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润涛
摘 要: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完善,必须要从内心真正地爱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学会多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来确保班级管理落实到位;能够掌握班级管理的技巧,从管理CEO的角度进行多方面的条件,确保中学班主任工作,形成管理艺术,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本文主要从创新角度对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学;对策
班主任是学校基层组织的向导,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學校教书育人的骨干力量。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要从工作对象出发,包括从每一位个别学生出发的工作职责与从受教育者对象集体出发的工作职责出发,确保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本文主要从创新角度对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
1.与学生做朋友
班主任与学生成为朋友是班级管理的终极话题,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却是很少,究其根本就是教师忽视了朋友的本质。朋友的本质就是两个人能够志同道合、互相理解、互相关心。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会去关心学生,学生也会关心老师,但是这样的表现总是隐含起来的,学生有些时候会因为不好意思表达而无法显示出自己的爱心,老师因为害怕学生恃宠而骄,所以总是严厉对待学生,其实完全不必要,如果双方都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师生关系就会更为融洽,很多问题也就更容易解决了。同时,教师要更好地管理班级就要与学生做到志同道合,具体做法就是和学生读同一本书、与学生看同样的电视剧、与学生一起尝试玩游戏。只有有了共同语言,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才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同。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移情法来分析问题,尝试站在老师的角度去理解班级管理的问题,这样就能够形成自我约束了。
2.学会心理指导
中学生学习压力大,而且他们正处于青少年逆反心理严重时期,所以班主任不仅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要形成长期的心理观测,这样就是在日常在校行为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解和观察,然后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比较集中的问题要设计具体辅导的内容。例如:易置法,就是针对学生的厌学、消极心理等进行治疗,进行一些名人事迹的讲述,传递积极的思想。移情法可以通过角度互换的方式让中学生尝试理解家长、老师的良苦用心。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情绪管理之ABCDE理论进行心理引导,例如:区分A和B,也就是区分事实和观点是很关键的第一步,你所认为的不好的事情,是真的不好么?还是只是你习惯性的感觉?你的观点≠事实。总之,班级管理要讲究心理学方式方法,向科学管理要成效,向行动研究要质量,坚守担当,同心同行
3.掌握管理技巧
首先,要学会冷静处理。先稳定好自己的情绪再详细了解事情的原委,引导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认识自己的不足与错误,再把“处罚”的权力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所以这种低调冷静的方式更利于处理班级问题。例如:对受委屈的孩子,一定要让他把气撒得差不多在处理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他们每个人都会有错误,只要让他们承认自己犯了错误,那么问题就容易处理得多了。冷静处理还表现在要解决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这一矛盾,最根本的方法还是沟通,消除双方的困惑。对于逆反心理强的学生,老师要避免在公开场合批评学生,采取课后谈心的方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遇到师生冲突时,班主任应保持冷静,必须用理智战胜情感,切忌用过激的言语和行为进一步激化矛盾,当然也不能用体罚的方式解决冲突,而应迅速考虑引起冲突的原因,其次,要关注特殊学生,例如:单亲家庭中学生其行为表现往往过于自尊,所以就会带有一定的人际交往的攻击性的表现,这个时候就要多关注这些群体,从思想教育出发,让学生能够明白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主动遵守班级行为规则。另外,要在管理过程中学会避实就虚解决问题,谨言慎行做好榜样。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避免正面冲突,要从其他角度来转变学生的注意力,最后从和谐的角度出发来调节问题,让中学生能够从认真学习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教师要学会爱心运用。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随时都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以“爱心”为出发点的,在班主任岗位上坚持“铸魂育人,让每个学生都快乐健康成长”,用平易近人、亲切质朴的娓娓叙述感化学生、激励学生。从这个角度来解决问题,不仅仅可以和谐师生关系,还会更好地解决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完善,必须要从内心真正地爱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学会多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来确保班级管理落实到位;能够掌握班级管理的技巧,从管理CEO的角度进行多方面的条件,确保中学班主任工作,形成管理艺术,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
参考文献
[1]把握“四个一”轻松管班级[J].王琳.现代教育科学.2014(02)
[2]当好班主任之我见[J].安丽娟,陈韶强.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1)
[3]浅谈班级管理的艺术[J].王建,冯利.课程教育研究.2015(22)
[4]班级管理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J].李文锦.甘肃教育.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