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霞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有意识地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冷静思考,合理安排和利用各种资源,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下面,笔者就从三个方面来谈具体的做法。
一、课前备课——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总是死抓教材和教参,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难免会出现内容过“全”的现象,仿佛给学生呈上了一桌“满汉全席”,无法突出教学的重点,教学的效率自然不高。对此,笔者建議教师在备课时找到“抓手”,找准“基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例如,在讲解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之前,笔者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颇受家长的宠爱甚至溺爱,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忽略亲情,不懂得感恩,甚至将父母的关爱视为理所当然。于是,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让学生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并让他们学会感恩”。为此,我还设计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之情;二是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你为父母做了些什么”。教师在备课时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教学内容的设计也会比较合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走进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课堂教学——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如“对各教学环节该如何安排”“何时使用电子白板”“如何使用电子白板”等。
1.设计精妙的导语
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语设计得好,往往能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例如,在讲解《我的母亲》一文时,我用电子白板播放了“陈玉蓉暴走”的视频,并插入以下导语:
“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段话中提到的“她”是谁吗?(稍停)对,她就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暴走妈妈陈玉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老舍笔下的母亲,去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折射出的人间至情。
这样的导语最易触动学生的心灵,激起他们的认知渴望,让他们快速地融人文本。
2.优化提问设计
在课堂上,“问什么”“怎样问”也是困扰很多教师的问题。我们应该合理选择提问的时机和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氛围,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例如,在讲解《宝黛初会》时,教师如果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往往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若是这样提问:“宝玉明明是老祖宗的“命根子”,为什么还会挨打?”学生可能依然没有反应,还会反问:“老师,金钏是谁?她跟宝玉有什么关系?”笔者是这样提问的:“有人说《红楼梦》有一种非常‘经济’的写法,就是经常借一个事件,把很多人卷进来,再‘逼迫’每个人出来一一表态,从而让其相互烘托与对比来凸现人物性格。宝玉这次挨打事件都把哪些人卷了进来?”问题一出,学生果然来了精神,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了。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三、课后拓展——解决“教得如何”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后要适时地拓展延伸,解决“教得如何”的问题。
例如,在讲解戏剧单元的文本时,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京剧、黄梅戏等片段,引导学生观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将老舍的《茶馆》改为宁夏方言版剧本,让学生充分感受宁夏方言的特色;还可以组织学生编演《雷雨》,将其拍成视频上传到班级群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总之,教师想要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就要以学生为中心,精心备课,挖掘教材,合理安排,突出亮点,不断拓展,强化认知,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从传授者变为引领者。
本文系宁夏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立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优化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XKT-ZW-05-030)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