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薏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培养人才的方式,其基本特征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双元育人,学校课堂学习过程与工作岗位学习过程协同进行。依据现代学徒制实施条件要求,制订符合社会发展的导向性人才、建设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和落实细则,是当前现代学前教育专业所面临着一项迫在眉睫的改革。加强与相关学校的联系,输送培养人才,为人才的发展做好规划和落实。
关键词:网络时代;中职教育;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3-0-02
当前教育行业在有序的发展中,面对社会的改革,其暴露出诸多的矛盾,培养人才和社会所需不相匹配,中职的学前教育专业是需要进一步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而现代学徒制刚好体现了该特征,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才的培养和实践更加的符合,促进了人才的实际发展。现代学徒制度的提出还需要学校和相关用人单位进行不断的磨合,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完善教育结构。
一、现代学徒制对企业的基本要求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要求用人单位具有实践和教育双重功能,承担一定的任务,并在组织目标、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面实现两种功能的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企业就是符合要求的企业。根据对35家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访谈结果分析,承担现代学徒制任务的企业至少需要具备以下要求:第一,要具有一定的规模,能够给学生提供一定实践操作的场所,第二,必须是优秀企事业单位,能够顺应社会的发展;第三,具有优秀的师傅团队,能够给学生一定实践经验的指导;第四,培训组織相对完善,具有优秀的培训队伍。学前教育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指的就是加强学校与输送单位的合作,主要是面临幼儿园,由学校和幼儿园相互合作,共同培养学生,既夯实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又使得学生学习到了实践经验。现代学徒制需要有专门的师傅来带领学生,传授一些关于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这体现了当前人才发展的新趋势,保证了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二、现代学徒制视阈下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优势
(一)整体层面体现现代学徒制的思路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我国的一种新型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是制度化和具体化的融合。它的提出主要是在当前国家高校和企业合作不太完善的前提背景之下所提出来的,这有利于拉近职业教育和相关单位的关系,能够积极有效地推进双向合作共赢,也是实现我国人才培养的一些具有前景的重要举措。现代学徒制度是通过积极的变革,目标是将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和现代学校的教育思想融合再一次,实现学校和用人单位的互助,能够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由此可以看出,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先进的人才培养方式,能够解决学校培养方式的不足,兼具了人才培养、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合作和教育思想的进步这三种形式。现代学徒制度下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有利于推进职业教育,促进人才的发展和培养,也可以从顶层设计出发,继承原有方式的优势,为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提供借鉴和建议,突破一定的瓶颈,提供保障,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有利于弥补现代学徒制度的不足,在框架下实现教育目标。
(二)制度层面有助于打通职业教育制度与劳动用工制度
现代学徒制的方式是通过用人单位和现代教育领域相互融合的过程,能够有效整合相关单位的优秀资源和学校的人才相互配合,形成双方的互相合作,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职业教育制度和劳工用人制度相互融合的形式。通过这种融合,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制度的创新和变革,发挥教育的优势所在,进一步与用人单位相互协调,谋求共同发展,还能提升人才的培养,促进创新人才的发展和进步,是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而提出来的先进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度起源于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委员会议上,提出了“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倡导现代学徒制”的思想观点,这一培养方式的目的在于拉近职业教育和劳动用人制度的关系,体现我国重视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开发,促进人才制度的发展。现代学徒制度创新了人才培养的设计思路,打通了职业教育与劳动用人制度的关系,能够推进职业教育的进一步优化,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和实现产教融合。更加有助于突破目前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扩宽人才培育的渠道和方式,开展顶层的制度化建设,完善我国的人才培养方式,提升教育发展的
优势。
(三)问题层面有助于抓住产教融合存在的机制性问题
产教融合制度的发展,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存在的不匹配的机制性问题,把握产教融合制度的优越性,而抓住产教融合存在的机制性问题是有效进行制度设计的前提。我国目前的现代学徒制度存在了诸多不合理的现状,例如相关的学徒制度不够明确、学校和企业的参与不协调,职责划分不清晰、学校的培养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进步,主要涉及了产教融合的法律制度体系、运行机制和结构化框架等,都从另外一方面折射出了产教融合的机制性问题。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顶层设计不科学,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诸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度计划还在起步阶段,所以中职的教育培训制度不太完善。学校给学生提供的现代学徒制实践的课程也没有完全体现其优势,没有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目前的一些现代学徒制度教育方案还是采用原来的管理方法,具有严重的滞后性,不适应学生当下的发展。甚至一些学校完全照搬其他学校的模式,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可以看出来中职学前教育改革并不到位。管理的质量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无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导致了现代学徒教育制度落实不了。
(二)现代学徒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社会实践机会少
近年来,随着现代学徒制度教育理念的提出,一些中职已经开始开设现代学徒制度教育课程,重视现代学徒工作的开展,将现代学徒制度教育课程纳入了大学生的培养体系当中。但就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虽然很多的中职学校已经开设了现代学徒制度相关教育课程,但是其数量相对来说较少,安排的学分和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无法满足当前大学生的真实需求,缺乏有针对性的现代学徒制实践操作平台,这对大学生实际的实践和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
(三)现代学徒制教育实践平台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
现代高等学校在开展大学生现代学徒制教育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教育信息化实践平台。目前学校的教学实践平台相对落后,受到诸多现实因素的营销,导致大学生无法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对于诸多的学习来说,现代学徒制度课程还是停留在讲授方面,学生缺乏实践能力,没有真正和用人单位深度融合。也有很多的讲授教师缺乏相关经历,无法真实地给学生提供经验借鉴,大多的都是照本宣科,给学生普及当下现代学徒制的理论知识。
(四)师资队伍严重匮乏,无法提供良好教育质量
现代学徒制度教学的指导老师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他们是现代学徒制度的主导者,既要求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支撑,也要求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同时,现代学徒制的指导老师还需要具有较强的人才培养意识和能力,但这对于绝大多数学校来说是缺乏的。目前在一些学校当中,为了尽快推进现代学徒制度课程的开展,只是单纯地选出了一部分老师来承接这方面的工作,给老师进行短期的培训则让他们去给学生上课。这不利于学校现代学徒制度的质量,学生也无法学到更多的实践经验,现代学徒教育课程形同虚设。
四、开展学前教育现代学徒制的路径
(一)政府要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改革的前进方向,但由于用人单位和学校内部的机制问题,很难实现意义上的合作关系,所以就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能够将二者架起合作的桥梁,各个地方政府可以建立职业教育和用人单位发展会议机制,搭建两者相互沟通的网络互动平台,协同改进其中存在的问题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内部课程的改革。能够将高职院校的课程深入实践过程当中,结合用人单位的现实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使得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学校要转变观念,提高学前专业教育水平
要实现现代学徒制,首先学校就需要转变自身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主动的为学校服务。面对用人单位当前职业教育动力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要主动的承责任意识,深入用人单位内部,了解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研究当前用人单位内部人才的发展现状,将教书育人和其生产发展需要相结合,深入挖掘用人单位发展的潜力,鼓励教师将课堂教学带入用人单位,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能够和理论知识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徒制。其次在高职院校內部更应该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强专业的建设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用人单位的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人才。
(三)用人单位树立人才发展观念,认真优化合作
长期以来,用人单位在教学、实践操作和内部管理上存在诸多差异,导致学校与用人单位观念的滞后性。所以用人单位应该及时的更新观念,树立人才第一的观点,从自身内部的发展情况来看,加强和学校的合作和共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地展开对学校人才的输入,最终在学校、政府用人单位三者的共同合作之下,提升人才的培育机制,帮助学校人才能够尽早的适应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层面,积极地展开和学校的协调能力,充分挖掘学校的资源、利用职业学校的人才,实现自身的共赢。
五、结语
“现代学徒制”是以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以实现学生(徒弟)的培养以及教师师傅的共同指导为核心内容,课程是联系学校和企业的重要纽带。“现代学徒制”能否有效地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关键不在学校内部自身的建设,而在于能否实现政府、用人单位、行业组织以及整个社会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积极的支持和配合。而针对中职学前教育的现代学徒制,需要学校相关领导和教师高度的重视,加强合作。
参考文献:
[1]张运嵩,蒋建峰.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现状综述[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