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钰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美国学者Diana Oblinger( 2006)在《学习空间》提出“Learning Space”的概念,在她的努力下《Journal of Learning Space》于 2011 年创刊[1],在此之后“学习空间”概念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
目前对于学习空间的界定、理念的阐述不尽相同,国内学者杨俊锋[2](2013)等人对学习空间的界定为“学习空间通常指整个学校的学习环境”,指出学习空间包括正式、非正式和虚拟三种;许亚锋[3](2015)等在综述前人观点的基础上认为将“学习空间”看作一个整体,界定为“用于学习的场所”,且包括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胡永斌[4](2016)在《网络学习空间的分类:框架与启示》一文中指出“需要加强对网络学习空间的科学分类,减少争议和分歧,更好的建设和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并且提出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是信息时代下,智慧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余继、闵维方[5](2018)指出“学习空间通过学习中的情绪行为,包括愉快、安全感、归属感等积极情绪或焦虑、害怕失败、不安全等负面情绪,影响学习的认知活动;学习空间的物理环境要素,包括光线质量(强度和来源)、桌椅布局、噪音水平、空气质量、电源插座配置、Wi-Fi、私密度、人员密度、弹性化程度、视觉激励效果,以及空间氛围等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王致远、江丰光[6](2020)指出“学习空间物理因素如环境噪音、光线、桌椅布局等都会影响学习者对学习空间的满意度和学习绩效,尤其是环境噪音对学习绩效影响最大”;邬大光、李文(2020)通过对全国高校疫情期间线上教学调研表明“学生的学习空间及终端设备支持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非常重要占比34.89%,重要占比40.48%)”[7]。
综上所述,学习空间不仅仅指学校课堂,学习能够在任何场所进行,因此把学习空间的概念界定为“用于学习的场所”,既包括物理学习空间,又包括虚拟学习空间;既涵盖正式的学习空间,也涵盖非正式的学习空间。
在线教学课程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一是理论讲解类课程,授课形式为“讲授语音/视频+PPT”,其中的语音/视频既可以是实时直播,也可以是线下录制,比如管理学基础等;二是软件演示类课程,通过“屏幕分享”能够让学生看到操作过程,比如Photoshop等课程;三是硬件操作类课程,这类课程需要教师课前录制好手工操作展示过程,教学中教师边播放边讲解,比如化学实验或者艺术设计类课程;四是学生反馈类课程,需要教师在与学生的反馈互动中进行实时指导,体育课就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目前实施的在线教学形式大致包括以下三种:一是网络实时直播授课,类似面对面授课,教师主导教学活动,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二是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其形式类似课堂自习,学生可以利用笔记、网盘、社交媒体等工具完成学业,学生主导整个学习过程,这种形式需要有课程资源作保障;三是“课程直播+自主学习”,其形式是前两种形式的“混合”,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导和主体,教学活动按照课堂需求在两种教学环境中进行切换。
在线教学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一是在线教学资源与教学平台,如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学堂在线等,这类平台适合学生自学和教师在线教学;二是在家自助直播平台,如腾讯会议、钉钉、企业微信等,这类平台适合于当下的疫情防控形势,学生在家操作简单易行;三是既能满足网络课堂教学要求,也能进行线上预习、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平台,比如雨课堂;四是在线教学管理答疑交流平台,可利用企业微信、微信和QQ进行线上布置、答疑、督促和评估班级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在线教学的满意度与学习效果并没有原来预计的满意度高,选择三个类型的高校进行了数据分析,情况如表1。
表1 在线教学的满意度
综合性大学以河南大学为例,该校的学生认为具有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占调研人数的49%,其次是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比例为33%,效果最不好的反而是教师网络直播教学,比例为8%;专业类大学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该校统计数据表明,学生对在线教学的总体满意度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但是总体情况不容乐观,非常满意占6%,满意48%,一般占40%,非常不满意也是6%;网络学习效果也呈现同样的分布状态,满意和非常满意加起来是49%;一般占了45%,不满意占了6%;应用型学校以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为例,该校的同学认为在线教学中,学习效果“好”的最多,占41.05%,非常好的占 21.48%,效果好的比例合计为62.53%。
据梁剑[8]的调查结果显示,每位教师使用的平台数平均为 2.16个,每位学生平均为 2.99个。其中,使用1个教学平台的教师占17.65%,使用 2个的教师占 54.06%,使用 3个的教师占 24.31%,使用 4个的教师占3.09%,使用5个及以上的教师占0.89%。使用 1个教学平台的学生占9.24%,使用2个的学生占33.71%,使用3个的学生占30.70%,使用4个的学生占13.31%,使用 5 个及以上的学生占13.04%。据不完全统计,在疫情初期,学生学习终端安装的在线教学平台一般是4—6个,多的达到9个,线上教学平台多而且分散,增加了教师学生使用和选择的焦虑。
在学习效果满意度调研中,河南大学统计数据是“一般和不满意占38.2%”,河南师范大学的数据是“一般和不满意占51%”,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一般和不满意占26.45%”。在线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不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学生在校学习时,会遵从学校的作息时间和教学秩序,疫情期间在家,虽然在线教学时间安排还是一样,但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改变了,即“学习空间”发生了变化,学习效果受到了影响,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在校与居家“学习空间”变化之比较
疫情期间封闭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会导致心情的压抑与焦虑,同时也会导致社交圈子缩小,信息渠道和信息量的减少,反映到学习状态上就是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热情不够,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反应在课堂上就是不能积极跟随教师上课的节奏,互动讨论时不能及时发言,反应迟缓。
大学生正常的生活状态是在教室或者图书馆学习,休息是在宿舍,锻炼身体去操场或者体育馆,娱乐和休闲去城市综合体。但是疫情期间,所有的这些活动都在家里进行,学习、锻炼、休息各种活动之间界限模糊甚至缺失。学生在线学习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开始缩短,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从河南大学的统计数据来看,81.5%的学生手头均配备了电脑,100%的学生均配备智能手机;45.5%的学生使用电脑进行网络学习,48.5%的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网络学习,6%的学生使用平板电脑等工具进行网络学习;81.3%的学生家中有WIFI或者可以蹭到WIFI,18.7%的学生需要使用手机流量进行网络学习。学习终端的移动化直接导致了环境噪音的变化,在环境噪音比较小的地方,学习效果会好;环境噪音比较大的地方,学习效果就会降低;其次网络情况也是重要影响因素,网络信号的强弱程度也直接影响课堂效果。
多元学习空间(ispace)[8]的概念是2011年由台湾朝阳科技大学提出,因为时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变迁,学校有意将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作更密切的结合,将波锭纪念图书馆地下室自修区的部分空间改建成一个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这个空间被命名为“iSpace”(多元学习空间),即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空间(我的空间)。2014年,美国亚利桑大学图书馆将信息共享空间改造为创客空间,并命名为iSpace。在iSpace里,给予学生最大使用权限、提供创业指导和构建联合办公(co-working)场所。多元学习空间是创设“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身在其中,心也在其中。
人的生物学专一性决定我们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只做一件事情,效率才能实现最大化,尤其是学习这样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根据这个原则,指导学生居家构建“学习——休息——锻炼——社交”功能分区模块,让学习和其他模块在物理空间和时间上与其他模块分离开来,让各个功能模块保持“距离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只做一件事情,清空大脑,放松身心。比如“学习空间模块”,上课、做作业、答疑都在个空间里进行,出了这个区域,就不再处理学习方面的事情,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不能在“学习空间”里处理,需要到相应的空间里去做。
图1 “多元学习空间”构建图
疫情期间,学生使用移动终端上课的比例非常高,上文中河南大学的统计数据非常有代表性。超过一半的学生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在线上课,随时移动的在线课堂就会随时受到环境噪音的干扰,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指导学生在功能模块分区的同时,也要剔除环境中可能会产生的噪音干扰,把学习空间尽可能设置在偏僻和远离“社交”和“娱乐”空间模块处,尽可能地降低环境噪音。
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搜集大量的教学资源,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运用,扩增教材的知识容量,构建更丰富立体的学习资源空间。原来的教学是以传统教学为主,网上资源库为辅,这次疫情的爆发,大规模在线教学的实施,也暴露了在线学习资源库建设的短板,因此,借由这次机会,教师可以把大量高质量的开放性课程资源如慕课、微课、在线课程等等都可以做成辅助教学资料,这些资源可以是图片、视频、各种文件资源和网页链接的形式,做到课前预习有内容,课堂讨论有难度,课后复习有深度,和在线教学互相配合,构建立体化的学习空间,共同助力于学习效果的提升。
在调研中,学生反映还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最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分享”。上课的时候大家都在一个教室里,师生交流互动及时,学生之间相互陪伴,分享思维火花,教室不仅是一个学习空间,其实也是一个分享空间。在线教学平台虽然也搭建了一个学习空间,但满足的是课堂教学需要,分享功能弱化。因此,我们可以搭建线上“分享空间”,提升学习兴趣和改善学习态度。
1.优化教学平台,构建灵活教学模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
据邬大光课题组对97所高校线上教学质量报告文本分析,97所高校一共使用了66种在线教学平台,其中高校/政府平台共11种,占比 17%,市场化平台共55种,占比83%。从教师和学生的使用评价来看,各类教学平台基本上满足了线上教学的最基本需要,但是距离满足教师“平稳流畅地把教学内容传送给学生”和学生“互动是否能够及时有效的反馈”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因此优化教学平台,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问题导向的学习需求。
在线教学不是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搬迁,教师可以根据自己课程的特色,在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下,采用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网络课堂教学。中山大学中文系,遵循人文学科的特点,基于平时长期实行的“全程导师制”,和平时的阅读设计相衔接,搭建了“大一普通作文、大二图书评论、大三学年论文、大四毕业论文”这样一个层层递进的写作学习计划,在疫情期间,让学生静下心来自我阅读和思考,鼓励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家阅读与写作,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2.开设心理调适课程,缓解学习焦虑
针对疫情期间学生的学习情绪问题,我校专门开设了心理调适课,由专业的心理学老师通过实操课程来进行讲解,学生在线收看同时可以在家进行模仿和操作,缓解学习压力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