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15-03-31 19:25戴洁红
关键词:全程护理

戴洁红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0例急诊危重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抢救治疗,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进行抢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现代的临床研究治疗危重病人时,对其使用抢救模式时进行全程护理,可以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对于医疗护理的风险也起到降低作用,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程护理;急诊危重患者;应用效果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现代的临床研究治疗中,急症危重患者具有重、危、急三种特点,因此,为了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对急症危重患者的抢救应当及时有效。随着现代临床医疗技术地不断发展,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护理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健全。为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应积极弥补过去护理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护理理念和护理模式。现代临床研究治疗中最具有效果的全程护理模式应该是具有人性化的。本文为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将本院收治的500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0例急诊危重患者,经过一系列的诊断治疗,均符合相关的数据标准。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0例。其中观察组女性122例,男性128例,患者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为(48±2.5)岁。对照组女性112例,男性138例,患者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为(46±2.8)岁。全部患者中有151例为心血管系统疾病,有126例为脑血管系统疾病,有118例为呼吸系统疾病,79例为创伤,26例为其他。两组患者年龄和病程以及病理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抢救治疗,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进行抢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流程进行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专门针对患者进行抢救治疗的全程护理,护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要建立120信息网络,联系120指挥系统,追踪救护车的动态。120指挥系统可以将急救现场的患者信息和车辆的动态使用媒体工具传播回医院,医院的急诊室就可以依据此些数据信息进行早期的准备和预前的方案。尤其是救护车的时间和行程。若有需要应及时与各医生取得联系,并提前准备好各项抢救物品和仪器[1]。

医院急诊室分诊的工作人员要选择有着多年护理工作经验的人员进行护理工作,而护理人员在接到通知后,需第一时间将车床、氧气、心电监护等准备好,并通过SOAPIE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将其分为Ⅰ类与Ⅱ类。Ⅰ类患者属于危急患者,患者的生命活动特征不稳定,如果救治不及时,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如心肌梗死、致命性创伤、严重呼吸困难、大出血、心脏呼吸骤停、休克等症状。Ⅱ类患者属于重症危及患者,存在内部危险特征,患者的病情起伏不定,变化过于急剧,护理人员要进行严密观察和紧急处理,对于患者可能出现的外科危重急腹症、严重骨折、严重创伤要做出及时的应对政策。设置危重患者的警示灯,为患者开通出一条绿色通道[2]。

安排一名护士专门负责抢救室,每天对抢救室的物品、药品、急救仪器进行清点、检查,保证物品、药品齐全,急救仪器在备用状态,并主动配合医生的相关临床工作,对于每一项的急救措施要保障其能够做到准确和迅速以及果断。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提高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急救措施。护理人员为保持患者呼吸畅通,可给予吸痰、吸氧,密切监测和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各项救治物品和用药由专人给予。及时做好相关的急救记录[3]。护理人员的全部操作均遵守无菌操作要求,抢救室多处地方放置一次性手套、快速手消毒液,避免交叉感染。

在对患者的整个抢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全程陪同患者。若患者要检查、转运,有抢班护士、值班医生携带呼吸囊、急救箱陪同,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抢救。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应进行适当沟通,告知其即将转入的病房,以及病情状况、需要准备的物品和各项仪器设备。身着绿衣的专业工人在患者转运过程中,应当全程协助[4]。

1.3 疗效判定标准:本次研究有两个评价标准。第一为抢救的成功效率,此标准采用急救抢救脱险标准,在临床的抢救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可以安全转移到其他的科室进行治疗。第二是患者的满意度,此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数据统计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数据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数据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则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和表2。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0例急诊危重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抢救治疗,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进行抢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现代的临床研究治疗危重病人时,对其使用抢救模式时进行全程护理,可以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对于医疗护理的风险也起到降低作用,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程护理;急诊危重患者;应用效果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现代的临床研究治疗中,急症危重患者具有重、危、急三种特点,因此,为了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对急症危重患者的抢救应当及时有效。随着现代临床医疗技术地不断发展,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护理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健全。为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应积极弥补过去护理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护理理念和护理模式。现代临床研究治疗中最具有效果的全程护理模式应该是具有人性化的。本文为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将本院收治的500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0例急诊危重患者,经过一系列的诊断治疗,均符合相关的数据标准。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0例。其中观察组女性122例,男性128例,患者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为(48±2.5)岁。对照组女性112例,男性138例,患者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为(46±2.8)岁。全部患者中有151例为心血管系统疾病,有126例为脑血管系统疾病,有118例为呼吸系统疾病,79例为创伤,26例为其他。两组患者年龄和病程以及病理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抢救治疗,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进行抢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流程进行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专门针对患者进行抢救治疗的全程护理,护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要建立120信息网络,联系120指挥系统,追踪救护车的动态。120指挥系统可以将急救现场的患者信息和车辆的动态使用媒体工具传播回医院,医院的急诊室就可以依据此些数据信息进行早期的准备和预前的方案。尤其是救护车的时间和行程。若有需要应及时与各医生取得联系,并提前准备好各项抢救物品和仪器[1]。

医院急诊室分诊的工作人员要选择有着多年护理工作经验的人员进行护理工作,而护理人员在接到通知后,需第一时间将车床、氧气、心电监护等准备好,并通过SOAPIE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将其分为Ⅰ类与Ⅱ类。Ⅰ类患者属于危急患者,患者的生命活动特征不稳定,如果救治不及时,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如心肌梗死、致命性创伤、严重呼吸困难、大出血、心脏呼吸骤停、休克等症状。Ⅱ类患者属于重症危及患者,存在内部危险特征,患者的病情起伏不定,变化过于急剧,护理人员要进行严密观察和紧急处理,对于患者可能出现的外科危重急腹症、严重骨折、严重创伤要做出及时的应对政策。设置危重患者的警示灯,为患者开通出一条绿色通道[2]。

安排一名护士专门负责抢救室,每天对抢救室的物品、药品、急救仪器进行清点、检查,保证物品、药品齐全,急救仪器在备用状态,并主动配合医生的相关临床工作,对于每一项的急救措施要保障其能够做到准确和迅速以及果断。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提高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急救措施。护理人员为保持患者呼吸畅通,可给予吸痰、吸氧,密切监测和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各项救治物品和用药由专人给予。及时做好相关的急救记录[3]。护理人员的全部操作均遵守无菌操作要求,抢救室多处地方放置一次性手套、快速手消毒液,避免交叉感染。

在对患者的整个抢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全程陪同患者。若患者要检查、转运,有抢班护士、值班医生携带呼吸囊、急救箱陪同,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抢救。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应进行适当沟通,告知其即将转入的病房,以及病情状况、需要准备的物品和各项仪器设备。身着绿衣的专业工人在患者转运过程中,应当全程协助[4]。

1.3 疗效判定标准:本次研究有两个评价标准。第一为抢救的成功效率,此标准采用急救抢救脱险标准,在临床的抢救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可以安全转移到其他的科室进行治疗。第二是患者的满意度,此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数据统计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数据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数据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则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和表2。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0例急诊危重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抢救治疗,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进行抢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现代的临床研究治疗危重病人时,对其使用抢救模式时进行全程护理,可以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对于医疗护理的风险也起到降低作用,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程护理;急诊危重患者;应用效果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现代的临床研究治疗中,急症危重患者具有重、危、急三种特点,因此,为了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对急症危重患者的抢救应当及时有效。随着现代临床医疗技术地不断发展,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护理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健全。为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应积极弥补过去护理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护理理念和护理模式。现代临床研究治疗中最具有效果的全程护理模式应该是具有人性化的。本文为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将本院收治的500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0例急诊危重患者,经过一系列的诊断治疗,均符合相关的数据标准。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0例。其中观察组女性122例,男性128例,患者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为(48±2.5)岁。对照组女性112例,男性138例,患者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为(46±2.8)岁。全部患者中有151例为心血管系统疾病,有126例为脑血管系统疾病,有118例为呼吸系统疾病,79例为创伤,26例为其他。两组患者年龄和病程以及病理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抢救治疗,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进行抢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流程进行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专门针对患者进行抢救治疗的全程护理,护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要建立120信息网络,联系120指挥系统,追踪救护车的动态。120指挥系统可以将急救现场的患者信息和车辆的动态使用媒体工具传播回医院,医院的急诊室就可以依据此些数据信息进行早期的准备和预前的方案。尤其是救护车的时间和行程。若有需要应及时与各医生取得联系,并提前准备好各项抢救物品和仪器[1]。

医院急诊室分诊的工作人员要选择有着多年护理工作经验的人员进行护理工作,而护理人员在接到通知后,需第一时间将车床、氧气、心电监护等准备好,并通过SOAPIE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将其分为Ⅰ类与Ⅱ类。Ⅰ类患者属于危急患者,患者的生命活动特征不稳定,如果救治不及时,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如心肌梗死、致命性创伤、严重呼吸困难、大出血、心脏呼吸骤停、休克等症状。Ⅱ类患者属于重症危及患者,存在内部危险特征,患者的病情起伏不定,变化过于急剧,护理人员要进行严密观察和紧急处理,对于患者可能出现的外科危重急腹症、严重骨折、严重创伤要做出及时的应对政策。设置危重患者的警示灯,为患者开通出一条绿色通道[2]。

安排一名护士专门负责抢救室,每天对抢救室的物品、药品、急救仪器进行清点、检查,保证物品、药品齐全,急救仪器在备用状态,并主动配合医生的相关临床工作,对于每一项的急救措施要保障其能够做到准确和迅速以及果断。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提高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急救措施。护理人员为保持患者呼吸畅通,可给予吸痰、吸氧,密切监测和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各项救治物品和用药由专人给予。及时做好相关的急救记录[3]。护理人员的全部操作均遵守无菌操作要求,抢救室多处地方放置一次性手套、快速手消毒液,避免交叉感染。

在对患者的整个抢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全程陪同患者。若患者要检查、转运,有抢班护士、值班医生携带呼吸囊、急救箱陪同,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抢救。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应进行适当沟通,告知其即将转入的病房,以及病情状况、需要准备的物品和各项仪器设备。身着绿衣的专业工人在患者转运过程中,应当全程协助[4]。

1.3 疗效判定标准:本次研究有两个评价标准。第一为抢救的成功效率,此标准采用急救抢救脱险标准,在临床的抢救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可以安全转移到其他的科室进行治疗。第二是患者的满意度,此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数据统计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数据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数据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则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和表2。

猜你喜欢
全程护理
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全程护理干预对改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
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术的全程护理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全程护理对哮喘患者满意度、肺功能、生活质量和情绪状况的影响
全程护理对肺结核并咯血患者疗效的作用探讨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全程护理在住院HIV感染患者的成效及影响
全程护理干预对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电切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