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2020年读片窗(8)

2020-09-11 03:18王龙胜
安徽医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母细胞肌纤维淋巴瘤

王龙胜

1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55岁。左侧颈部肿瘤切除术后2年,复发1年。体检:体温36.5℃ 、脉搏 81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31/93 mmHg (1 mmHg≈0.133 kPa)。左侧颈部肿胀明显,皮肤稍充血,胸锁乳突肌表面皮肤破溃,可及7 cm×13 cm大小暗红色新生物突出表面,表面破溃。未见异常分泌物。

2 CT检查及病理结果

CT平扫示左侧颈部见一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向颈外突出的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其内密度不均匀(图1),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多发迂曲细小血管影,多由颈外动脉分支供血(图2),范围约60.4 mm×69.5 mm×96.2 mm(图3~4),左侧鼻咽侧壁及顶壁受压变窄,左侧咽隐窝、咽旁间隙消失,口咽及部分鼻咽腔受压。左侧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受压移位。双侧颈总动脉及分叉处软斑影,局部管腔轻度狭窄,左侧颈内动脉近段至海绵窦段近端未见显影,邻近远端颈内动脉显影浅淡,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起始处扩张,最宽径约11.4 mm(图5)。病理结果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图1 CT平扫

图2 CT增强

图3 MPR

图4 VR

图5 VR(去骨)

3 讨论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IMT)是一种少见的梭型细胞肿瘤,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常伴大量浆细胞和/或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等,呈低度恶性或交界性肿瘤特点,浸润性生长明显,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IMT归类于软组织肿瘤“纤维母细胞瘤/肌纤维母细胞肿瘤,间变性、少数可转移类”。

临床表现:IMT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性别上无明显差异,好发于肺部及腹部,发生于头颈部罕见,该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症状随病情的发展、病变部位的不同而异,多为进行性增大无痛性肿块,大部分患者触诊表现与恶性肿瘤相近,表现为质硬 、边界不清楚及形态不规则肿块。IMT术后有明显局部复发倾向,复发率约为 25%[2],本例术后1年复发。

CT表现: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缺乏特征性,主要表现为:①形态及边界,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形态多不规则、边界不清楚。②密度:肿瘤呈软组织密度,其内密度常不均匀,但少见坏死及钙化。③肿瘤强化情况:炎性肌纤维母细胞常为富血供肿瘤,CT增强扫描肿瘤呈中等到明显强化。④肿瘤无明显包膜,病灶多呈浸润性生长,容易侵犯邻近肌肉、血管、神经,邻近骨质可见侵犯破坏,影像学上与恶性肿瘤相似,本例肿瘤侵犯胸锁乳突肌、颈内外动脉。⑤多无颈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与头颈部恶性肿瘤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不同。

鉴别诊断: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与恶性肿瘤相近,需要与头颈部的常见恶性肿瘤 性病变包括淋巴瘤、横纹肌肉瘤等鉴别。①淋巴瘤:淋巴瘤常广泛累及颈部淋巴结、咽淋巴环及甲状腺、领下腺等,受侵犯组织密度/信号一般较均匀,坏死与钙化少见,在T1WI上呈等信号,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增强后中度均匀强化,而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密度/信号常不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一般不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与淋巴瘤不同。②横纹肌肉瘤:横纹肌肉瘤好发于儿童,多发生在鼻、眼眶、耳等部位,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早期侵犯邻近组织并早期出现淋巴结和血行转移为特点,磁共振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中度至明显较均匀强化。而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在上T2WI多呈低信号,肿瘤虽具有局部侵袭性但无淋巴结和血行转移。

猜你喜欢
母细胞肌纤维淋巴瘤
软骨母细胞瘤样骨肉瘤穿刺标本免疫组化H3F3B、IMP3、Clusterin 联合H3F3B 基因突变检测的意义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猪肌纤维类型与肉品质特性及影响猪肌纤维类型转化的研究进展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这种恶性肿瘤,3岁以下是高发期
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
认识快肌与慢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