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剑父的“折衷”美术教育历程

2020-09-12 14:14蓝月李姗贾若楠刘宏涅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

蓝月 李姗 贾若楠 刘宏涅

摘 要:高剑父的教育事业贯穿了20世纪前半期中国美术教育体制改革的全过程,对这一时期美术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文章着重从高剑父美育理论的成形过程与美术教育实践入手,分三个时期梳理高剑父“折衷”美术教育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高剑父;折衷;美术教育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亟需从旧制度中脱离变革,在传统理念与大量涌入的西方新思潮中寻找平衡。美术教育也不例外,新文化运动中,许多激进派以西方思想为武器,攻击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与此同时,一批维护中国传统艺术的群体出现,主张沿袭旧制。游离在激进派与传统派之间的是主张中西融合的“折衷派”,这一派代表人物有徐悲鸿、高剑父、林风眠等等。其中,高剑父的“折衷”倾向最为明确,他开创岭南画派的宗旨便是“折衷中西,融汇古今”。身为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改革的领军者,“折衷”理念贯穿了高剑父为之奋斗一生的教育事业。

一、初登教台——“折衷”美育的成形

高剑父的教学生涯开始于20世纪初的广州。1901年,清末新政开始推行,各地将当时的书院改为学堂,其课程设置大多效仿西方学制。此时的高剑父从居廉处学有所成,他的授业恩师专事写生,自成一派,因此高剑父虽然所受的是正统中国画教育,却十分注重西方绘画中的科学观察理念。在广州画界崭露头角的高剑父在述善学堂担任图画教员时,在与学生和一些进步人士的接触中,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开始了他的美术教育事业。

1903年,鲁迅等27位日本留学生联名发表《绍兴同乡公函》,论及日本明治维新后的美术教育及专门学校的教育情况,表达了对日本美育中实用特点的认可,呼吁中国的美术教育要积极向日本学习。此时图画科由于师资的缺乏,学堂中多数是聘请日本人担任的教师,这些异国教师带来的新思路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美术教育。当时高剑父与一名叫做山本梅涯的兼职图画教员多有交往,在拓展眼界之余萌生了赴日深造的想法。1906年高剑父在日本美术院学习,当时由横山大观等人创立的美术团体在院内影响很大,他们主张在持有日本传统绘画特色的基础上吸收西画的写实技法,以创造出一种新的、能与民族和时代精神相一致的日本绘画,当时日本画坛领袖竹内栖凤也主张在学西方画法的同时保留传统笔墨。高剑父在日本游学之时正是竹内栖凤与横山大观在日本画界影响最大的时候,二人的理论深入其心,他临摹了许多竹内与横山的画作,深切地体会到他们创作的价值。这一时期高剑父全面接触外国艺术,他不仅习得了西洋画技法,也了解到在日本美术学校中将外国艺术融合进本国教育中的教学方法,这对他日后的教学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08年,高剑父在广州西关举办个人展览,主要展出的是他在日本学习期间的作品,向社会各界宣传他以西方写实技巧结合中国传统画的方法。这种举办个人画展的行为在中国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给当时大众以极强的震动。同一时期,高剑父与《时事画报》的美术同仁创办“画学研究科”,从美术的角度介绍西方文化。

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倡美育,高剑父对蔡元培借“无人我之偏见”的非功利的“审美”教育来冲破封建思想之藩篱的主张非常之赞同[1]。同年高剑父与高奇峰首次提出了“折衷”的艺术主张,意为汲取众长而得其中正,是日后岭南画派的核心思想。

二、设帐收徒——“折衷”美育再思考

1921年,高剑父淡出政坛,专注于艺术与教育事业,并且首次较为系统地提出了革新国画的理论。1923年,高剑父创办春睡画院,推广他的“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新国画理念。该画院很大程度上属于私塾性质,高剑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设了素描、构图等借鉴西方美育体系的实践课,同时也设置了中西美术史等理论课,让学生了解世界美术的发展潮流。每周的课程,高剑父会布置与现实相关的题材命学生们作画,周末举行检讨会、艺术座谈会,周日上午为古画欣赏会,下午为郊外写生[2]。绘画技法上,高剑父主张取法西洋画中的明暗画法、解剖学、透视学与日本画中的渲染法等,并大胆创新绘画工具,拓展中国画的材料技法;从治艺的态度修养方面,高剑父主张勇于革新、兼容并包。

国画改造时期,传统的美术教育受到很大冲击,美术学校作为培养艺术家的场所,直接关系到其后新一代艺术家的发展。春睡画院是高剑父第一个自主创办的画院,带有私塾性质,高剑父在其中的个人主观能动性也更强,能够自己做主收纳一批穷苦但是潜力十足的学生,为此后的中国艺坛输入了一批带有明显岭南画派特色的优秀艺术家,其对中国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发扬都不可忽略。

高剑父赞同康有为等人输入写实主义的观点,提倡创立出一种不脱离民族风格而又推陈出新的现代新国画。然而该理念在当时被批为抄袭西洋畫,引发了新旧画派论战,双方围绕近代中国画萎靡不振的原因、如何“折衷”等问题展开辩论。这些矛盾折射了当时整个中国画坛的普遍矛盾,这场辩论对高剑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发了他对绘画中传统因素的再思考。

从1931年他在赴印度访问期间发表的《在中印联合第一次美术展览会上的讲话》可以看出高剑父对于传统中国画态度的转变:“时时思念着世界艺术的教育,觉得东西方都有些偏枯,似有调和取舍、互换所长的必要!西方艺术……迹近机械化;东方艺术,以处处取神,则重精神情感,须与自然而同化……把诗文书画四者综合而成,兼收并蓄,由内心锻炼,表而出之。”[3]从字里行间可以发现高剑父从以往一味强调对西方绘画的借鉴向倡导中西美术相互学习借鉴过渡。“折衷”美育的革新,调和了原理论中西方对中国本土艺术观的压制,更鲜明地表达出传统文化性格,使之更易为普罗大众接受,为其后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

三、桃李天下——“折衷”美育的成熟

20世纪30年代后期,经过几十年的艺术实践和教学研究,高剑父以“折衷”为中心的艺术革命体系已经基本成熟。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时,高剑父开始梳理自己的思想,该时期的讲稿整合而成的《我的现代绘画观》成为岭南画派艺术思想的纲领性文献。全书核心思想有三点:第一,呼吁改革中国画;第二,揭示求新求变、开拓创新是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提倡“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新国画;第三,鼓励艺术表现现实生活和艺术大众化,强调艺术大众化,从而运用中国画的艺术美改造社会。

任教南京中央大学期间,高剑父在讲课之余内组织了一个旨在推行新国画的亚风画会,参与者除了美术系的师生外,还包括了外来的绘画爱好者。在画会活动中,他会重点推荐一些描绘现实题材、“折衷”中西画法的优秀作品[4],这使得新国画在中央大学以及长江地区越来越具有影响力。这一阶段中,高剑父通过高明的教学手段将自身的艺术理念发扬光大。正如傅抱石在1937年发表的《民国以来国画之史的观察》所谈到的:“剑父也年来将滋长于岭南的画风由珠江流域展到了长江。这种运动,不是偶然,也不是毫无意义,是有其时代性的……中国画的革新或者要寄希望珠江流域了。”[5]《我的现代绘画观》反映了高剑父艺术与教育思想的成熟,任教中央大学也成为高剑父艺术事业中的一个高峰,除了他个人的绘画艺术受到赞誉,他所倡导的新国画理念也逐渐得到普遍认可。

1946到1947两年,返粤办学的高剑父先后开设了南中美术专科学校和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号召以前的弟子回校任教。在教学方面,除了西方技法,高剑父希望学生还能接受较为全面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要求他们诗书画具能,应和了他此时“集中外之大成,合古今而共治”的理想。在抗战胜利的前夕,高剑父根据自己早期为复兴中国画制定的十五年计划,整理撰写出《复兴中国画的十年计划》,其中大部分的举措与美术教育相关,折射了20世纪美术教育在中国的状况与美术家眼中中国美术教育应有的走向。虽然高老这份充满着壮志热血的计划最后未能实现,但对于之后中国的美术教育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结语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改革的思潮与政治、社会、文化的革命紧紧联系在一起,身为同盟会的元老,政治家和美术家的双重身份促使高剑父力图艺术革命。他曾说:“追随总理作政治革命以后,就感觉到我国艺术实有革新之必要。这三十年来,吹起号角,摇旗呐喊起来,大声疾呼要艺术革命,欲创一种……现代绘画。”[6]他的美术教育思想倡导将西方艺术精华与传统国画相结合,随着教育实践的深入,高剑父的“折衷”美育理念也在不断地进行改良,从生硬地将西方艺术植入国内艺术教育,到有机地在教育中融合东西方艺术的优点,“折衷派”深刻影响着20世纪前半期的美术教育体制改革。高剑父的美育理论与实践开国画革新之先河,雖然刚开始遭遇了攻击,但经年的坚持与完善使他得到了众多追随者,岭南画派最终被历史肯定,也证明了高剑父“折衷”美育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4]王丹.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52,110.

[2]张鸿.高剑父:上马杀贼,提笔赋诗[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4:91.

[3][6]高剑父.高剑父诗文初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5,221.

[5]素颐.民国美术思潮论集[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379.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完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对策初探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维吾尔民间美术对南疆高校美术教育的影响分析
对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新思考
学生人文精神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