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 伟
(无锡市梅里中学,江苏 无锡 214112)
“活动·探究”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华丽转身”,“以阅读为基础,以活动为中心,以能力为旨归”。[1]这种全新单元的形式特征,有着传统阅读单元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尽管如此,“阅读+实践”取向的“活动·探究”单元常步入教学误区:一方面,部分教师无视文学体式的个性特点,在“碎片化”的处理实施中割裂其整体性;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深受应试思想的禁锢,在“大胆删减”中忽视其实践性。面对种种窘况,廓清单元教学设计流程和开发单元教学内容颇有必要。下面,笔者试从这两个角度并结合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的新闻单元教学作如下思考。
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及“课程意识”的彰显,语文学科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备受重视。以教学目标为指向,以重点难点为突破口是“活动·探究”新闻单元教学的基本思路,具体流程包括单元规划、教材解读、目标设定、学习活动和评价反馈五个关键设计要素。
“单元规划”指课程实施者在立足课程目标、强化单元结构、统筹单元容量和基于校情学情的原则基础上,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有序落实学习要求的一系列过程,是教师课程观和学习观的宏观体现。[2]对于“活动·探究”新闻单元的教学,教师既要立足单元任务的整体性,又要重视其阶段性;既要追求活动指导的专业性,又要凸现其针对性;既要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安排得体现新闻特色,又要使自身的教学安排设计得强化语文价值。(见表1)
“教材解读”指对教材内容、教材要求及教学特征进行系统解读和分析的教学行为,包括教材分析和教法分析。[2]“活动·探究”新闻单元的教学须关注单元内容的结构化,即驱动学生完成“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这三个“任务单”。“新闻阅读”承担着把握新闻体裁特点和培养新闻阅读技能的学习价值,为往后学习蓄势;“新闻采访”着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新闻敏感和“成果预判”的能力,综合性最强;“新闻写作”是“新闻阅读”的“知”和“新闻采访”的“行”的结果。此外,在教学方法上须强调适切性:以“真实阅读”的形式组织新闻阅读,以“真实情境”的方式进行新闻采访,以“真实写作”的途径展开新闻写作。
“目标设定”指学生在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2]首先,依据“活动·探究”新闻单元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拟设定的教学目标繁若星辰,诸如“新闻嗅觉”“新闻视角”“新闻立场”和“新闻写作”等。然后,借助包含“必需基础知识”和“必需基础能力”的二维属性表,进一步过滤和审视单元教学目标的内容。最后,将收集到的教学目标依照学生主体性、能力全面性和操作具体性的原则,调整单元教学目标的表述。具体如下:
①掌握消息、特写、通讯和评论等常见新闻体裁的基础文体知识。②熟悉新闻采访的细节、方法和注意事项,培养捕捉新闻事件的敏锐嗅觉。③具备撰写和制作新闻的基本能力,形成“事事关心”的情怀、“世事洞明”的智慧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学习活动”指在单元教学背景下以“问题形成”和“问题解决”为主的语言实践活动,是单元学习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和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2]“活动·探究”新闻单元以“阅读(新闻阅读)—实践(新闻采访)—写作(新闻写作)”的序列升级的“任务驱动”为引领,组建学习共同群体,明示任务成果规格,使学生在新闻文本阅读和新闻采编(如何做新闻)的真实体验中提升听说读写的综合素养。基于学生和目标导向,强调内容和策略习得,关注问题和实践落实的学习活动该如何设计和呈现呢?为避免赘述,后文细述。
“评价反馈”指在单元教学周期内教者利用作业布置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综合评判,从而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言语技能,形成思想方法。就“活动·探究”新闻单元而言,其评价方式应力求多元化。从评价主体来看,可将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从评价形式来看,可采用课堂观察、活动报告或展示交流等;从评价内容来看,可从阅读、写作或口语交际等维度展开纸笔测试、答辩面试或情景对话等。
“文本情景—活动探究—写作应用”的教材编者设计思路,使得“活动·探究”单元明显区别于传统的主题引领单元,即“学生在语文学习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在综合、多维、连续的语文活动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3]那么,该如何设计出如此的单元学习活动呢?
1.依体定教:“这一篇”的教学路径
对于单篇教学,教师该用“新闻”的方式教“新闻”,即“紧扣新闻文体的认知图式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以《消息二则》为例,该如何确定和呈现“新闻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教学内容呢?“词约旨丰”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突出亮点:导语高度概括,立足全局;第一句交代战役的时间与地点;第二句叙述敌军惨败的情形;第三句讲述我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强渡长江的壮烈场面和战斗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态势;收尾干净有力,以预见的口吻迎来胜利曙光。“详略得当”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突出特点: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的敌方微弱无能,故作者着墨不多;而东路军的战况作者泼墨如水,除了渲染敌军防守顽强之外,更为重要的是突破此地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关乎成败。
2.组群而教:“这一类”的教学路径
“活动·探究”单元的课文阅读教学既要关注单篇课文的个性,也要关注单元内课文的共性。研究教材,笔者发现这几篇新闻篇章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消息二则》分别报道出“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事实。《“飞天”凌空》报道了中国运动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上,以9.5 分的高分获得女子10 米高台跳水冠军,赢得国际好评的事迹。《一着惊海天》记录了2012 年11 月23 日上午8 时我国552 号歼-15 战斗机着舰的经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围绕“国家公祭日”这一事件,紧扣“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观点,起到引导社会舆论和彰显中国立场的效果。采用群文阅读(主题阅读)的方式教授“结构化”的新闻认知,可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教学价值。在学习了《消息二则》的基础上构建“1+X”式的整合阅读,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比较探究中,甄别不同新闻体裁(新闻消息、新闻特写、新闻特写和新闻评论)在“篇幅长短”“时效强弱”“结构特征”“表达方式”“报道对象”“语言特色”等方面的异同点。基于以上认识,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①疏理于文之表:通读这5 篇新闻,哪一篇最为打动你?为什么?②探究于文之同:再读这5 篇新闻,说说它们的共通之处?为什么?③对比于文之异:细读这5 篇新闻,哪一篇最为特殊?为什么?
1.前期准备:制定方案与拟写提纲
新闻采访活动的基本任务是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件(事实)的深入了解,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的过程。作为一项需要实证研究的社会活动和新闻实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前期准备工作很有必要。首先,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在讨论会中明确采访内容和采访对象。学习小组对相关新闻资料和背景材料要有所了解和掌握,一一列举出所提问题,并思考利用何种方法将问题的关键表述出来,以此形成采访内容。有了采访内容,便有了采访对象。对于采访对象,采访者也要有相应的了解,譬如生平经历、脾气秉性和思想境界等。其次,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全体成员集思广益,拟写一则新闻提纲。各司其职是高效办事的基础,针对组能成员的特长优势,从摄影、笔录、联系人和主要采访者四个方面进行分工。合理的新闻提纲往往使采访活动事半功倍,从时间、地点、采访对象、采访目的、采访方式、采访器材和采访问题七个维度考虑可起到分条缕析、提纲挈领之效。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采访问题要注意语言得体、内容指向明确和逻辑梯度明显等。
2.实施过程:采访技巧与注意事项
采访过程教师无法介入,但面对学生回到课堂之后的种种困惑,教师须进行相应指导和纠偏。有小组以呼吁同学珍惜粮食、光盘行动的采访目的为抓手,对食堂师傅进行如下采访:①叔叔阿姨好!你们明天上班早吗?②你们认为自己的工作辛苦吗?③你们想对浪费粮食的同学说些什么?显然,这三个提问缺少一定的交际技巧,没有把握访问方向。提问①没有把握好度,应改为正面提问的方式:请问你们每天几点上班,几点下班呢?问题②缺乏一定引导,应改为迂回提问的方式:你们认为工作中最累、最苦的事情是什么?问题③没有设置情境,应改为假设提问的方式:看到有些学生不珍惜粮食,随手倒掉吃剩的饭菜,你们怎么想?怎么做?通过这样不同个案的分析和改正,师生可总结出一定的采访技巧。比如说,和采访者平等对话;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用心交流,真情对话;眼耳嘴各种感官结合;采访周围人更真实地了解等。除此之外,在采访时的当场笔记应注意记要点、记疑点、记情景和记联想等;在采访后的文字整理应注意及时、丰富和准确等。
1.必做任务:借助支架写“新闻消息”
各组成员根据小组搜集的新闻素材,进行打磨加工,提炼整理,修改润色,拟写一则新闻消息。无论什么文体写作,只有在行文时心怀“认知图式”方可有章可循,做到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如何使学生在写作时对“消息”的文体知识有大体认识和框架帮扶呢?写作支架可对那些超出学生写作能力的任务元素加以控制,从而使学生将认知资源集中到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内容上。[4]结合例文消息和教材中的“技巧点拨”(《怎样写消息》),教者可给出如下“写作支架”(如下表2)帮助学生了解“消息”的构成要素。表格中的“目标要求”简明扼要,使学生在写作和修改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醒、对照和贴近,使看似捉摸不透的消息写作技法变得轻松易学。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操作性强,值得推广。
表2 新闻消息的写作支架
2.自选任务:读写结合写“新闻特写”
阅读是了解宇宙奥秘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写作则是与世界沟通和表情达意的桥梁,诚如叶圣陶所言:“写作基于阅读”。如果将某一篇“新闻特写”视为“共通的样式”的“例文”,要求学生细读深思,在渐次构建“新闻特写”文体知识的同时开展“新闻特写”文体图式的写作活动,这不失为一种极为经济实用的写作教学方式。譬如说,《“飞天”凌空》是“新闻特写”的典范之作,它通篇细腻刻画了四个“特写镜头”:其一,“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写她起跳前的沉着冷静;其二,“酷似郭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写她起跳时姿态翩跹的形态;其三,“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用一个小特写将目不暇接的腾空阶段放大、变形;其四,“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入碧波之中”妙用修辞和拟声词写她“入水”的瞬间,描绘优美利落的身躯。由此可见,“新闻特写”的写作应引导学生聚焦瞬间或片段,将其拉长、放大、变形,从而形成一个凸出焦点,将整个新闻事件折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