随着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社会上都会引发与其相关的异常社会现象。自网络时代到来以后,网络就逐步媒介依存症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沉湎于媒介接触无法自拔;其所有的行為及价值选择都从媒介中寻找依据;通常更倾向与网络的虚拟互动而回避现实互动;性格上会形成孤僻、自闭的特点。

在当代大学生中,媒介依存症的威胁时刻环绕在大学生身边。部分同学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是一个积极善言的形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则缺少人际交往,影响到正常的学习交流。越是在网络上无所顾忌的倾吐心声,在现实生活中越发感到无人可以交流,造成恶性循环更加依赖于网上交流。而大学生对于手机、电脑的使用时间也存在较长的问题,一些网瘾较大的学生在学习之余的时间多用于娱乐,甚至有部分学生存在利用上课时间打游戏、刷电视剧的情况出现。尤其是在周末或学生寒暑假时间,学生几乎将自己除了休息的时间全部用来娱乐。我们放眼校园,大部分学生都佩戴了眼睛,很多同学反映上了大学以后视力有所下降,其中不乏有因熬夜玩手机造成的视力减退。此外,学生也存在因长时间低头造成颈椎酸痛等问题。可以看出,媒介依存症不仅对学生心理造成影响,也直接的影响着青年人的身体健康,长期熬夜也会造成脱发等情况出现。

3.因过度沉溺网络造成主次颠倒影响学业

因为部分过度沉溺于网络,对于高等教育工作开展来说已经构成了威胁,每年都有因沉迷于网络而影响学业的学生出现。个别学生不分课上课下的打游戏、聊天,影响正常学习,课业任务敷衍了事完成,大学里团队作业中“搭顺风车”的现象也层出不穷。当学生对学期末考核只求合格,因为娱乐对学业不再有高要求,这就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人成长及未来发展。大学生的任务就是精益求精在高中广泛学习各门课程的基础上,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继续深造、钻研。放低对自身的要求不仅仅影响了个人的发展,对于院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也起着消极作用。因此,学生对于媒介的使用应当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分配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始终将自身学业作为大学的中心任务,但完成好学业的同时,可以发展其他积极有益的兴趣爱好。

(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途径

1.巩固传统大学生思政教育地位

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思政课为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永恒的主题,当代思政课的内容设置中对于媒介素养知识几乎没有涉及。然而,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大学生对于网络安全,媒介使用已成为其生活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巩固传统思政课的地位,课堂与老师面对面的直接学习与在网络上通过视频方式学习,在学习感受上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但在方式方法上可以进行创新,利用抖音短视频讲授专业课知识也受到学生喜爱;此外,将时下的热点事件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讲授思政知识中。对于媒介素养知识的传授,以主课的形式强化对这一方面的重视。除此之外,利用其他新媒体丰富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的认知教育。

2.将媒介素养融入日常的思想教育中

大学生的教育工作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辅导员也是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引领者。应当将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作为一个日常教育工作进行开展,如利用班会对同学进行案例分析教育,通过引用因媒介素养欠缺导致的一些网络安全问题对学生不断进行思想上的教育。此外,引导学生自主对热门事件进行讨论,及时对一些较为偏激的思想进行价值引领。

大学生是未来祖国的接班人、建设者,其自我媒介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不仅要从老师教育学生,也应当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如对《网络安全法》的学习,指导学生学法守法,媒介素养教育影响着学生在面对海量信息时的处理能力,大学生应当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从大量信息找寻自己需要的,并不断提高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做到不随意转发未经核实的信息,转发时表明来源。

3.设置媒介素养教育课

在大学生教育中,媒介素养课应当同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理论教育等集体性教育课程拥有同样的重视度。通过利用大学生喜欢的媒介,如在微信上开设微课或设置慕课,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此外,由专业老师通过讲座的形式向更多非传播类专业的学生进行媒介素养知识的教育。以多样的方式为学生树立专业思维,在面对信息时有能力进行出判断,及时将一些劣质信息阻截,减少影响范围。

对于传播专业类学生加强专业教育,通过学生的力量影响其他学生。在以往的教育中可以看出,老师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在日常教育中会潜在对学生形成一种压力,而学生之间亲近感更强,通过侪辈之间互相学习,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

四、结语

新媒体现在已成为大学生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大学生群体又是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接受者。因此完善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对提升学生素质,净化网络环境有促进作用。高校应当积极引领学生善用网络、用活网络,合理利用新媒体,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美]比尔·科瓦奇,汤姆·罗森斯蒂尔.真相: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M].陈佳怡,孙志刚,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黄立佳.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研究[J].传媒论坛,2018(21).

[4]周来光.新媒体生态下的公民媒介素养提升路径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7(21).

[5]第44次《中國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DB/OL].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新媒体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之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