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生态德育研究

2020-09-10 07:22郭以莎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问题策略青少年

【摘要】学校德育是培养青少年道德品质的重要渠道,随着经济稳定局势的发展,环境问题的愈发突出,青少年的生态德育危机也日益凸显。用生态理念和发展的眼光审视问题,可以发现在德育内外、本身都存在生态问题,造成德育低效的局面,因此构建生态德育系统,探讨德育危机原因以及化解途径,增强德育实效性,对青少年成为更好的德育生命个体意义重大。

【关键词】青少年;生态德育;问题策略

生态德育,顾名思义就是将生态学的理论观念与德育结合在一起的教育体系,从而形成全新的德育培养方式,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一种新的德育观。它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对大学生关怀和人道意识的培养,要求受教育者在思想上树立起一种崭新的自然观和生存发展观,深刻认识并且有意识的控制人对自然地盲目行为,要逐步完善大学生人格塑造,学会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树立正确的三观,在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一、青少年生态德育危机的原因

生态环境的恶化危机每个人,青少年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对于养成生态德育意识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以往的传统德育存在刻板化、片面化、机械化和狭隘化等特点,无法有效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因此青少年生态德育面临巨大的危机,具体原因如下:

1、学校对生态德育缺乏重视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工程师,在青少年的整个成长过程中不仅起到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而且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也影响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首先是缺乏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的老师,没有专门开展针对性的环保讲座课程等,同时也没有将生态保护真正融入课堂;其次是教师本身在校教学工作繁重、人数不足等造成缺乏对课堂的融入思考,知识能力受限,对新的环境热点问题缺乏关注度;最后是资金欠缺,学校对校区环保投入资金不足,没有将绿色校园真正落实到位,制度设施不完善,人力物力不足严重影响校规校训的贯彻,白色垃圾、校园外卖等没有得到很好的管控,校园环境不良风气并没有真正改良。

2、传统教育过于功利化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在全新发展时期只靠自己摸索前进。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目标,我国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路线,经过不懈努力,GDP快速上升,国民生活水平有大幅提高,但这是以环境为代价的输出,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另一方面,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变化,物质的极大丰富冲击人们的精神世界,传统道德处于迷茫、危险边缘。“唯物质论”在学校培养学生的问题上存在功利化趋势。一贯的认知高考是自己成功的转折点,学校也将成绩视为衡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指标,过分注重升学率、本科率和重点率。“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正是当前青少年学习的写照,教师迫于学校和家长压力,研究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成绩,却忽视了真正的教育观培养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社会、学校、家庭链接呈“断裂式”发展

社会、学校、家庭三者是即相互独立又密切统一的教学领域,只有全面发展,才能达到1+1+1>3的效果。家庭是每个孩子启蒙教育的开始,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起到奠定基础的作用,如果家长只重视青少年成绩,忽视孩子德性发展,对于学校教育的培养无疑是半途而废,传统家庭教育“唯分数论”是一种不科学的观念,它将直接扼杀学校生态德育的发展;学校与社会的分离也是生态德育缺失的重要原因,企业过分追求自身发展,寻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责任,导致学校的培养目标以社会需要为风向标,强调技能水平的培养,弱视或者不重视人才素质、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不是完全片面的单纯说教,也不是机械式的孤立发展,它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引导和实践,社会、学校、家庭需要全力配合,齐心协力,正视社会问题,将三者融入共同发展。

4、唯“我”为中心意识影响

以“人”为中心的理论在思想领域长期处于指导地位,在历来的生态观念中,人们很自然的将自然划分为自己的私有物品,;“天赋人权”,历代君王是上天授予的旨意,暗指含义是人类凌驾于一切生物之上,可以随意支配自然万物。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程中,人类走着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模仿西方工业资本国家,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当前的经济利益;但是我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时期,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发展体系并不健全。这种粗狂式发展思想根深蒂固,很多社会反面教材;另一方面,社会家庭结构的改变,“独生子女”时代使得家长目光过分聚焦孩子身上,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青少年只关心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在青少年成长的特殊时期,三观处于塑造期,偶像力量蓬勃发展,他们可能对自己偶像、娱乐八卦侃侃而谈,自身情绪化严重、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对国家大事知之甚少。

三、提高青少年生态德育时效性的对策

在新时代,青少年生态德育虽然取得初步成效,但是生态突出问题仍然制约着青少年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积极寻求探索途径,针对当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绿色校园文化、生态体系建设和生态德育教学体系等方面,增强青少年生态德育的教育性和务实性。

1、完善校园绿色文化建设

文明的校园文化对青少年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丰富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增强价值感受,有利于生态意识的培养,使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环保理念。首先,营造绿色校园文化。创建良好的校风和班风,垃圾分类、绿色消费等,提倡循環式利用和废物利用,在班级、学校形成绿色环保的和谐氛围,定期根据生态热点问题,召开班级谈论大会,集思广益探索绿色生态新方法。同时将校区绿色环保意识与校园规划结合,以建设低碳环保、绿色节能作为校区建设目标,利用新科技能源建设校园,营造环保舆论监督,先进文明的绿色校园。

2、生态德育与教育融合发展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崛起,教学内容选择范围也越来越广,学校德育可以凭借互联网,利用网络成功生态案例与学科知识结合,借鉴国外生态德育经验教训,丰富新型教学模式,聚集网络优秀的教学资源,开发生态德育素材,是各个学科之间实现交叉式学习,发挥青少年主体作用;其次,提升教师生态德育知识素质,在课程发展中,教师对问题认识不够,对生态德育缺乏一定的认识程度,因此学校需要组织教师培训学习多元化,扩大专业知识的学习层面,尤其是对生态道德的培训,可适当组织教师探究性实践学习,进行示范性学习认知,了解自然,贴近学生。

3、创建生态体系

青少年德育培养包含生态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部分,直接影响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全校需要上行下效,明确职能,各司其职。制定完善的生态德育培养条例和教育性指导意见,约束学生行为规范,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批评制度,将其青少年行为量化式,并作为学生在校考核标准,采取严格强制性管理。同时结合教师评价,教师肩负培育祖国话多的重任,对教师队伍建立评比方案督促老师保质保量完成生态德育教学任务,落实对生态德育的宣传组织情况。既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又要坚持教师主导作用,使其两者完美结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质性人才。

4、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组合发展模式

社会是青少年德育培养的重要实践地,同时也是检验学校教育成果的试金石,所以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真正理解社会,领悟教育对社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利用公共资源,走进湿地,形成对自然真切的关爱,了解能源的浪费、生态的发展,展开联合活动,团结社会化力量;家庭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力量之源,加强家庭教育功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要发挥家长的“榜样性”作用,开展家长会,将生态教育渗透到会议中,呼吁家庭引导孩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不仅可以提升家长的生态道德素養,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动作用”,而且又可以提高青少年环保意识和责任担当,更正青少年的价值观意识体系,引导受教育者先进的思想潮流。

四、结语

当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经遭到自然界的反噬,极端天气、各种天灾等给人类的生活造成巨大的灾难,自然面前,人类即渺小又无助,值得注意的是,人类已经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并给予高度的关注。在一定程度的努力下,环境恶化的趋势收效甚微。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后盾力量,国家、社会高度重视,教育是教化之根本,作为主阵地,对树立青少年生态德育观、培养生态德育意识具有中枢性的作用。研究如何促进青少年德育系统的培养,不断完善生态德育的改进和发展,缓解生态危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解荣鑫.当代大学生德育生态危机及重构路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54-55.

[2]胡雪凤.当代大学生德育生态危机及化解路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1):61-62.

[3]罗春阳.大学生“生态观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8.

[4]尚倩倩.郑州市M中学生态德育现状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8

作者简介:郭以莎、1995-、女、汉族、河南洛阳、在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问题策略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策略研究
高三数学“先考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中小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试析高校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问题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