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鹏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450046)
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间是城市空间与建筑内部空间的交界处, 其设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要考虑到公共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之间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美观性和功能性。虽然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间有很多设计原则,但是在实际的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
城市建筑入口顾名思义就是由城市外部空间进入到建筑内部的一个通道。入口空间是一座建筑的起点,是人们进入建筑的必经空间,是建筑的一部分。 一般情况下,城市建筑入口空间既包含建筑本身的入口,也包括从建筑内部到外部或外部到内部的空间。 入口空间对于整座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中介性、过渡性、储存性等多种功能。 根据建筑入口与建筑的关系可以将入口空间分为平面式、凸出式、凹进式、分离式、混合式等类型,不同的城市公共建筑类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入口空间类型。入口空间对于城市公共建筑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会影响到城市整体的美观性和功能性,而且会影响到人们的舒适性[1]。 同时,公共建筑入口空间设计还要考虑到整个城市的建筑风格,让入口空间的设计更具有时代性和城市性。
功能性原则是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间设计最基本的原则。 只有具备功能性,入口空间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功能性主要包含交通功能、标识功能两个方面。 入口空间是城市建筑的交通枢纽,在入口空间的设计中, 要考虑到人员流动的数量和特点,首先要保证交通的流畅性。入口空间还要具备一定的标识性,要醒目,能够抓住人们的眼球,将人流吸引到公共建筑中[2]。入口空间设计要考虑建筑风格,让建筑空间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入口空间设计要让人耳目一新,从而难以忘怀。
安全性是公共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的重要原则,若是入口空间缺乏安全性,不仅会影响人们对整个建筑的印象,甚至会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安全性涉及到建筑所使用的材料、结构等各方面。 人们需要通过入口空间进入公共建筑内部,若入口空间的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则会埋下安全隐患。
公共建筑入口空间的舒适性主要体现在身体舒适性和心理舒适性两个方面。 身体舒适性主要是指便捷性,如针对行动不便的人群可以设计一些快捷通道来满足其使用需求;心理舒适性主要是指人们的感官舒适性,人们进入空间能够感觉到一种心理舒适。 空间尺寸是影响人们空间体验的重要因素,如果视线受到压迫,容易产生压抑、不愉快的情绪;视线太远,则会产生失落、无助的感受。 因此,合理的视线范围、和谐的空间过度可以提高入口空间的舒适性[3]。
按照建筑入口与建筑的关系,可以将其布局分为平面式、凸出式、凹进式、分离式、混合式等,如图1 所示。
图1 公共建筑入口布局类型
3.1.1 平面式
平面式入口即为直接在建筑外墙上开口,入口与建筑墙面处于相同垂直面上。 平面式入口的优势在于能够保持建筑外墙的连续性,简洁明了,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其缺陷在于入口空间布局简单,空间的过渡与引导作用相对较弱,减弱了入口的位置感与方向感,难以被人快速发现。 如果公共建筑入口采用平面式布局,则需要予以补充与强化,如利用装饰来加强入口周边颜色与材质的变化,使其更加突出;或通过设立雕塑、立柱等方式来丰富入口的视觉效果,突出入口位置。
3.1.2 凸出式
凸出式入口在设计中利用了公共建筑的体量以及雨篷等构件,其优势在于设计灵活、造型多变,具有一定的指引与提示功能;缺陷在于较难把握入口与建筑主体之间的视觉平衡效果。 在进行凸出式入口设计时尤其要注意入口与公共建筑的协调性。
3.1.3 凹进式
凹进式设计是将公共建筑主体进行部分挖空,凹入部分作为入口空间,其优势在于维护了建筑外观的整体性,又丰富了建筑形象,且私密性良好,还可以起到一定的引导指示作用。 凹进式设计利于公共建筑人员交流,较为适合应用于城市中心区域。
3.1.4 分离式
分离式设计的主要特点在于建筑入口与建筑主体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建筑入口空间以独立的建筑形式存在,拥有较强的适应性与多变性,可以根据不同建筑类型进行调整优化,以满足公共建筑入口的标识与文化功能。
3.1.5 混合式
一些公共建筑入口往往同时拥有上述两种或多种布局特点,无法简单归纳为某一类,这种形式即为混合式。 如在凹进式的凹处设置雨篷等构件,使得入口更富有活力[4]。 混合式的优势在于多种入口形式相互补充,使得公共建筑的形象更加丰富。但在实际应用混合式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不同元素的协调性,避免过多元素堆砌使得视觉效果变得凌乱。
一般情况下,为了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同时起到广告的作用,公共建筑入口会设在人员流动比较大的区域。 公共建筑入口方位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道路的等级和人流量, 还要考虑到城市的需求,否则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严重时还可能会引发交通安全事故。
在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间设计中,首先要确定入口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城市公共建筑的入口会有2~3 个,其中一个主入口作为外部人员流动的主要场所,其他两个入口作为内部人员的出入口,从而保证人员的顺利流通。 其次是确定开口的方位。 开口的方位也是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间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其决定了交通的便利性和人员的流通性。 同时,还要考虑到车辆进出和停泊的便捷性。
为了提高入口空间的美观性,设计中既要综合地考虑入口空间的比例关系、色彩、建筑材料等因素,还要考虑到人们的审美特点。
3.3.1 比例关系
公共建筑入口空间的大小不仅制约着人流量的大小,还决定了入口空间的美观性。 入口空间的比例要与建筑体量相协调。 因此,入口空间与公共建筑本身相辅相成,具有一定的整体性[5]。
3.3.2 色彩
色彩对人们的视觉和情绪有着较大影响。 公共入口空间的色彩要与公共建筑的功能性相协调,而且还要与人们的感官相协调。 环境色彩可以分为背景色彩、主体色彩与点缀色彩。 对于公共建筑入口来说,背景色彩即为天空、周围建筑与建筑主体的颜色,其能够对建筑空间入口的氛围起到调节作用;主体色彩即为构成建筑入口的各类要素的色彩,既是建筑入口色彩的主要构成,也是营造环境氛围的主要因素;点缀色彩即为建筑入口环境中丰富多变的小面积色彩,主要起到点缀、烘托的作用。 在公共建筑入口色彩设计中需要有重点地对比搭配,例如:背景色与主体色的对比,能够以低暗突出建筑空间或物体,使得入口空间层次更加多变;主体色与点缀色的对比, 能够强化入口空间的细节设计。在运用色彩对比手法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色彩的合理搭配,避免出现色彩疏密、色相搭配不合理的情况。 因此,还要高度关注色彩与面积的关系,如将黄色作为大面积背景色,使其反复多次出现,建立统一的色彩基调, 再以小面积的橘色作为点缀色,以获得色彩的协调, 实现建筑入口与建筑的整体感。
3.3.3 建筑材料
空间入口的美观性还与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有关。 不同材料会呈现出不同的质感,如铁质材料会呈现一种坚硬的金属质感,而木材都会呈现出一种较为柔软的质感。 在办公楼的入口设计中,我们可能会想要体现冷静利落的金属质感。
入口空间是公共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公共建筑的“脸面”,也是公共建筑的“身体”。 公共建筑入口空间设计既要遵循相关设计原则,也要符合实际情况,做到既能够彰显建筑自身特点,又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不同的公共建筑具有不同的特点风格,在公共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中还要考虑到建筑本身的功能性。 总之,城市公共建筑的入口空间设计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够让入口空间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