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祥 潘成坤
(1.广西凭祥市人民医院,广西崇左 532600,2.广西天等县人民医院,广西崇左 532800)
乳腺癌是指乳腺上皮细胞于多种致癌因子条件下发生增殖失控,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和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停经后通过雌激素替代治疗等因素联系紧密[1]。常见临床症状包括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为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本次研究将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价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及不保留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
回顾性分析广西凭祥市人民医院2012 年1 月至2019年11 月收治的96 例乳腺癌女性患者,按随机平行原则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48 例。甲组年龄22 ~60 岁,平均年龄(41.5±4.4)岁。临床病理分期中I、II、III 期者分别为24 例、22 例、2 例。肿瘤处于左、右侧者分别为23 例、25 例。乙组年龄25 ~59 岁,平均年龄(42.2±4.6)岁。临床病理分期中I、II、III 期者分别为25 例、20 例、3 例。肿瘤处于左、右侧者分别为22 例、2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广西凭祥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①符合乳腺癌诊断标准[2];②接受病理检查证实[3];③签订知情同意书;④年龄≥22 岁;⑤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排除标准:①严重精神疾病;②认知功能障碍;③对本研究治疗禁忌;④无法配合临床医师治疗。
两组均实行乳腺癌根治术,但甲组术中保留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乙组不保留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
甲组结合肿瘤位置、乳房大小及形态等情况设计切口,切口距离肿瘤边缘大于3 cm。将皮瓣游离并切开,乳腺经下内-上外乳腺连同深面胸大肌筋膜分离,直到胸大肌外缘下,对胸大肌间淋巴结清扫处理,翻起并于外拉近乳腺,向内部牵拉胸大肌、胸小肌。然后,顺胸大肌外缘、乳腺组织分界位置纵行切开,完全显露并清除胸大肌、胸小肌间的脂肪和淋巴组织。清扫淋巴结将胸小肌于内向上提起,充分显露锁骨下血管、腋血管,经锁骨下静脉进到胸部,顺着锁骨下静脉下缘加以解剖,对向下的分支作结扎处理[4]。清除腋静脉四周淋巴脂肪组织、肩胛下肌群的筋膜后实行乳腺癌根治术,术中保留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肩胛下血管。最后,冲洗手术创面后在腋下放置胶管引流、接负压吸引处理,手术后3 d 每日重新包扎胸带,确保引流保持通畅状态、皮下无残腔、腋下无残腔。
乙组游离皮瓣、牵开胸大肌,将胸小肌切断并清扫锁骨下淋巴结、腋窝淋巴结、胸大肌间淋巴结,以及胸小肌间淋巴结,不保留胸内、外侧神经、肋间臂神经,其他操作方法和甲组相同[5]。
比较两组乳腺癌患者的复发率、肿瘤转移率、手术时间,随访时间为5 个月。
本研究的临床数据信息以统计学软件SPSS 27.0 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甲组复发率、肿瘤转移率均明显小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肿瘤转移率比较[例(%)]
甲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大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s,min)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s,min)
组别 n 手术时间甲组 48 85.1±15.2乙组 48 70.4±10.5 t 5.512 8 P<0.05
乳腺癌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一般会通过手术方式治疗。需要注意的是,肋间臂神经属于第2 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分支,为上支/上干和臂内侧皮神经构成,并且第3/第1 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可参与。以往,乳腺癌根治术中不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能够确保患者的生存质量,然而术后发生上肢运动障碍、感觉障碍,以及胸大肌萎缩等的概率较大,同时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6]。因此,乳腺癌根治术实施的过程,需要加强对肋间臂神经的保护,以此减少上臂皮肤感觉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胸前神经可支配胸大、小肌神经,对于支配胸大肌锁骨、胸骨术中应谨慎处理,以此避免对胸肌神经、血管造成损害[7]。有研究表示[8],术中保留胸前神经有利于控制胸大肌萎缩的发生率。同时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有助于预防腋窝感觉障碍、上臂皮肤感觉障碍,并降低局部复发的可能性。此外,还可以缩小手术的范围,准确对肿瘤清扫处理,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肿瘤转移率。其他注意事项:建议女性定期接受临床检查,以便及早排查乳腺癌。平时多补充一些新鲜的果蔬,并且加强机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效预防乳腺癌。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复发率、肿瘤转移率、手术时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
综上,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有助于降低复发率及肿瘤转移率,建议在乳腺癌治疗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