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儿童多导睡眠监测中的应用护理。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福建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全程护理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每组50例,记录2组患儿监测成功和失败原因,评估干预前及睡眠监测时患儿监测成功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经综合干预后,观察组监测成功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满意度、舒适度分别为98%、98%、98%、96%高于对照组90%、80%、8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导睡眠监测的过程中,实施全程的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患儿的安全感、心理、生理的满足,也可减少家属的焦虑情绪,能提高监测的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导睡眠监测;全程护理
Study on the Effect of Whole Course Nursing Mode in Monitoring Children′s Polysomnography
LI Juan
(Xiame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Xiamen 36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whole course nursing in children′s polysomnography.Methods:A total of 10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polysomnograph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whole course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and routine nursing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reasons of success and failure of monitoring in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and the monitoring success rat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before and during sleep monitoring were evaluated.Results:After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the monitoring success rate,health education awareness rate,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comfort degre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98%,98%,98% and 96%,respectively,which were higher than 90%,80%,88% and 85%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 the process of polysomnography,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nhance the children′s sense of security,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satisfaction,but also can reduce the anxiety of family members,and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monitoring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words Sleep apnea syndrome; Polysomnography; Whole course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3.5;R338.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0.07.046
儿童睡眠障碍多因儿童睡眠时间不足及其相关症状构成,主要表现为呼吸暂停、打鼾、说梦话、张口呼吸等。引发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多样,多导睡眠监测可为诊断患儿睡眠障碍提供更准确且重要的指导方向,为临床改善患儿睡眠质量提供可参考的依据[1],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确诊需要依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因此,多导睡眠监测被认为诊断OSAHS的“金标准”[2]。早期及时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对于保障患儿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在监测前做好护理工作可保证所获数据的准确性,保证患儿舒适度[3]。儿童由于心理、生理发育不成熟,自制能力差,周围环境的改变及睡眠过程中的各种睡姿变换均可引起电极导联脱落、探头固定不牢、移位等情况,故对儿童進行多导睡眠监测时的实施难度较大,如何降低儿童恐惧心理、使其适应环境,保证足够的睡眠监测时间等问题是提高监测成功率的关键。有研究表明,在多导睡眠监测过程中应用人文关怀理念具有显著的效果[4]。本研究观察采用全程护理方式的多导睡眠监测的患儿,对其监测中影响的因素及监测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福建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资料都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6岁,平均年龄(4.86±0.97)岁。对照组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3~6岁,平均年龄(4.69±0.91)岁。
1.2 纳入标准 OSASH多导睡眠监测诊断依据符合我国《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诊疗指南草案》[5]。无严重肾、心、脑、肝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无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史。患儿监护人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智力低下;颅面部畸形;鼻道狭窄、鼻息肉;神经肌肉疾病。
1.4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常规健康宣教、用物的准备、仪器的有效正常运转,各导线的完整性及各导联与仪器间连接的正确性;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运用全程护理模式护理,包括:预约时、监测前、监测中、监测后,具体方式如下:
1.4.1 预约时 1)专人负责发放多导睡眠监测的注意事项,内容包括OSAHS的介绍需准备物品及相关注意事项、病区联系电话、微信二维码等(微信扫码后既可观看儿童多导睡眠监测的整个操作过程的视频)。健康教育图片:采用卡通图片式操作流程,让家属能清楚知晓多导睡眠监测的操作方法、儿童在监测时的状态及家属应如何配合。2)向家属了解患儿平时的性格、生活习惯、作息时间、睡眠习惯等基本信息并记录。告知检查时陪同人员的注意事项。3)环境及病房准备:监测室设置于病区尽头,保持环境安静,通风良好。室内墙壁上画有儿童喜欢的卡通图样,床上用品选择棉质暖色的,窗帘要选择遮光效果好的双层棉制遮光窗帘,病房内有图书架等类似家庭的环境摆设,内有空调,可根据季节变化及患儿自身的舒适度来调节温湿度,避免因环境温、湿度而引起患儿不适,影响睡眠及监测效果。病房内备有洗手间、淋浴、便盆或尿壶,可根据患儿自身情况选择,以方便排尿及减少起床次数。
1.4.2 监测前准备 注意预防患儿感冒,以免因鼻塞、咳嗽等症状影响睡眠质量;摘去患儿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以避免干扰监护仪器的正常工作;指导患儿前一天洗头,保持监测当日头发清洁干燥;监测当天避免患儿做过多兴奋的活(运)动及饮用一些兴奋刺激性的饮料;当日白天尽量避免患儿睡觉,以保证夜间能尽早进入睡眠状态;当日下午减少患儿饮水量。患儿应尽早到达病房,以适应病房环境。睡眠前,告知家属带领患儿排空小便或大便。监测时需尽量减少陪伴人员,陪伴者以患儿较为亲近、依赖的家属为宜,保证患儿以平稳的心态进入睡眠状态进行监测。
1.4.3 监测中仪器连接 根据患儿的配合度取半卧位或仰卧位,护士在仪器连接前需用75%乙醇或生理盐水清洁皮肤,最后用导电膏擦拭皮肤,将仪器与患儿身体连接,做好固定,为避免因患儿活动而致导联安装不牢可用3M加压弹力胶布固定及使用胸腹带。胸腹带的处理:使患儿处于仰卧位,选择尺寸大小合适的胸腹带,松紧度应以可伸进患儿手指1指为宜,避免因胸腹带松紧度影响患儿的呼吸及舒适度,导致监测不准。头部导联可加用弹力网套,并好网套的减压(根据患儿头部大小用剪刀剪断网套部分的连接处),防过紧引起皮肤压伤及患儿不适感。导连线的固定:可根据患儿平日睡眠习惯姿势,固定于统一方向,用胶布固定。血氧饱和度探头放置处皮肤加用人工水胶体敷料,减少探头直接接触患儿皮肤引起不适及避免过紧、不能更换而造成皮肤损伤。同时医、护在巡视期间要注意“四轻”,以免影响患儿的睡眠;巡视其间注意各导联是否有脱落,检查仪器运行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患儿进入睡眠后,应将床栏拉起,预防患儿睡眠时坠床,保证患儿安全。
1.4.4 监测后 连续监测6~8 h后,患儿自然清醒后立即关闭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结束后,为患儿摘除各导联电极,用湿毛巾擦净导电膏,动作轻柔,撕脱胶布时采用180度无张力法,并观察皮肤有无受损,协助清洁患儿皮肤,询问家属及患儿夜间睡眠的状况,并做记录。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如指导正确的饮食习惯、适量的户外活动,良好的作息时间等。
1.5 观察指标 评价2组患儿家属对多导睡眠监测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患儿及家属对检查的满意度、舒适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和监测成功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监测成功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满意度、舒适度,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睡眠过程中,正常人的呼吸道是通畅的,可以让空气自由进出,OSAHS患者的呼吸道软组织太松而使上呼吸道变窄,呼吸时就可能打鼾;如果呼吸道变窄,呼吸就很困难;有时呼吸道全部堵塞,发生呼吸暂停。有时呼吸暂停持续数十秒以上,一晚上发生上百次,造成频繁缺氧、窒息、干扰睡眠,长期以来就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改变,损害相关器官,引起患儿性格改变、情绪变化无常,造成精神问题;加重肥胖,减肥困难;长期缺氧导致对机体各脏器的损害如难治性高血压、心脏损伤等,甚至发生猝死。
2~12岁是儿童生长发育和身心成长最关键的一段时期,良好的睡眠质量在这段时期发挥重要的作用;有调查数据显示,2~12岁儿童中有睡眠障碍的发病率快速上涨,对患儿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增长有很严重的影响[6]。目前临床上对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还未有确切的依據,但经过临床的观察可以确定,儿童睡眠障碍可以使发育延迟,或不及时的干预及治疗,非常可能诱发其他系统疾病[7]。多导睡眠监测是现阶段对儿童进行睡眠监测的一项重要的操作技术,其结果对早期识别患儿疾病及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该监测仪具有电极、探头、导联等多部分组成,且监测需要时间长,对儿童易产生恐惧、情绪焦虑等不适感,而导致拒绝反抗,使监测难以正常进行并顺利完成。
全程护理是指在患儿预约时、监测前、监测中、监测后到出院前整个过程中的护理服务,使患儿及家属能受到最好的健康教育及照护,使其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应尊重、关心患儿及家属,尽量满足患儿及家属的需求,从而使家属及患儿在最佳的情绪状态下接受治疗护理服务,顺利的接受治疗护理,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发现,影响多导睡眠监测的结果来自于患儿自身因素及护理人员的因素:1)患儿因年龄小,心理等各方面均未发育成熟,对护士的各方面指导及言语沟通均不能理解或正确的理解,加上对正常生活环境的改变、陌生的人、陌生的事物、陌生的环境、及医护人员存在着恐惧感,而导致入睡困难,需要家属抱着入睡;有的患儿不良的睡眠习惯,在入睡前过多的翻身、床上反复的活动,易导致出汗,易致油脂分泌过多,导致电极粘贴不牢、导联脱落,不能监测到相应的信号。此时可遵医嘱给予适当的镇静药物,帮助睡眠。护士夜间多加巡视,掌握监测的信号的识别,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沟能能力、服务态度、环境布局等都是影响监测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多导睡眠监测均是面临的学龄前儿童,需要护士要有极大的耐心、爱心、细心、责任心来指导患儿和家属配合监测时仪器的连接,在连接时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使用恰当的语言、表情、动作及一些小奖励如贴贴纸等使患儿配合;对于家属的疑问尽量减少使用专业术语,要用通俗易懂的语句给予家属做出适当的答疑,以取得家属的配合;对于不配合的患儿要加大耐心,不可过急,语气、语态要模仿同年龄段的患儿模式进行交流;连接各导联线时操作者动作要熟练、轻柔,如在操作时仪器发生故障,护士能第一时间知晓故障的原因及快速的处理,使仪器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熟练的技术操作可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降低监测失败的发生率,故须加强对护士的培训。
所有患者的监测均在夜间完成,因没有专门的护士进行管理,而是由夜班护士管理病房患儿的同时监管睡眠监测,还涉及到P、N班交接,又因夜间病房其他患者需要照护,而导致不能观察缺少连续性,而未能及时巡视及发现问题。故应对家属做好宣教,让家属知晓仪器信号正常状态及异常状态的情况,发现异常状态及时告知护士,同时护士也需加强巡视,尽量1 h巡视1次,巡视时要注意动作轻、关门轻、讲话轻等。同时也要做好家属的宣教,缓解紧情绪,避免家属因害怕导线脱落而反复查看患儿导线影响患儿睡眠。
综上所述,多导睡眠监测在儿科患儿中的应用,可以早期检测出相关的疾病,进行早期的诊断治疗,早期的诊治对改善患儿的生命质量尤为重要,监测的成功率与患儿的配合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监测期间采取全程护理措施是提高监测成功率的重要保障,且患儿及家属对监测的护理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琪然,张小遥,黄柳,等.儿童睡眠及睡眠障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临床护理,2019,10(6):461-466.
[2]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睡眠疾病学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25(3):162-165.
[3]宗运之,段燕芳.全程护理及人文关怀理念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多导睡眠监测中的应用[J].海军医学杂志,2017,38(6):556-559.
[4]李忠万,杨贵军,方红雁,等.81例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征监床特点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11):1488-1490,1495.
[5]殷正,陈正榮.儿童单纯性肥胖体质指数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性[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2):78-79.
[6]张安慧,王睿,朱敏,等.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对睡眠行为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堂,2018,45(14):2551-2553,2562.
[7]Bette Zhang,张洁.儿童睡眠及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6,3(5):286-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