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全感视角下高校校园安全工作的思考

2020-09-12 14:07陈代杰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安全感大学生

陈代杰

摘 要:新时代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校园安保的难度增加。基于安全感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西师范大学校园安全的现状展开研究,分析大学生的安全感和校园安全现状,探讨影响大学生校园安全感的因素及不良后果,提出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建议,以期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校园安全;大学生;安全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1-0188-02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社会建设和保障民生时说:社会治理依靠人民,社会治理更是为了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正是社會治理效能的生动体现[1]。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深刻体验到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安全感是人民获得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新时代国际形势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们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安全感需要更为迫切,都期盼着能在更安全的环境当中开展日常活动。大学校园是社会治理和安全保卫的主要组成部分,针对新时代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感现状开展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法对广西师范大学4 205名全日制大学生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影响大学生安全感的因素和高校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存在的不足,为构建安全保卫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一、大学生安全感概述

安全即为不受威胁,平安无危险之意。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安全需要排在第二层次,仅次于生理需要。安全是人体生理、心理和思维对安全的感知,也是人生存的最基本保障,只有确保人身安全和摆脱生命威胁与危险,才能追求更高的价值体现。安全感(Security)概念最早由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其概念是指个体在感觉到受保护时或逃避躲避危险情况时内心所体验到的情感感受,在社会生存环境中对于维持个体是必不可少的因素[3]。大学生安全感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对自身安全及生命威胁、危险所表现出应对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的总和,安全感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

二、影响大学生校园安全感的因素及不良后果分析

(一)校园安全影响大学生安全感的现状分析

1.大学生对校园安全的关注程度是体现安全系数的指标之一[4]。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对于“校园安全问题”认为“校园安全问题影响到我们的学习与生活,需要大力改善”占89.08%;“对其不了解,但也希望它早日得到解决,促进校园和谐”占9.89%;其他选项占1.02%。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学生非常关心校园的安全保障现状,校园安全紧密联系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也是为学生提供安全感的基础保障。

2.校园内影响大学生安全感的因素。校园安保管理制度,占92.94%;校园安全保卫硬件设施,占93.37%;校园安全网络监控体系建设,占93.27%;安全保卫队伍的素质及应急能力,占87.04%。由调查结果可见,以上的调查项目都是影响大学生安全感获得的直接因素。高校校园安全保卫的基础设施和安保体系密切联系,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是否到位,安全治理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安全感的获得。为此,高校应对安全保卫硬件设施不断完善、迅速更新并及时维护,让学生建立安全感。

3.社会环境影响大学生安全感的因素。学校周边环境,占76.69%;交通条件,占60.21%;社会治安现状,占75.34%;其他因素,占27.37%。高校校园属于开放性的,人流量、车流量都比较大,校园周边的人员流动量较大,身份杂乱,特别是城中村区域,人员结构更为复杂,给校园周边的安全治理增加了难度。可见,校园周边的环境、治安和交通状况也是影响大学生安全感获得的关键因素之一[5]。

4.教师影响大学生安全感的因素。科研压力,占44.49%;课程学习,占73.56%;骚扰,占4.88%;工作任务委派,占30.2%;其他因素,占8.98%。由调查数据可知,教师影响学生安全感的主要因素是科研压力、课程学习、工作任务委派。影响最大的是课程学习,主要由于教师对课程的考核和要求能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分修读,关系到学生能否按时毕业,大部分学生对于严格的教师缺乏安全感,更多的是恐惧感。

5.学生自身因素。学业压力,占59.57%;心理因素,占35.01%;其他因素,占23.31%。由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的自身因素直接影响到其安全感的获得,学业压力是最严重的压力源,因为大部分学生的大学梦承载着家人的期盼,还涉及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与实施。另一方面,近来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发生率逐年攀升,如抑郁症、狂躁症和精神分裂等,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导致学生安全感缺失。

(二)大学生安全感不足的危害和影响

1.对校园治安管理工作的影响。一是增加校园治安工作的压力,二是增加安全保卫工作的难度。当学生安全感不足时容易发生一些安全事件,增加了安全保卫工作的压力。安全感属于心理范畴,近些年来心理疾病的频发增加了安保工作的难度,如抑郁症自杀、自闭症自虐等安全事件。

2.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主要表现在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安全感不足引发的安全事件会对其他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造成心理认知的歪曲,影响到部分学生的心理稳定。

3.对家庭的影响。大学生心理疾病对家庭造成的影响比较严重,对家庭成员造成心理创伤并增加了家庭的开支。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致使部分学生产生焦虑、狂躁和抑郁等心理疾病,影响到学生自身的学业和家庭。

三、加强高校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建议

第一,落实安保政策,完善校园安保制度。首先,遵循国家相关职能部门针对高校校园安全保卫工作颁布的政策要求,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的安保方针政策,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完善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制度,充分做到依法治校、依章护校,确保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层层落实,政策到人、责任到人,做到安全工作无死角,让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和工作期间获得成就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二,确保校园安全保卫硬件设施的及时更新和维护。发挥“互联网+”及相关网络媒介手段开展安全保卫工作,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慢慢推行校园安全保卫机器人体系,开展“人+互联网+机器人”安全保卫联防模式,减轻安保人员的巡查压力。

第三,建立大学生个人校园安全记录档案。大学生校园安全档案的信息主要包括个人信息、特长爱好、安全教育记录、参与校园安全管理经历、对校园安全的反馈及建议,对校园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的建议、安全事件记录、治安管理相关事件记录等信息。

第四,建立“学生—学校—公安”联防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校园安全格局。一方面,可增加大学生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参与度与获得感,进一步做好全员联防、全员联动的安全保卫体系。另一方面,构建学校和公安联防平台,完善校园联防机制,做到信息预警、信息共享、监控体系共享,同时做到防治联动、工作联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因素,及时处理安全事件。

第五,构建校园安全保卫与大学生心理干预联动机制。提高心理教育在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心理教育和干预与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做到工作联动、联防,降低校园心理安全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2019年1月15—16日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20-01-23.

[2]  詹万生.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N].光明日报,2020-01-23.

[3]  路成浩,张嫦娥.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医科大学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7,(5).

[4]  卢明霞.建立以人为本的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意识[J].综合运输,2019,(9).

[5]  沈方龙.新形势下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模式探究[J].智库时代,2019,(7).

猜你喜欢
安全感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谈如何关注留守儿童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出“安全感”
让产权“安全感”来得更实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